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说话要有目的性
有一次,国画大师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临行前友人设宴为他饯行。宴会中邀请了很多社会各界名流。大千先生一向清高孤傲,大家入席坐定后不免感到有些拘谨。宴会开始后,大千先生来到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面前举杯说道:“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小人先敬君子一杯。”众人闻言一片愕然,梅兰芳也不解地问道:“此话怎讲?”张大千笑着解释道:“常言道:‘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梅先生唱戏动口,是君子。我画画动手,当然是小人啦。”于是,满堂宾客皆大笑不止。
大千先生一扫平日的孤傲,通过巧妙风趣地曲解唱戏和作画各个不同行当,不但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调节现场气氛,而且还迅速拉近了与梅兰芳先生的距离,更显示出了大师技高一筹的说话水平。
人们的说话内容必须服从交际的目的,说话形式的采用都得服从表达目的。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说:“‘老Q,现在’,赵太爷又没话找话,‘……现在……发财么?’”“阿Q……哥,像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原先,在赵太爷眼里阿Q不过是狗屎一堆。如今革起命来,便想与他套近乎,无话找话,称呼语用“老Q”,不用“阿Q”。可见,赵太爷为达目的而精于说话形式——称呼语的择用。更滑稽的是小D,平日叫惯了阿Q,可现在的交际目的不同以往,在叫了阿Q之后觉得不妥,马上进行调控,加上一个“哥”字变成“阿Q哥”,尊重的感情色彩陡然大增,虽显得滑稽,但反映出小D为达到交际目的,在说话翔实的取舍上也深谙个中滋味。反之,就会话与愿违,无的放矢,甚至适得其反。
1.发语活泼,对答如流
任何一句话都应该做到有的放矢,说话人必须始终瞄准目标,注意言语信息的传输与反馈。“言与意会,言随旨遣”,遣词灵动,灵活多变,方能对答如流。体现说话水平的发语活泼的原则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风格多变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最为精彩的描写之一,也是表现说话水平的一段上乘的佳话。面对东吴暗怀降曹之心的儒士大臣们的挑衅,诸葛亮谈笑风生,其言谈犀利,妙语连珠。如说张昭、步鹭,或冷嘲热讽;如对薛综、陆绩,或慷慨激昂;如对虞翻、严唆,或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如对程德枢等。他还巧言相激孙权、周瑜等人,从而为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了基础。
(2)视角多变
所谓视角,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开口说话时所处的位置、着眼点、出发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其感官认知的结果便不相同。说话的表达视角,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一个“意”字,一个“情”字丰繁复杂;一句言辞,一番讲话,表情达意,其表达的视角也应当随“意”而转,随“情”而变。
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颇有口才。在一次鸡尾酒会上,马克·吐温在答记者问时说道:“某些美国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记者将他的话公诸于众,华盛顿的议员们大为愤怒,一定要马克·吐温公开赔礼道歉,并澄清事实。几天以后,《纽约时报》刊登了马克·吐温致联邦议员道歉启事:“以前鄙人在酒席上发言,说某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不妥,而且不合事实,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成:‘某些美国国会议员不是狗娘养的’。”马克·吐温巧用肯定与否定的不同视角,将同一思维形式以不同句式表达,继续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议员们的轻蔑与鄙视。
(3)句式多变
所谓句式多变,主要是为了实现说话目的而运用的口语句子类型的多样化。这在人们日常言语、社交谈话、会议报告、节目主持以及一些论辩、营销、谈判、导游等多种口才表现形式中可见一斑。具体地来说,句式多变主要表现在不仅有常见的主谓句,还有很多非主谓句。
当年,日本侵略者将天津“南开大学”炸得一塌糊涂,不少人哀叹道:“南开成了难开!”当时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听了,说:“难开?那要加一个标点,‘难,开!’”在这里,张校长巧用标点,将“难开”这一偏正短语变为转折关系的复句,便将他那知难而进,遇挫愈坚的意与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事后有人为此专门撰写了《一个标点显人格》一文,可见句式多变的艺术魅力。
2.条理可感,逻辑性强
衡量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首要因素便是准确、清晰、明白。为达此目的,必须将话题、观点、材料等纳入一定的思路之中,予以清理、分析,用一根思维的链条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理清思路一般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组织一定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从开头到结尾,都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事理推演的逻辑秩序。这是构思过程中理清思路时必须事先考虑的,这样才会轮廓分明。其二是将问题分门别类,观点排列有序,即把所要阐述的观点和解说的事物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在脑子中排出个顺序,这样才会使要说的内容有条不紊。要使说话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就必须安排好表达时的话语语义组合。
