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10608300000002

第2章 佛法无边,道法自然

佛法无边:任何有情本具有佛性,任何人通过正确的修行,都可以悟道成佛,了脱生死。“迷”即是凡夫,“觉”即是佛。然而,这个从凡夫到佛的过程,道路有多种多样,如可以学禅宗、净土宗、密宗等。

佛本是道,佛法即道法,因而有“悟道成佛”之说。道,修炼之路。法,就是方法。道法自然是指佛法的修炼要遵循自然规律。道无所不在,道法自然也是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我们的里程,用自己的体验,去开启我们的心智。

平凡世界,禅道人生

平凡的人生,蕴含着纯真的意趣。禅其实最贴近大众。我们那种回归自然、平凡恬淡的平常心,就是禅心。平和的人生,才能使人活得自在。劳动也好,休憩也好,都能入佛入禅。若是被物欲所牵、被名利所诱,那么,劳动不是劳动,休憩不是休憩,就会堕于人世苦境。

——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小痛苦、小烦恼、小挫折,也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像这只手掌一样,遮住你人生的整个晴空,于是,你将错失人生的太阳,错失蓝天、白云和那美丽的彩霞。”

弟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痛苦的根源。

又一段时间,弟子为人处世总是不拘小节,认为小节无关紧要。

一日,师父问弟子:“下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天气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当然是下大雨。”弟子回答说。“但生活中,最容易打湿人们衣服的,往往是毛毛雨,而不是大雨。”师父说。

“大雨雨量大,毛毛雨雨量小,容易打湿衣服的怎么会是毛毛雨呢?”弟子感到不解。“因为天一下大雨,人们很快就会警觉,带了伞的便会撑开伞来挡雨,没带伞的便会跑到房檐下避雨。但如果下毛毛雨,人们难以感觉,或是感觉到了,也无所谓,认为这点小雨不足以打湿衣服,于是仍我行我素地在雨中行走,不知不觉间,便淋湿了整个衣服。”师父说,“为人处世,我们的言谈举止,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这些都像毛毛细雨,看上去很小,但如果不引起注意,不引起警觉,就会在有意无意间打湿别人的‘衣服’,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会因此打湿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蒙受灾难和损失。”

弟子终于明白了,毛毛雨之所以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是因为人们放松了对毛毛雨的警惕。

“禅悟”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痛苦和烦恼。

禅入我心,开启心灵智慧之光

禅是生活中感悟的智慧,无处不在,处处可修。如果一个人一生天天都生活得很实在,很美好,一生也就不算虚度了。

圆悟克勤有一个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的禅僧。

大慧宗杲的门下,有一个和尚名叫道谦。他参禅多年,都没有发现禅的奥秘。他的师父派他出远门去办事,他非常失望。为时半年的远行,在他看来,对他的参禅有害无益。

他的同门宗元和尚十分同情,对他说:“我同你一块去好了。我想我可以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你,没有任何理由使你不能在路上继续参禅啊。”于是,他们一起远行。

一天晚上,道谦向宗元诉说了自己久久参禅而不能悟道的苦恼,并请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我能帮助你的事尽量帮助你,但有五件事我是无法帮助你的,这五件事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五件事。

宗元说:“当你肚子饿、口渴时,我不能代替你吃饭、喝水,你必须亲自吃饭、喝水;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来,我一点也帮不上你。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这席话立即打开了道谦的心扉,他顿时感到快乐无比。

于是,宗元说:“我的事已做完了,再伴游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你继续前行吧。”

半年之后,道谦回到了原来的庙里。大慧在半山亭远远地看见他,高兴地说:“这个人连骨头都换了。”

“禅悟”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禅道即人道,禅悟即人悟,唯有明白人生的真谛,才能觉悟禅道的奥妙。

佛法无边,心净则宁

某日韦刺使问六祖:“弟子常见人口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这办的到吗?”六祖回答:“人有两种,法无两样。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什么地方呢?迷人不知自身就是净土,愿东愿西。悟人知道心净就是佛土净,随遇住处都安宁。”

“禅悟”三千大千世界,实在只如一颗粟米,你说它怎么宽广,却始终会有极限。既然宽广的天地都不值一提,更何况我们的色相肉身呢?因此,执着于躯壳的假象,是何等不智?何等短浅?怎能不求早日脱出?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各各都如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路。道路总是寂寂不动,而行走于道路上的人常不能专心一志,贪看路边美景,留连路上游戏。若是自我不能安定本身的心,殷勤精进,那么到哪儿才能找到自心的安定和适泰呢?只有内心平静了,到哪里都是安宁的净土。自然与我们是一体的,我们的真心本性就是整个法界,一切法从心而生,佛法是心法。我们的一动一念都和佛法有关,佛法让我们认识自心、改变自心来还原到自性。人,用佛心认识生活,用感恩去理解生命,这是禅的基本宗义。看开来去,放下些许,日常中就会快乐许多,获得更多的生命智慧。生与死,迷与悟,圣与凡,只在一念间,相去却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