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青年恋爱攻略
10608200000020

第20章 闲话“剩女”

〇被“剩”的原因分析

“剩女”这个词,是前几年流行起来的,不广泛,严格来说也不科学。既然在一定范围流行,姑且也这样称呼吧。“剩女”的含义大概是指那些超过一定年龄尚未出嫁的女性这一群体。其实,所谓的“剩”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纯粹是一个外界强加给她们让她们有一种紧迫感罢了。什么是“剩”?当然没有标准,只是人们以世俗的所谓最佳结婚年龄标准来衡量,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剩”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她们的情况千差万别,原因自然也各不相同。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条件过高”,企求完美

很多条件很好的女孩,当错过最佳结婚年龄后,自己的择偶思维往往都会成为定式。那就是自己确定的择偶条件:相貌、人品、学历、职业、家庭、收入,方方面面都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标准。殊不知,人无完人,企求完美的结果,是错过了一次次机会,最终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给“剩”下了。

“宁缺毋滥”,“剩”者不悟

既然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男友,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标准,因为原本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没有适合自己的男人。有梧桐树,不怕招不来金凤凰。死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不想把自己的择偶标准降低下来。既然当初确定的无车无房不嫁、非成功男士不嫁、身高体型不健美不嫁、没有相应学历不嫁,那么今天也决不把自己打折处理。

过于自我,不切实际

之所以会对择偶有极高的条件,当然是基于对自己的认识。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剩女”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看看那台大型生活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中的那些女嘉宾的择偶取向,那些认为自己具有高学历(其实不过就是本科生或研究生而已),对打工者、大学生村官、乡镇长,似乎都不放在眼里,即使自己就是从农家走出来的,也认为是山沟飞出的金凤凰,目标也在那些所谓成功的男人身上。结果往往是:女方恨不得立即与男方牵手,而男方却牵了别人。这就是婚恋中那句大白话:“人家看上你的,你没有看上人家;你看上了人家,可人家没有看上你。”

专家的分析

“为什么《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等相亲类卫视节目这么火爆?其实正迎合了‘剩女’们的需求。”专家们认为,“剩女”现象在全国其实是婚恋状况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这些女性大都是优秀的,她们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高,有的家境好,还有留学背景的等。那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社会因素。“时代背景影响较大。”专家认为,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几乎所有专业的女毕业生都会遭遇“门槛”:单位拿出以女生不适合这项工作、这种工作很辛苦等各种理由。本科毕业找工作难,继续深造读硕士、博士,但由于周围环境的渲染,导致这些“女硕士”“女博士”变得让人不敢接近。

毕业后进入职场,刚好是事业起步阶段;高生活成本,迫使她们必须努力工作,但这时已经进入大龄行列,不得不在事业和婚姻两者之间选择或平衡。此外,社交面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工作环境里的男生太少,难得的合适人选可能都已经结婚;加上工作压力、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等原因,也致使她们的交友面变窄,等到欲找“另一半”时,已成为“剩女”。

其次,传统观念所致。婚姻专家分析,尽管社会已迈入21世纪,但因传统观念影响、世俗眼光和社会舆论,许多男青年在寻找对象时,选择比自己小、学历比自己低,会做家务(顾家)的女性(贤妻良母型);女青年在找对象时也一样,总希望男方在年龄上比自己大、各方面比自己优秀,有自己独立的工作、自由空间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城市工作的许多女性,不仅工作单位好,学历方面也毫不逊色于男性。在城市工作的男性,特别是那些学历较高、工作单位好、收入稳定的男性,除非十分挑剔或者身体方面有缺陷,都很容易找到对象。比如机关、事业单位,没有找到对象的大龄男青年,比同龄女青年少得多。