秦、晋二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见到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掉灭郑国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烛之武这一番言论,紧紧围绕灭郑对秦国没有好处这一中心来谈,突出了问题的关键。他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是为秦国的利益来做说客的,这就消除了对方的戒心,巧妙地利用秦、晋二国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从地理位置分析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最后指明晋国才是秦国的潜在敌人。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这番话说得是中心明确,有条有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明确交际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说什么”和“怎么说”,然后紧紧围绕讲话的目的和谈话的中心来做“我口表我心”的语言表达。否则,便达不到交际的目的。人们在运用话语进行交际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采用一切有效手段,来控制自己的说话行为,组织相应的说话形式来表达,以期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
卡耐基弄“错”了:说话要有说服性
有一次卡耐基在伦敦参加一位爵士的欢迎宴会。在宴会上一位来宾正为大家讲一个幽默故事。这位来宾讲了一句成语并向大家解释说这一成语出自《圣经》。但卡耐基记得那出自《莎士比亚》而不是《圣经》。所以卡耐基在那位来宾谈兴正浓的时候提醒他,但这位来宾非常坚定地说自己记得很清楚,此话绝对是出自《圣经》。两人谁也不服输,结果争论了起来。
当时在场的有一位研究莎士比亚多年的专家,此人是卡耐基的好朋友。两人请他主持公道。这位专家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这句话确实是出自《圣经》,是卡耐基弄错了。由于这位专家是卡耐基的好朋友,卡耐基没有继续争论。
但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忍不住抱怨朋友没说真话,那位专家说:“确实,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但我们是去参加宴会的,不是去考证文学的。非要我证明你正确、他错误,对所有人有何好处呢?对我们赢得别人好感有帮助吗?毕竟那是个欢快的宴会啊。再说,知道他错误的人,你以为就咱们俩吗?还有,你以为他经你提醒后,真的没有发觉自己错了吗?当着众人的面,没有人愿意否定自己。”
没有人愿意否定自己,肯定别人,如果你在公众场合让对方下不来台,即便你说的是事实,对方也不会接受。因为接受你的意见就意味着他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伤害了面子。这明显与他的利益相违背。所以说服的原则就是让对方觉得放弃原有的意见对他来说没有损失,只有好处。
在这个世界上让别人时刻与你保持一致是不可能的,总会有反对,有赞同。当双方意见保持一致的时候你只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别人一致的立场;当别人反对你的时候,你也不需要担心懊恼,因为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只需要找到突破点,在说服对方上下好功夫,你一样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与对方说理,一是让对方明白事理,一是与对方存在分歧,你要靠说理来说服他支持你的观点。一般情况下,让对方明白事理相对于说服别人操作起来要容易得多。所以,一个好的说理者,不仅能说话,说出来的话还要具有说服力,让别人信服。
当然,说服别人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通常对方认为自己的观点立场对自己有利,所以一旦形成就会据理力争,不轻易放弃。如果你要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放弃自己的观点,除了要具备有效的语言技巧外,你还要遵循一个大的前提,即让对方觉得接受你的意见对自己没有损失,只会带来好处。让对方在你的劝说里仔细体会,认真反省,权衡利弊后觉得你的看法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么你说服起来就相对容易。如果你以硬碰硬,对方是不会买账的,只会引起冲突。
列宁和农民的故事:说话要有互动性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许多农民怀着对沙皇的刻骨仇恨,坚决要求烧掉象征沙皇统治的宫殿。很多人都来劝阻农民但农民就是听不进去,就是坚持要烧掉宫殿。最后,列宁来到农民身边进行沟通。列宁并没有滔滔不绝地演说为什么不能烧掉宫殿,而是采取了以下的对话方式:
列宁: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让我说几句话,好不好?
农民:说吧。
列宁:沙皇的房子是谁造的?
农民:当然是我们劳动人民造的。
列宁:我们劳动人民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
农民:好!
列宁:那么这房子还要不要烧掉?
