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10608300000028

第28章 可柔可刚,不变随缘

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水的品性可柔可刚。水至柔,人们常说“柔情似水”,那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感情状态。水也刚,浪击礁岩,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博杀,终将礁岩撞个百孔千疮;滴水穿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万次的“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

我们还要做到不变随缘,所谓“水无常形,遇山绕山走,遇水随水流”,因器而变,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大盆可盛,小桶可装,水无要求,随缘,遇山是缘,遇水是缘,遇着坛坛罐罐也是缘,水随缘但不改变自己的性质。

云水随缘

放开心灵,让它飞翔。做想做的事,即使困难也快乐,即使失败也欣慰,即使一时做不了也不要让心死去。因为我们在做自己,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或如熔岩,或如灯火。或化为山中泥土,或化为风中雨滴,能量一直都在。轮回因果之迷,原因在此。

——

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处参禅时,始终不能契悟入道,于是,他就辞别庆辉禅师,开始云游四方。

有一次下大雨,途中就在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去?”

法眼:“我没什么目的,只是随便走走罢了!”

知客师:“你对四方来去的云游方式,有何感受?”

法眼:“云水随缘。”

知客师:“‘云水随缘’这句话最逍遥自在了!”

法眼禅师听后,对逍遥自在顿有所感!

人生活于世,虽然东奔西走,几能云水随缘?更何况逍遥自在?

“禅悟”佛性灵慧,悟出一个人由物质面的永恒和精神面的短暂组成。于是提倡用“如来”的生活观念来度过人的一生。依本心本性,随遇而安。心灵和欲望都会随时间消逝,但是我们永远存在。

随遇而安,随缘是福

随缘就是顺应自然、天理、人伦与良序,忠于职守,无私无我。随缘要惜缘,珍惜与自然、与人类的深厚情缘:珍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相处;爱惜家人、友爱同事同学及一切有缘之人,生死与共、休戚相关。随缘要有“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的胸怀,在兹爱兹,快乐向前!

在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禅师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的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来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拍起手来。师父点点头:“随喜!”

“禅悟”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而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把握天时,随时而作。年有四季,人有幼少壮暮。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一粒种,秋收万石粮。我们要抓住人生的春天,奋发努力,多种善因,多修福德,多增智慧,为自己的一生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真正兴旺

对于枉然的做作追逐,惟政禅师曾加以嘲笑说:“佛乎佛乎,仪相云乎哉?僧乎僧乎,盛服云乎哉?”禅宗太师们把世上的一切均视为“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位富人请仙崖禅师为他的家族永远兴旺写些祝语,以便作为传家之宝而代代相传下去。仙崖展开一大张好纸,写道:“父死,子死,孙死。”

那位富人见了突然发起火来,说道:“我是请你写些祝福我家世代幸福的话!你怎么开起这种玩笑来?”

“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仙崖解释说,“假如你的儿子在你前面死,你将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孙子在你儿子前面死,那你和你的儿子都悲痛欲绝。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所写的次序死,那就叫做享尽天年。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兴旺。”

“禅悟”故事意在顺应自然、各得其所的方是常道!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在禅者的眼中看来,每一个季节都非常好。禅者懂得顺应,顺应自然、顺应天地的变化、顺应社会……

在平淡的生活中,如果达到“可柔可刚”的品性,用柔情对付一个又一个情礁,用刚性对付一个又一个顽石一样的困难,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如果能做到“不变随缘”的品性,普天之下,相遇都是缘,父子是缘,夫妻是缘,同事是缘,遇缘随缘,认可,接受,容纳,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