书城童书你有母亲的情怀
10613700000005

第5章 陈天华万里寄血书

陈天华(1875-1905)是清末的反帝爱国斗争中的一员猛将,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他以其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著称于世,他的反帝爱国故事,震撼人们的心灵,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陈天华出生在湖南新化县下乐村一个穷塾师的家庭。他二岁时母亲就去世。因家庭贫寒,他幼年时替人放过牛,有时也提篮做点小买卖,借以糊口。只在空闲时间,他才能跟父亲读书识字。他学习很用功。乡间得书不易,偶尔借到一些书,总是爱不释手。他很喜欢当时民间流传的唱词、小说,还经常模仿着写一些民歌小调、故事,言词通俗,情节生动,受到乡邻的赞赏,称他为“神童”。陈天华少有大志,一次路过驿站,他挥毫在墙上题下“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的诗句,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跃然壁上。

陈天华21岁时,经人资助,进入资江书院就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求实学堂就学。在这里,陈天华对提倡新学的书刊,非常喜爱,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特别爱钻研西方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当时的中国,正值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蓬勃开展之际。这些救亡图存,反帝爱国的斗争给陈天华以极大鼓舞。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相继失败,又使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1903年春,陈天华由新化求实学堂资助,去了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师范。这年4月,沙皇俄国违反条约规定,拒不撤走其在1900年侵入东北三省的军队,并向清政府提出长期霸占的要求。消息传来,留日中国学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学习军事,练习体操,决心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军决一死战。陈天华是拒俄义勇队的骨干,他积极参加集会、操练等活动,并怀着满腔愤恨写作宣传品。他咬破手指连写血书几十封,寄给国内许多学校,以唤起人们的觉醒。他在《敬告湖南人》的血书中,详细叙述了古今中外历史上亡国灭种的惨状和当前的民族危机,他指出:别人断我手足时,我不与之计较;直到断我头颈时再反抗,不就晚了吗?敦促人们及早起来反抗沙俄的侵略。他在血书中还指出:如果我们万众一心,舍死向前,恐怕外国人就是吃到嘴里也咽不下去。想借以树立起国人反侵略的信心。所有收到血书的人,无不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当年冬天,他回国发动群众,为大规模开展革命斗争准备力量,他和黄兴、宋教仁在长沙组织了华兴会,又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建立了同仇会;准备在慈禧太后70岁生日那天在湖南全省举行武装起义。不料被清政府察觉,起义遂告失败,他和黄兴、宋教仁又逃往日本。

陈天华在留日期间,以笔作刀枪、用写作来警世,他积极从事革命救亡宣传工作。他写了很多富于革命激情的政论文,尤其是以通俗文艺说唱形式写成的《猛回头》、《警世钟》,在当时的革命宣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革命志士就是受此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民报》的创刊,革命影响日益扩大。清政府企图扼杀海外的革命活动,曾多次串通日本政府驱逐留日中国学生中的革命党人。11月,日本文部省果然颁布了“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严禁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八千多留日学生宣布罢课,抗议日本政府的迫害。陈天华坚决主张归国策划,反对忍辱留日的软弱态度,他在爱国思想的驱使下,断然用自己的牺牲来唤醒人们,1905年12月8日,他留下一封绝命书,在日本大森海湾,跳海自尽。

陈天华的反帝爱国思想和以身殉国的革命精神,曾唤醒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去挽救民族的生存,也激励着后人为祖国的昌盛而发愤图强。

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