农民:不烧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问一答,列宁就成功地说服了农民。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列宁与农民之间的谈话有良好的互动,农民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不能烧房子的简单道理。
说话并不是独角戏,也不是单口相声,而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如果你在说话过程中只是一个人自顾自地说,即使你说的唾液横生,滔滔不绝,往往也事与愿违,达不到说理的目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被忽视,都想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如果你把一场谈话变成了自己的脱口秀,只顾自己说话而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你就会给人留下一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印象。即使你再有口才,也容易使人厌烦。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都只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怎么想怎么说,而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没有了对方的参与,你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传送出去,得不到对方的反馈,你就不知道别人对你所说的话是感兴趣还是很反感。这种只顾自说的交谈方式是完全错误的。
所以,当你与他人交谈时一定要把握好两条主线,一条是自己的,一条是对方的。不管你的话题多么丰富、多么精彩,不管你是否具有口惹悬河的能力,如果你不懂得顾及对方的感受,只是自己一味地滔滔不绝,你的谈话只能令人厌恶,却达不到任何目的。
一个聪明的谈话者不仅要自己说,还要让对方说,倾听对方,谈对方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吸引对方与自己交谈,这样才有可能会有一段成功的谈话。如果你只是把自己想好的话讲出来,忽略对方的看法和兴趣,你就不知道对方对你说的话有什么反应,有什么疑问,是支持还是反对,那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谈话者。美国著名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撑了才离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交谈的目的往往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就要求双方必须要有良好的互动,双方交换和适应彼此的思维模式,从而达成共识。所以在说理时你必须注意与他人的交流,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你说时要时刻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说时你要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兴趣与看法,找出双方的共同点、分歧点在哪儿,这样才能在好的谈话气氛中达到众情相悦的目的。
怎样才能使你说出的话具有互动性呢?我们呼吁:沟通从心开始。
1.用心聆听
几乎每个人都会说话,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凝神倾听。聆听是一种礼貌,是一种尊敬讲话者的表现,是对讲话者的一种高度的赞美,更是对讲话者最好的恭维。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受到别人的重视。当我们专心致志地听对方讲话,努力地听,甚至是全神贯注地听时,对方一定会有一种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双方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拉近。
如果你对此漫不经心,或者毫不在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原来对你的好感也会倾刻间化为乌有。聆听能使对方喜欢你,信赖你。
聆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学会用心聆听是社交场合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礼仪之一,如果你要在社交场合中赢得他人的好感,那么你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用心去倾听。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是谈话。但是在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交谈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倾听的作用。根据人性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事更感兴趣,对自己的问题更为关注,更喜欢自我表现。一旦有人专心倾听我们谈论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听别人说话也是为自己说话做准备,所以那些愿意倾心聆听别人说话的人最受欢迎。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会听,一个真正做到有效倾听的人,不仅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每一句话,在领悟说话者的意思之外还必须做到及时配合说话者,如点头、微笑或简短的附和语,与说话者达到共鸣。同时,还应掌握听人炫耀的技巧,了解说话者的性情,在自己与对方谈话时恰当地穿插些对方所炫耀的内容,这样更能勾起炫耀者对你产生兴趣,让他愿意接纳你并进入他所欢迎者的行列。
2.用眼睛沟通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语气里要带有更多的强调成分,加入更多的感情色彩。你应该告诉他:用眼睛与别人沟通,不仅表明你很自信,同时也表示你对别人很尊敬。无论我们和周围的人用什么方式交流,也不管我们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肯定会对那些用眼神和我们沟通的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回应。
3.心与心的沟通
用心交友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般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般的情感交流,而且能使人摆脱愚昧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进入光明与理性思考。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友情是从心开始的,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同样是从心开始的。沟通从心开始,就应该把握好利益关系。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正直的朋友。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友情的阳光普照,走出孤僻的荒漠,感受友情的滋润。沟通,让我们从心开始。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说话要有感染性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嶙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这是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做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正是由于这次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演讲,马丁·路德·金把美国黑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最终迫使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他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以情感人的说话是受人欢迎,赢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所在,具有极其神效的功能。
