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心灵与生活的自白,一份知识女性的情感收藏,一个爱着过去、爱着今天、爱着这个世界的年轻母亲的美好抒写。
有一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詹虹教授打来电话,说他们学院的一个博士爱好文学,写了一部散文与诗歌集子要出版,想让我写篇序,不知我是否愿意。对于厦大学生文学上的要求,我总是担心自己的推托会伤了一颗对生活有着美感追寻的心,特别在这个文学作品只能是在报刊娱乐版上发表的时代,所以总会尽己所能地去做点什么,尤其是对于那些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更是有求必应。好几年前,也是在我们经济学老师的推荐下,一个叫李弘的经济学硕士找上了我的家门。年轻人在经济主战场上征战了一番之后却爱上了文学创作,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除了完成专业学习外,更乐于“不务正业”地创作小说。我阅读了他那充满奇妙想象和有着人间烟火味的别致叙事,为他的小说写了评论,还和厦门文学界的朋友为他开了场研讨会。李弘毕业后到了广州,后来竟被广州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这次我照样答应了詹教授,这样就与刘萍认识了。如今人们常说“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但刘萍却温文尔雅,倒更像是小龙女。那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美丽的女博士已经是个妈妈了,在她的十多岁的女儿的文字中,刘萍是一个“温柔娴雅的妈妈”,“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鼻子高高的”,“嘴巴像成熟的樱桃”,“白皙的脸上总是挂着‘冬日的暖阳’”。
“守望的幸福”守望的是简单而透露着智慧的生活,是那渐行渐远的追忆与思念,是中学、大学、研究生的青春时光和情愫,是老家的那栋老房子,是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三角梅,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普通人的温度。在那蔚蓝色的生命底色中,有着刘萍粉红色般的想象与梦幻,还有那飘飘欲飞的属于纯净女子的蒲公英般的童真理想。刘萍说:“有些日子,被赋予了意义后,闪闪发光,如同嵌在岁月里的珍珠,串起来,就是人生的珍宝。”如此这般,守望便也就成了珍藏。
刘萍爱回忆,爱思念,她用“一颗率性而纤细的心”,“缅怀那曾经的花样年华和同行的朋友”,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她用她那素朴细腻的文字追忆着自己寻找幸福、体会幸福的心路,思念那心路上与自己相伴过、邂逅过的人和事。她以一首长诗邀请中学的同学相聚,她追忆一曲从1992年一直跳到了1993年的长长的舞曲,对于那位“识别度很高”的伊拉克同学,对于那几位金门的朋友,对于那位邂逅的轻轻说话的男生舞伴,她都有着女性很敏锐的感动。因为“时间很残酷,将我们的记忆一点点剥去,使我们渐渐遗忘曾经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读外语读管理学专业的她,用文字将这一切写了出来,为了守望,为了珍藏,也是为了让幸福与他人分享。
在这欲望化的现实世界里,刘萍对生活只有简单的想法,她说:“简单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她大学毕业后曾到过深圳,在一家韩国企业当韩国老板的英文助理,曾经尝过白手起家的世态炎凉,也体验过宝马代步、一掷千金的奢华享受,但在她眼里,“深圳是个很奇特的城市……节奏很快,人们行走匆匆”,她并不喜欢那种来去匆匆的生活状态,她需要一种有着回归自我的沉静,于是她便来到温馨的厦门,选择一种再次回到校园学习的生活。在别人逛街、看韩剧、做美容、享受生活的时候,她却埋在厚厚的书堆中享受,在充实的学习与艰难的论文写作中,“做好自己的事,经营好每一天的幸福”,她懂得将沉静当做一种幸福,懂得了平淡的日子有真正的人生体味。
她尊重“任何能使人们变得更加美好的信仰”,在书中她写道:“在浮躁的社会中,人们确实需要经常清扫自己的心灵,不要让它因蒙受灰尘而黯淡无光。”对于当下人们常说的“世风日下,人情淡薄”,她说“其实不必如此悲观,也许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乱象,如尘土般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但是仍要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信念和真诚善意……做一个温暖的人吧,常怀感恩之心,主动地关心和真诚呵护他人,慷慨地用你的温度奉献出更多的温情”。
做一个温暖的人,让平淡的日子里处处蕴涵着爱与被爱的感动,这是一个很女性化的生活向往,却也是刘萍所追寻与实践着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与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笔下的人都是热情、温润的好人,她笔下的生活都是简单、纯洁的好日子,她的关于家的感觉,是“除了一盏灯在守候之外”,“还有家人灿烂的笑容,一桌冒着热气香喷喷的饭菜”;她的爱情不会脱离感情本身,对物质问题的纠结在她看来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而那“恋爱中的女生捧着一大束玫瑰,穿行在城市中,本身就是种美好的风景”;她还会用“手心的温度”,去创造一个母亲对孩子“结结实实的爱”。生活在她的笔下,在她的世界里,竟是如此的纯净,如此的自然美丽,“缘来时请珍惜,让她久久长长,缘尽时道一声珍重,从此各自精彩”。我想,倘若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像她那般想象那般生活,这世界的和谐便不用再向谁祈求了。
文学是心灵蕴藏的表达,是“我手写我心”的叙事,能写出那么一些简单而美好生活的女性,一定是幸福的,而且她懂得了守望,懂得了珍藏,懂得了这世界所需要的温度,懂得了让这样的想象与叙事与追寻幸福的人们共同分享。于是,我便作了这篇简短的序,为的也是让那焦虑躁动中的人们,领悟一点幸福的简单与智慧。
朱水涌2013年2月于厦大海滨
(朱水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