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612900000009

第9章 改编与创作

长期以来,连环画主要依靠改编,很少有创作的脚本。这是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很特殊的现象。这一状况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前一篇溯源里曾经分析过古代连环画的。"隐身性"特点,隐身性限制了它的独立性,增强了它的依附性,使中国连环画形成长期改编移植的传统。到了二三十年代,连环画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当时的连环画除改编外,也有一些创作的连环画。但除了受群众欢迎的如《王先生与小陈》、《三毛流浪记》等连环漫画外,一般创作的故事,由于作者水平的限制,则大都是低、劣、粗、滥的东西,很难和根据古旧小说等改编的作品相抗衡。更可惜的是,这条创作之路,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后来也没有得到开拓和发展,实际上已经中断了。解放之后,由于脚本的诞生,出现了一批脚本作者,他们大多由各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兼任,始终未形成一支专业的脚本编创队伍。

这些编辑同志,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仍然主要依靠改编,很少有创作的脚本。虽然一再向社会上的作家呼吁,希望得到支援,但始终收效不大。所以,中国连环画之主要依靠改编是由历史条件所决定,不是偶然的。

由于连环画主要依靠改编,这项工作也常被人们瞧不起。

我觉得对此应有公正的估价。首先,改编对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本来,改编不仅限于连环画脚本,乃是一切文学艺术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电影故事可以改编为连环画;连环画也可以改编为电影,如《三毛流浪记》。文学改编,通常又叫"二次文学",它的读者常常超过阅读原作的读者。所以,有人形容二次文学能使案头作品长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人家。建国以来,连环画事业所以如此迅猛发展,依靠改编是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改编的来源非常广阔,凡是优秀的文学故事,差不多都可以作为连环画选题。而且,由于新的佳作不断涌现,它还是个取之不竭的宝藏。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普及;广大读者需要各种文学作品,但又常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阅读的机会,连环画正好成为他们当中最合适的桥梁。因为连环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很吸引读者。同时,改编的作品常较原作精炼,比阅读原作更能节约时间。所以,改编的兴起,对于连环画事业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今后也将会长久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但是,改编也有局限性,它在发展中蕴藏着越来越明显的隐忧。(一)宽广的改编之路,正在走向狭隘的小胡同。譬如,改编所依据的宝藏,正在日趋枯竭。由于几十年的积累,中外古典文学名著和近代、当代适合改编的佳作,差不多都已经改编过了。再找合适的选题,已经比较困难。偶尔发现新的好选题,也很容易出现争抢选题的风潮,造成选题重复、粗制滥造、出版物积压滞销等不良的状况。(二)文艺作品的灵魂,应是它的独创性。因此,具有独创性的好脚本,最受读者欢迎。特别是像"三毛"那样能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具有生命力的连环画人物,更非创作莫属。而改编的选题,如果读者看过原作就不见得再有兴趣和时间去阅读它了。(三)由于我们连环画编绘和出版周期较长,同是改编的作品却常常落在电影和电视映出的后面,缺少竞争力。以上这些情况,都明白地向我们提出黄牌警告:单靠改编的道路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创作连环画脚本,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的确,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只有依靠改编才能生存下去的道理。如果是这样,那它就很难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了。

至于如何发展连环画脚本的创作,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还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总结。我们过去曾大声疾呼希望作家们来创作脚本,或是建立一支创作脚本的专业队伍。但是,这些愿望虽好,却很难实现。现在看来,也只能在我们现有的连环画编创队伍中想办法。我觉得从培养一批能编能画的作者入手,可能是一条行得通的道路。作为过渡,可以先提倡自编(改编)自绘,然后发展为自创(创作)自绘。自创自绘,在漫画型的连环画作者中,早巳经成为通行的方式,为什么在文学故事型的连环画作者中就不可以呢?目前在这方面,自编自绘者,已经屡见不鲜洎创自绘者,也已经初露头角。如近年来王培创的《小精灵》等系列连环画。如《中国连环画》举办的主要由作者自创自绘的"一题多画"征稿,也开了个好头,据说投稿者颇为踊跃,正说明此事大有可为。

在此,我们对于长期以来实行的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应加以重新认识。固然,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发挥文图作者的专长,有其优越性,当然可以继续下去。但是,文图作者合一的方式,也有其合一的优势,值得大力提倡。特别是创造一个有延续生命力的连环画人物,则常出自文图合一的作者之手。这点,外国的连环画作者已经树立许多榜样,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展望未来,这种能文善画的连环画家,必将在中国连坛不断涌现。我觉得只有这样全材的连环画家,才称得起是一个真正的连环画家。尽管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连环画主要依靠改编的状况和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还要延续下去。但是,我觉得由改编向创作过渡、由文图作者分工向文图作者合一过渡,是今后中国连环画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