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打动听众的有力武器。说理可以服人,诉情可以感人。富于感染性的语言,必是能引人入胜的。善于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
情感可以说是语言的灵魂,是在人与人心灵与心灵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也是听者从说话者那里能够感受到的一缕温暖的阳光。只有充满真情的言辞,才能感动听者的心灵,接受你的思想,并让这思想融入听者的灵魂里后形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合力;只有充满真情的言辞,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友谊;也只有充满真情的言辞,才能够创造出看似不可能创造的奇迹。
在人与人之间,真诚是高于人性其他方面的一切品质!只有以情动人,以真诚换真诚,才能使你的语言为他人所接受。
一直以来,费拉达尔菲亚的克纳费都在试图要把煤推销给一家大型连锁公司。然而,那家连锁公司依然继续使用另一个地方的煤,继续经过克纳费的办公室而视若无睹。因此,克纳费一直在心里暗骂那家连锁公司。
事情发生转机是在一次辩论中。克纳费答应了站在连锁商店一方进行辩护。于是,他到他曾经怨恨的连锁公司,去会见一位高级经理。见面后,他说:“我到这里来,并不是向你们推销煤的。我只是来请求你们帮我一个大忙。”接着他详细地谈论起辩论的事情:“我是来请你们帮忙的,因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够比你们更能提供我所需要的资料了。我非常想赢得这场辩论的胜利。对于您的任何帮助,我都会非常感激的。”
刚开始,克纳费请求对方给自己一分钟时间,对方答应了。当克纳费说明来意后,对方就请他坐了下来,并谈了将近两小时。最后,对方请来一位曾经写过一本有关连锁商店的书的高级职员进来,让克纳费与他交谈。经理还写信给全国连锁组织公会,为克纳费要了一份有关他需求的辩论文件资料,这将会对克纳费的辩论帮上很大的忙。
为什么连锁公司经理会如此尽心尽力帮忙呢?这是因为当他说“我认为连锁商店对人类是一种真正的服务”、“我以我为数百个地区的人民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时,克纳费已经真诚地赞同他了。而这种赞同,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当克纳费告辞时,经理送他到门外,并用自己手臂环绕着克纳费的肩膀,祝福他辩论得胜,并诚邀他以后再来看自己,把辩论结果告诉自己。最后,他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在春末时再来找我,我想签下一份订单,买你的煤。”
克纳费有点惊讶,因为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他们的谈话中没有半个“煤”字。
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有的只是每个人所站的不同立场。只要你认为对,这个世界就是对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和别人讲几句话,我们要经常主动地去理解别人,真诚地认同别人的话,即使对方的观点很另类,或者不符合事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见,去指责或者对对方说教。
当我们真诚地关注别人时,我们才会获得别人的关注和支持。说话是一件理性的事情,应该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但说话同时也是一件感性的事,如果你不带表情地罗列事实,缺乏激情与热力,对方对你所要说的事也会毫无兴趣,只是被动地硬着头皮麻木地去听,就很难打动听众。而一个成功的说话人就要具有活力和热情,说话时生情并茂,精神抖擞,能够把内心的情绪时刻爆发出来,这样说出来的话才会感人至深,引起对方的共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发表的有关反对德日法西斯的演说曾经给英国人民带来巨大的鼓舞:
“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在空中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陆降处作战,在田野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决不投降!”
据说,当日发表完这篇演讲稿时,这位年近七旬的英国首相哭得涕泪横流,可想而知当丘吉尔面对全英国宣读这篇演讲稿时,英国人民的心情将会何等的汹涌澎湃。
所以,说话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迅速激起对方的共鸣。让每句话都发光、发热,用饱含浓情的言辞去感染对方。
周南社长说“禅语”:说话要有时空性
1993年底,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举行开光大典。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和港督彭定康均应邀出席。仪式结束后,彭定康答记者问时指责我国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力的圣诞礼物”。记者以此请周南社长发表意见。周南开始因为在宗教圣地参加宗教仪式,便以“佛教的日子”为由不予评论。在记者再三追问下,周南正色答道:“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功德无量,善哉善哉!”末了一句“阿弥陀佛”,引得在场观众们击掌叫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发表见解。灵活掌握特定的场合说特定的话的技巧,会使得你的语言切情切景,从而大受欢迎。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交际极其重要的时代,可以说,现代人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社交场合组成的。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人人都渴望学业有成、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圆满——这一切都是通过社会交际来实现的,而社交口才则是一切社会交际的基础。因此,社交口才的水平决定了人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和交际效果,是人生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驾驭语言的能力、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在社会交际中,常常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的人言不得体、词不达意,因而时常招致冷言,四处碰壁,人生不顺遂;有的人却语言得体、谈吐机智,因而备受青睐,在学校、职场、官场、商场、家庭都左右逢源、应付自如。因而,一切有志于社交成功、有志于人生成功的人都应对社交口才加以重视,努力掌握社交口才艺术,提高自己的社交口才水平。
