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有母亲的情怀
10613700000022

第22章 张煌言正气留乾坤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少年时曾随父到过北方,亲身体会到敌人铁骑蹂躏下的痛苦,认识到国破家亡的可怕,因而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当清兵占领他的家乡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长达19年之久的抗清斗争。19年间,他曾率领义军和郑成功的部队联合,转战江淮,攻城陷府,打击清军;他也曾在极端危险、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拼杀在大别山区;即使在功败垂成之后,他也没有丧失抗清的意志,继续组织新的义军队伍与清军作战,使张煌言的队伍成了最后的一面抗清旗帜。清朝统治者把张煌言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一面调集重兵,围袭义军;一面悬赏通缉张煌言。由于叛徒的出卖,张煌言不幸被捕。

清兵把张煌言带到提督府门前,让他从边门进去,张煌言屹立不动。浙江提督赵廷臣妄图劝降,忙将他从正门请进,并叫人大摆酒席。张煌言昂首厉言说:“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说罢转过身子,不说话也不吃饭。

敌人见劝降不成,便把张煌言打入大牢。在狱中,张煌言思绪万千。他回忆起自己战斗的一生,出生入死,披肝沥胆,虽说屡挫屡起历尽艰辛,但抗清的意志从没衰退,并维持着东南一带的抗清局面。现在国破家亡,自己也成了囚人。他想到持节在匈奴19年的汉代爱国者苏武,并以他自况,提笔赋诗:“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表明他的爱国之心,坚如金石。他又想到平生最敬佩的二位楷模: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明朝抗瓦剌的英雄于谦,他们都埋葬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时刻鞭策着自己去战斗,现在自己再不能去杀敌报国了,但要像英雄们那样,保持对国家的忠贞,不惜牺牲生命,将碧血献给国家,想到这里,他又提起笔来写道: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过了十多天,张煌言被押往杭州。临行之日,宁波好几千百姓,不顾清军的森严戒备到码头送行。面对家乡父老,张煌言先朝北拜了四拜,表示向故国辞行,说:“臣的志向完毕了!”又朝城门拜了四拜,表示向故乡辞别,说:“怪我无能,叫故乡父老白白苦了二十多年,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说罢,告别乡亲,昂首登船。此情此景,使在场的百姓无不失声痛哭。

张煌言被押到杭州,敌人还想用封官许愿劝他投降,但都被张煌言严词拒绝。他仿效屈原的《离骚》在狱中墙上大书《放歌》一首:

“予生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予之浩气兮化为风霆,余之精魂兮化为日星,尚足留纲常于万禩兮,垂节义于千龄!”

1664年农历九月初七,敌人把张煌言杀害于杭州。临刑之时,他昂首挺立,壮烈就义。死后,杭州人民根据他生前:“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坟一座无”的愿望,连着岳飞和于谦两座坟墓,安葬在杭州南屏山的荔子峰下。

他的墓前时常有“包麦饭而祭者”,“寒食酒浆,春风纸蝶,岁时浇奠不绝”,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张煌言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的敬仰和钦佩。

爱国是我们的义务,是一种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