再次,女方主观原因较复杂。专家分析说,每个人有不同的情况。从这些相亲节目或相亲会来看,一些大龄女青年不仅本人很优秀,父母的家庭条件也很好。她们之所以迟迟没找到对象,往往与她们自身条件太好及家庭影响有关。由于条件好,她们不肯降低择偶标准,加上一些独生子女很自我、很挑剔、有先天优越感,都希望门当户对,不够包容,有时仅仅发现男友与自己观念不同,就会产生疏离情绪、不屑对方。还有一些女性存在攀比心理。

〇她们的故事

挑剔型——一直在错过,从未相遇

有些优秀剩女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物质上完全独立,精神上也很独立。她们往往忙于事业或者学业,导致生活圈子比较狭隘,认识的人也有限。同时,她们对感情生活有着更理想化的期待,在爱情面前不愿意轻易妥协。所以,虽然已到适婚、晚婚、被催婚等年龄,但不愿意为了结婚而找一个对象。

在博客上昵称为“可儿”的女孩,就在自己的内心独白里写到:“因为工作忙碌,我错过了很多缘分。我不是个外向的女孩,接触到的异性也就比较少。希望那个你,能主动一点,大方一点。”

“你是我的幸福吗”则明确表示,如果对方月薪低于8000元,学历低于硕士,没有房子和车子,根本就不会成为她考虑的对象。其实早在她读研时,就有很多朋友给她介绍对象,但都没有成功。不是男方觉得她难以高攀,就是她觉得对方条件太差。“我自己月收入8000元,学历是硕士,当然希望找一个各方面和自己般配的。”

“如果太固执追求理想爱情,会导致让梦想照不进现实。一位过来人叙述道:我和我老公认识时,两人年纪都不小了,两人一接触,觉得在性格脾气上挺合拍的,相处得也很愉快,于是就结婚了。结婚时,俩人都还是‘穷光蛋’!青春不常在,抓紧谈恋爱,要是遇到合适的对象,也一定要好好珍惜,早日走进婚姻殿堂。”

——两年多仍在“精挑细选”

“怎么能下嫁呢?”薛莉莉(化名),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代理商。2010年,她在上海市区五家婚介机构分别注册了会员,开始了自己的“择偶之旅”。两年多的精挑细选,被她PASS掉的男人不计其数。现年31岁的她感叹:“上海的好男人都上哪儿去了?”

“您就稍降低一点要求吧。”婚介人员试图说服莉莉,莉莉笑笑:“我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家里有4套房子,存款也不少,我的年薪在30万左右。说实话,我各方面条件都一流,总不能随便找个男人嫁掉吧,这太委屈了。”

莉莉话锋一转:“与我条件相当的,年龄也差不多的,早就是有妇之夫;找个一无所有的,面子上又过不去。我也一直在想,男人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自得型——“缘分到,自然就嫁了”

“我也没觉得自己是剩下的。”昨天刚好是赵萌萌30岁生日。生日宴会上,爸爸的祝酒词是“早点找个如意郎君”;妈妈送上礼物时,笑容里夹杂着担心:“得赶紧把你嫁了!”朋友们点燃蜡烛,齐声说:“早日成婚,早生贵子!”两个多小时的生日会,“被搞成了逼婚会”,萌萌觉得堵得慌。

“不就是30岁还没嫁,有什么了不起的?”她对闺蜜诉说着委屈,“婚姻完全就是一种缘分。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无缘无分地,跟谁结呀,没那感觉。”

萌萌是个很上进的女孩子,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工作之余,她一个人去吃饭、看电影、打球、去健身房。“朋友都有家庭,只有我能如此肆无忌惮地享受生活。”对于父母的担心、焦急,朋友的关心,萌萌心里倒很坦然:“剩就剩吧,缘分到了,我自然而然就嫁了。”

事业型——未婚就是“剩女”?反对!