社交口才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铁的法则,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的言谈方式和技巧应该是不同的。有时可以疾言厉色,有时则不妨不卑不亢;有时可以针锋相对,有时则只能绵里藏针;有时应该开门见山,有时则宜旁敲侧击……总之,社交口才的要义就在于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运用相应的言谈方式和技巧,做到应对合宜,言语得体,谈吐机智。
1.特定的场合说特定的话
说话人的言辞表达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必须加以选择。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是这个道理。同一句话,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可以说,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就不一定可以说,甚至一定不可以说。不可以说而说了,就可能影响交际效果,甚至会出乱子。说话必须讲究场合,不注意这一点,说些不适宜场合气氛情境的话,往往会与初衷适得其反。
就拿周南社长在宝莲禅寺天坛大佛开光大典上说的那番话为例,香港回归祖国本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港英政府又借各种名目大做文章。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宗教典礼上既不冲淡大典气氛,又义正辞严地阐明立场,周社长的回答堪称绝妙。他把一个严肃的话题巧妙地融入佛家教义的引用和出家人的语言模拟中,主旨鲜明,选材精妙,用语得体,于亦庄亦谐中,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主权问题上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2.临场现挂效果佳
现挂,本是相声表演中的术语,指表演者能够敏捷而有效地抓住周围环境中的突然行为或现象,使其与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减少其不利影响,以达到活跃、补充、增强说话效果的方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位老师是如何临场现挂的:
一天,一位物理老师讲公开课,内容是摩擦力,不知是新打扫的教室地太滑,还是因为紧张而未留神,忽然,这位老师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没等学生们笑出声来,老师已放下粉笔问道:“这种现象说明我脚下的摩擦力是大还是小?”“如何才能不滑倒?”接着他又讲起了汽车为什么打滑和如何防止打滑的道理。他敏锐的现挂,不仅化解了尴尬场面,而且还生动形象地讲清了有关知识,得到现场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鲁仲连义不帝秦:话题集中性技巧
战国时期,日益强大的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魏安王派大将晋鄙将军援救赵国,但魏王与晋鄙都畏惧秦军,所以魏军驻扎在魏赵接壤的荡阴,不敢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城,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国之所以加紧围攻邯郸的原因,是因为先前它与齐王互相争强逞威称帝,后来齐王去掉帝号。因为齐国不称帝,所以秦国也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日渐衰弱,只有秦国能在诸侯之中称雄争霸。可见,秦国不是为了贪图邯郸之地,其真正目的是想要称帝。如果赵国真能派遣使者尊崇秦昭王为帝,秦国肯定会很高兴,这样秦兵就会自解邯郸之围。”平原君一直很犹豫,没有作出决定。
这个时候,鲁仲连恰巧到赵国游历。正碰上秦军围攻邯郸,他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就去见平原君说:“事情现在怎样了?”平原君回答说:“我赵胜现在怎么还敢谈战事?赵国的百万大军战败于长平,秦军现在又深入赵国,围困邯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离去。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秦为帝,现在辛将军就在邯郸,我还能说什么呢?”
平原君于是就去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叫鲁仲连的先生,他现在正在这里,我把他介绍给您,让他来跟您见见面。”辛垣衍说:“我听说过鲁仲连先生,他是齐国的高尚贤明之士。而我辛垣衍,魏王的臣子,此次出使是担负有重要职责的,我不想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里的消息告诉他了。”辛垣衍不得已,答应去见鲁仲连。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后,没有首先开口。辛垣衍说:“据我观察,居住在这个被围困的都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可现在我一见到先生的仪容相貌,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久留在这个围城之中而不离开呢?”
鲁仲连说:“世上那些认为鲍焦是不能自我宽容而死去的人,都是错误的。现在一般人不了解鲍焦的死因,认为他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死的。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以权术驾驭臣下,像奴隶一样役使它的百姓。如果让秦国肆无忌惮地称了帝,然后再进一步以自己的政策号令天下,那么我鲁仲连只有跳东海自杀了,我不能容忍做它的顺民。我之所以要见将军,只是想对赵国有所帮助。”
辛垣衍问:“先生您将怎样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让魏国和燕国发兵救赵,而齐国、楚国倒是本来就会帮助它的。”辛垣衍说:“燕国么,我倒是真的认为它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刚从魏国来的,先生怎么能使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回答:“那是因为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的缘故。如果让魏国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它一定会救助赵国的!”
辛垣衍又问道:“秦国称帝究竟会有些什么危害呢?”鲁仲连说:“当初齐威王曾施行仁义之政,率领各诸侯国去朝见周天子。当时的周王室又贫穷又衰弱,诸侯们都没去朝见,只有齐国朝见他。过了一年多时间,周烈王死了,各诸侯国都去吊丧,齐国去得晚了。周室大臣都很生气,在给齐国的讣告里说:‘天子驾崩,如同天地塌陷,新天子都亲自守丧。而戍守卫东部边防的诸侯齐国的田婴竟敢迟到,按理应该杀掉才是。’齐威王勃然大怒,竟然骂道:‘呸!你妈也不过是个奴婢罢了。’结果成了天下的笑柄。齐威王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他,死后却辱骂他,这实在是因为忍受不了周室过分的苛求啊!然而做天子的,本来就如此,这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您难道没有见过奴仆吗?十个仆人跟随一个主子,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和智能都胜不过吗?不,只是由于惧怕主人罢了!”鲁仲连问:“这样说来,魏国和秦国的关系就像是仆人与主子的关系了?”辛垣衍回答:“是的。”鲁仲连问:“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可以让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酱!”