“我是没结婚,难道就是‘剩女’?”31岁的马妮妮笑了,身边的人总是把“剩女”的帽子扣在她头上,让她觉得“很滑稽”。马妮妮是一家企业的经理,语言犀利。“什么是‘剩女’?原来是27岁以上的未婚女。这也太武断了!”看着百度里的词条解释,马妮妮愤愤不平。

“不是没人追,也不是没合适的,是我自己还不想嫁!”马妮妮重复地向同事们、闺蜜解释着自己的单身理由,“趁着年轻,多做点事。一旦有了老公、孩子,身上的责任就更重了,想在事业上多分出一些精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事业干得风风火火,她骨子里还是“那种很传统的女人”。“一个女人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家庭,不过,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耐力去回归。”

“很反感别人说我是‘剩女’,总觉得有侮辱的意味在里面。”马妮妮微笑着,摊开双手说,“如果我45岁还是单身,就不会反对别人叫我‘剩女’,我现在是把事业当作恋人在经营。”“不过,可能再过几年,真正成‘剩女’的我,估计也没几个男人敢娶回家。”她向闺蜜禅师袒露自己的担忧,“娶个事业有成的女人,对男人来讲还是压力很大的。”

豁达型——“不求”找到如意郎君

“有些女孩子很理性。”上海市区一家婚介机构的负责人王某讲了一个成功的案例:陈楚楚,29岁,父母均是机关干部,本人在一大学做老师,收入稳定,工作清闲,家里有两套房子,三部车。读书时,她是个乖乖女,没谈过恋爱;工作后,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没时间谈恋爱。一晃快三十了,父母开始着急。做老师的她除了学生外,也接触不到什么人,就想托婚介机构找个能托付终身的人。

陈楚楚的“择偶要求”栏里,清秀文字让人心动:“不求你有钱,只求你有才;不求你有房,只求你爱我;不求你有车,只求你有责任心;不求你当官,只求你上进。”对于男方年龄的要求,写道:“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她还给自己定了个隐性标准,只相五次亲。“多了就挑花眼了。”本着这样的要求,她在三个月内就找到了如意郎君。对方34岁,海外归国创业者,笑称自己“一穷二白,只有一颗红心和一股干劲”。

“自己家有房有车,为啥还要要求对方那么多?‘硬件’我都有了,对方在‘软件’上不差就可以了。”陈楚楚调侃道,她觉得,婚姻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不是童话故事,全是王子公主,生活就是生活。找个差不多的,说不定他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务实型——30岁,我要赶快结婚!

“年龄大了,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30岁的王依依在上海徐汇区某居委会工作。此前,她一直为自己的婚姻大事而烦恼:城市户口、硕士学历、长相并不算出众。“最好学历与我匹配,农村的也可以。当然,实在不行,条件还可以微调。”

而在研究生时代,王依依对自己的择偶标准可谓寸步不让。“学历硕士以上,城里人,成功人士,长相要阳光,身高嘛,1.75米以上,风趣幽默,会拍马屁。”因此,放眼校园,这样的人才可谓大海捞针:硕士确实不少,但城里的都“名草有主”;谈到成功人士,学生阶段,学校里还真不多;身高当然不是问题,1.75米的并不少,但阳光这一点,王依依却并不称心。风趣幽默,会拍马屁。一直都没遇到过,很是郁闷。

毕业时,王依依已28岁。很快,她和一位男士开始了交往,但对方老家是外省农村的,王依依因此犹豫不决。最终,双方还没有正式建立恋爱关系,就分手了。此后,王依依多次主动与男士交往,对方却对她没有明显的感觉。

这可让王依依慌了。进入2011年,虽然只长了一岁,但一想到明年30岁,她觉得处境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首先,凡是有相亲会,她必定会去;周围亲朋好友介绍,即使有点难为情,她也不再拒绝。

去年底,王依依在一次社区工作总结会议上,认识了来自安徽的硕士生张强。张强31岁,老家在农村。或许因为缘分,双方很快就开始了交往。“我都30了,要赶快结婚!”王依依笑着说。交往仍在继续中,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