辛垣衍很不服气地说:“咳!先生您的话太过分了,您又怎么能让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可以,等我讲给您听。从前,鬼侯、鄂侯、文王三个人是商纣王所封的三个诸侯。鬼侯有个女儿很漂亮,所以就把她送进纣的后宫,纣却认为她丑陋,就把鬼侯剁成肉酱。鄂侯因为此事极力为鬼侯辩护,所以被纣王杀死后制成了肉干。文王听说后,长声叹息,纣王就把文王囚禁在牖里的库房里一百天,还要把他置于死地。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同别人一样称王称帝的人,最后却落到被人制成肉酱、肉干的下场呢?
齐王准备去鲁国,夷维子驾车随行。问鲁国人:‘您打算用什么样的礼节接待我的国君呢?’鲁国人回答:‘我们准备用十太牢的规格来款待贵国国君。’夷维子说:‘您怎么能用这样的礼节来接待我们的国君呢?我们的国君是天子。天子巡视四方,各诸侯国君都要离开自己的宫室到别处避居,还要交出钥匙,自己提起衣襟,捧着几案,在堂下侍候天子吃饭。天子吃完饭,诸侯才能告退去处理政务。’鲁国人一听这番话,立刻锁门下钥匙,没有让他们进城。
齐王不能进入鲁国,又准备到薛地去,向邹国借路通行。恰巧在这个时候,邹国国君死了。滑王想入城吊丧,夷维子就对邹国的孝子说:‘天子来吊丧,主人一定要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在南边设立朝北的灵堂,然后让天子面向南祭吊。’邹国的大臣们说:‘如果一定要这么办,我们就只有以死抗争了。’所以,齐滑王就没有胆量进入邹城。
鲁国和邹国的臣子,都很贫寒,生前领不到俸禄,死后又得不到很好的安葬,然而一旦(齐王)委让他们对其行天子之礼时,他们也都不能接受。现在秦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彼此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相互都有称王的名分,仅仅看到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要尊秦为帝,这样看来,赵、韩、魏三国的大臣还不如邹、鲁二国的大臣啊!况且秦国一旦顺利地实现了它称帝的野心,会马上更换各诸侯国的大臣们。他们将撤换他们认为没有才能的臣子,把职务授予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撤换他们所憎恨的人,把职务授予他们亲近的人。他们还会把他们的女儿和那些善于毁贤嫉能的女人配给诸侯充当妃嫔,日夜谗毁。这样的女人进入魏王的王宫里,魏王还能安安然然地过日吗?而将军您又怎么能继续像原来那样受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身来,向鲁仲连拜了两拜,道歉说:“起初我还以为先生是个平庸之辈,如今我才知道先生是能经纬天下的士人呀!请让我离开这里,我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国的将军听说这件事后,把围困邯郸的部队撤退了五十里。
恰巧这时魏国的公子无忌夺取了晋鄙的兵权,率领军队前来援救赵国,进攻秦军。秦军撤退,离开了邯郸。这时,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款待他。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向鲁仲连祝福。鲁仲连笑着说:“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排解纷乱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说收取报酬,那就和买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鲁仲连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于是辞别平原君而离开赵国,终生不再露面。
“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千古传诵,鲁仲连不仅以他的铮铮铁骨、对强暴决不屈服的勇气与节义赢得了世人的仰慕,而且以他深刻洞察、说理透彻、鞭辟入里的辩才折服了当时的策士们。他一去不返之前抛下的那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的名言,让人顿生敬意、回味无穷。
鲁仲连排患释难,在侠义的天下之士精神感召下,说服了魏国拯救了赵国。他说话的主旨是指出诸侯国不应该向残暴专制、妄图称帝的强秦低头。他一方面指出诸侯国们伺候天子时丧失尊严的屈辱悲惨状况,指出倘若秦国称帝,那么各国不会有好日子过,届时肯定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诸侯国的大臣也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举出众多宁死不屈的诸侯国及其大臣,藉以唤醒那些投降派们的斗志和勇气。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说服,终于使原来打算侍秦的大臣和国家走上了联合抗暴的道路,从而也化解了赵国的重大危机。
鲁仲连的演说激情洋溢、斗志昂扬,说理透彻、推理严密,且折射出他强大的情感力量和严谨的思维能力。谈话是集情感、语言能力、心理素质、逻辑能力和知识储备为一体的高难度艺术。因为,谈话虽然是以语言为载体,但语言是人的知识、情感、意志的外化。所以,我们只有在谈话过程中具备严密的思维能力,才能滴水不漏、所向披靡,而谈话如果缺乏热情和情感力量,那么就很难撼人心魄,也就很难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鲁仲连义不帝秦:话题集中性技巧
“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千古传诵,鲁仲连不仅以他的铮铮铁骨、对强暴绝不屈服的勇气节义赢得了世人的仰慕,而且还以他洞察深刻、说理透彻、鞭辟入里的辩才折服了当时的策士们。他一去不返之前抛下的那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的名言,让世人顿生敬意、回味无穷。
《战国策·赵策》中详尽地记述了这段历史。故事发生在秦国已然强大,睥睨群雄的时候,那时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魏安王派大将晋鄙将军援救赵国,但魏王与晋鄙都畏惧秦军,所以魏军驻扎在魏赵接壤的荡阴,不敢前进。魏王暗暗派辛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赵王尊崇秦昭王称帝,说这样秦国就会退兵。平原君心中很犹豫。这时鲁仲连游历到赵国,听说了这件事,就去见平原君,要求见辛垣衍。鲁仲连见到辛垣衍时,辛垣衍已知鲁仲连的来意,就主动发起进攻,发问鲁仲连这样的高义之士到赵国有什么可求。鲁仲连反击说,像周朝隐士鲍焦那样抱木死去,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抗议当时的社会。如果秦王称帝,暴虐地统治天下,那就我也会像鲍焦那样赴东海死去。我来这里的目的不是有所求,而是要帮助赵国。我将让燕国和魏国来帮助赵国,辛垣衍认为让燕国帮助赵国倒有可能,但让魏国帮助赵国就不可能了,自己是魏国的大臣,对这一点是有数的。鲁仲连说,假使魏国看到秦王称帝的害处,就必定会帮助赵国了。接着鲁仲连又说齐威王侍奉周王是很真诚的,周室贫困弱小,诸侯没有谁去朝拜,而齐国却偏偏去朝拜。但周烈王死了,各国诸侯都去吊丧,齐使最后才到,周显王就要斩了齐使。鲁仲连举这个例子是说,魏国现在为秦国效力,如果秦王真的称了帝,说不准哪一天也会翻脸的。辛垣衍这时才说,魏国不过是秦国的奴仆,尊崇秦国称帝也是没法的。
鲁仲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将要让秦主把梁王处以极刑。”辛垣衍听了后很不高兴,嫌鲁仲连说得太过分了。鲁仲连说:“等我慢慢地对您说:从前鬼侯、鄂侯、文王,是纣王的三个诸侯。鬼侯有个女儿长得很美,进献给纣王。纣王却认为她太丑,因此把鬼侯剁成了肉酱。鄂侯极力去说情,又被纣王晒成了肉干。文王听说后,只是喟然长叹一声,因此又把他拘禁一百天,想要把他杀死。为什么和人家同称帝王,终于落到肉干肉酱的地步呢?”鲁仲连的意思是说,讨好有野心的帝王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如果魏王一味地讨好秦王,必然是鬼侯和鄂侯的下场。接着鲁仲连又说,齐闵王想称帝的时候,他到鲁国,要鲁国以天子的礼节接待他,鲁国关死大门,不让他进来。他到邹国想去吊唁刚死去的邹国国君,声称要以天子的身份出现,邹国的群臣都不同意,说如果那样他们将伏剑自杀。说到此处,鲁仲连正色说道:“邹鲁两国的大臣,在君王活着的时候,没能力更好地供养侍奉,在君王死后也没有预备在君王嘴里含饭含玉的能力,然而齐闵王还想在邹鲁的大臣面前实行天子之礼,因此都不接待。如今秦国是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梁国也是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都是万乘之国,相互间都有称王的名分。如果只看到一次战争秦国取得了胜利,就想从此尊秦称帝,这会使三晋的大臣,连邹鲁的奴隶都不如。再说秦王的野心没止境的膨胀,直到做成皇帝,他们将变换各诸侯的大臣,并且夺去他们所谓的无才者的位置,而安排他们所谓的贤良的人;夺去他们所憎恨人的位置,而安排他们所喜爱的人。他们又将要让自己的子女和善说坏话的小妾成为诸侯的妃姬,居住在梁王宫中,梁王怎么能平安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靠什么保住原来的尊贵地位呢?”
鲁仲连句句击中辛垣衍的要害。辛垣衍再也坐不住了,站立起来,再三拜谢说:“原先我认为先生是平常的人,我从今才知道先生是最高义的人。请允许我离去,我不敢再谈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军将领听说了这个消息,为此退兵了50里。
鲁仲连一番宏论说服了辛垣衍,阻止了秦王称帝的阴谋,此时魏公子无忌夺取晋鄙的军权来救赵国,秦将只好率兵回国。赵围解除,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坚辞不受。平原君又赠送千金,鲁仲连说:“对于天下人来说,最可贵的品质,是为人排忧释难解纷,然而却不索取什么。如果有所取,这是商人的勾当。仲连我不愿干这等事。”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一生再没来见平原君。
鲁仲连排患释难,在侠义的天下之士精神感召下,说服了魏国拯救了赵国。他论辩的主旨是指出诸侯国不应该向残暴专制、妄图称帝的强秦低头。他一方面指出诸侯国们伺候天子时丧失尊严的屈辱悲惨状况,指出倘若秦国称帝那么各国不会有好日子过,届时肯定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是诸侯国的大臣也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举出众多宁死不屈的诸侯国及其大臣,借以唤醒那些投降派们的斗志和勇气。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说服,终于使原来打算侍秦的大臣和国家走上了联合抗暴的道路,从而也化解了赵国的重大危机。
鲁仲连的演说激情洋溢、斗志昂扬,说理透彻、推理严密,且折射出他强大的情感力量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谈话是集情感、语言能力、心理素质、逻辑能力和知识储备为一体的高难度艺术,谈话虽然以语言为载体,但语言是人的知识、情感、意志的外化。在谈话中只有具备严密的思维能力,才能滴水不漏、所向披靡,而论辩如果缺乏热情和情感力量,那就很难撼人心魄,也很难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无论讲什么内容的话,都要突出而鲜明地提出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和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笞什么,讲话的中心主题是什么,这些都要明确集中。说话没有中心,内容就如同一盘散沙,自然也就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有些青少年朋友说起话来,没有确定的中心,胸无全局,讲起话来漫无边际,兴致所至,任意联想,以至于离题万里。尽管他滔滔不绝,口干舌燥,但听众却昏昏欲睡,不知言者所云。
要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掌握说话技巧,就要使自己的讲话语言集中、明确。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语言失效”的情况,当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子里的东西虽然很多,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语言的集中性不够。集中性包括例证的选择能力,思维的分辨能力,语言逻辑的组织能力,等等。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如何在谈话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1.用词准确明白
在你的谈话中,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就不要随意使用含含糊糊、毫无定准的词语,像“差不多”、“大概”、“大约”、“应该没问题”之类的弹性字眼。这在正式场合中不宜使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每个人说话都要像法律条文那样严谨,主要是讲话人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使用词汇要尽量规范。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这无疑会产生多种语义效果,影响语言表达的集中性。
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最后一次给西点军校的学员们演讲时说道:“你们在生理年龄上都很年轻,而我的心理年龄比你们更年轻,永远向往战火纷飞的沙场……”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两个界定词让意思表达得明白无误,语言清晰有力,相信每个人在读到这段话时,都会被麦克阿瑟的那种豪言壮语所打动。麦克阿瑟一向被称为美国“战神”,除了他的赫赫战功之外,也要归功于他精妙的语言,毫不含糊,永远是那么有力,那么气势磅礴。
另外,词汇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听众群体,如果仅仅是用词准确,而听众理解不了,这也是失败的。例如,一位大学教授用平时讲课的词汇去给小学生讲课,结果肯定是失败的。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听众,用词要加以调整,要以具体、准确为原则。因人而异,见机行事。
2.提出的命题要正确
如果天气预报员说:“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如果下雨的话,请大家外出时带伞,如果不下雨,就可以不用带了……”
被当成论述结果提出,话语之间没有递进,全都是重叠,这就属于“空废命题”,说了半天就等于白说,而且听起来也十分荒谬可笑。
选择命题时还需要注意,不要使用牵强的、未经科学实验验证的观点来支撑命题。
3.表达要简明扼要
有人问路道:“请问到绿房子街怎么走?”
回答者说:“你看见这条路了吗?这是黄房子街,不是绿房子街,虽然只差一个字。黄房子街尽头有一家茶楼,是“黄房子茶楼”,也兼营台球和网吧,你从茶楼那个路口向西拐,就是红房子街,在红房子街……”
回答者实在是过于热心了,提供了那么多对于问路者来说不需要的信息,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你在表达观点时,要尽量简明扼要。除了必要的修饰之外,不要离题太远,卖弄词藻,在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兜圈子,这样会造成他理解上的歧义,使听众听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从而丧失了谈话的集中性。
如果交际双方把话说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集中性增强了,谁都能听得懂,也就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我们不妨把刚才那位答话者的话改一下:
“去绿房子路,从这儿走到茶楼,再往西拐,走到红房子街尽头,再向北拐就是了。”
一句话说得清晰明了,自然使问路者一听即懂了。
4.话语组织要有条有理
要做到说出的话思想意思集中、富有条理,在讲话前就要先为自己的话排出一个顺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都要条分缕析。要把你的思想转化为能让他人理解的形式。还要注意前后话语的逻辑联系,过渡转折要顺理成章,不要牵强附会。
实际上,口才语言的集中性技巧远远不止这些,以上只不过是略举了几例。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特性都是需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把握的,这些包括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等。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广泛的阅读,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加强哲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你语言表达的集中性会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