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中国名字:读万卷书,增添语言魅力
1924年5月8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度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代表在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泰翁举行了祝寿仪式。
郭沫若先生首先登台,向泰翁祝辞:“泰翁要我替他起个中国名字。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原不过是支那的译音,但选用这两个字却含有很深的象征意味。从阴雾霾霾的状态中必然一震,万象复苏,刚在扶桑浴过的丽日,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这是何等境界。‘泰戈尔’原文正合这两种意义,把它意译成‘震旦’两字,再好没有了。从前自汉至晋而西来的‘古德’(‘古德’,就是古代有道德的高僧)都有中国姓名,大半以所来之国为姓,如安世高来自安息,便姓‘安’,支娄迦谶从月支来便姓‘支’,康僧会从康居来便姓‘康’,而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如竺法兰,竺佛念,竺护,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文化的人。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地方度过他64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
这时,全场宾客热烈鼓掌。梁启超先生起身接着说:“我希望我们对于他的热爱,跟着这名字,永远嵌在他的心灵上,我希望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旧爱,借‘竺震旦’这个人复活起来!”
综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事业之人无不是拥有一副好口才、金口才,而这些拥有一副好口才、金口才的成功者,大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
郭沫若先生和梁启超先生都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他们学贯中西,才华横溢。因此,才能说出如此富于理性和知性的话语。
我们知道,古人的语言总是那么充满智慧,心中不免会生羡慕,心想,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更富于知识性呢?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说起话来,出口成章,舌灿莲花呢?
要想使你的语言充满智慧,就应该从多读书开始,只有广泛涉猎,才会多多获益。有道是“开卷有益”嘛!
1.多读书,厚积才能薄发
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的口才好坏,也与他的学识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让人信服的说话者,必须能够旁征博引,言之有物,一语中的。这就要求你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口才的魅力深深扎根于知识的土壤中。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它鉴证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脉络,记录了古往今来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讲起话来思如泉涌,滔滔不绝,才能功成名就,闻名遐迩。所以,要想在讲话中施展自己的语言魅力,就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勤学笃志,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地积累知识,这样才能有渊博的学识和广博的见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大学者无不以有口才和知识渊博而著称。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闻名于世,它的全文已经被刻在一块钢板上并被陈列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中。演说稿结尾的句子“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长存于世”已经成为文字的典范。事实上,这个句子不是由林肯独创的。早在几年前,林肯的律师合伙人赫司登曾送给他一本巴克尔的演说全集。林肯读完这本书后记下了书中的这句话:“民主就是直接自治,由全民治理,它属于全体人民,并由全体人民分享。”林肯把这句话进行加工之后用在了葛底斯堡演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阿马格·洛柏里,在听完瓦西利耶维奇一篇出色的演讲后惊叹道:“我不明白,我简直感到极为惊讶。我整天没有离开您一步。您做这篇报告之前并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啊?”瓦西利耶维奇十分严肃地回答说:“我一生都在为这篇报告做准备。”
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在讲话的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就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不召自来。因此,我们要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尝到醇香厚味。
所以,只有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诸如历史、地理、经济、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兼收并蓄,才能厚积薄发,从容应对各种场面,才能使自己的讲话深入到每一位听众的心中。没有深厚的积累和素养,没有长期的实践和磨砺,就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讲话。
由此可见,读书不仅能够增长学识,还能有益说话,博学多才者的言辞往往能博得满堂彩。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是充满智慧呢?
(1)充满智慧的语言,必是言之有物
书能增加说话的素材。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可以认识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你还可以畅游于不同的时空之中,见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风土人情。知道的东西多了,说话的时候就很容易左右逢源,做到话题信手拈来,完全不必存有“没话说”的顾虑了。
(2)充满智慧的语言,必是引人入胜
读书能增添语言的吸引力。书籍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只是这种表达方式是用文字来直接呈现的,通过你的视觉来作用于你的思维。多读书,等于间接地多学习了一种表达方式。这对优化你的语言,提高说话的品位是很有帮助的,保证你的语言能够更吸引人。
(3)充满智慧的语言,必是令人信服
读书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书籍和说话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系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会自然地受到作者写作思维方式的熏陶,日久天长,你说话也会变得更有条理、更具说服力。
(4)充满智慧的语言,必是格调高雅
读书能提高说话人的涵养。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除了可以给予我们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还能与知识背后的深刻思想发生心灵上的碰撞,产生朵朵耀眼的精神火花。不但可以学会怎么把话说得更精彩更巧妙,还充实了心灵、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说话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把话说得“有理”且“有礼”,格调高雅,才是说话的最高境界。
2.多动笔,舌灿莲花
小周是个非常开朗活泼的男生,他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充满了自信,所以很热心集体的活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更是一个也不放过。可奇怪的是,他每次参加这些活动的成绩都不理想。就拿演讲比赛来说,他有好几次连前三名都进不了。小周对此感到十分不理解:自己明明是个“很能说”的人,怎么连个名次都拿不到呢?
逐渐地,小周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表达能力。他找到景老师,向她倾诉了在心中积压已久的苦恼。景老师听完只是会心地一笑,给小周布置了一篇600字的记叙文,并告诉他,写完之后大声朗读几遍,就一定能找到苦恼的“解药”。小周按要求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才对自己的作品读了不到五遍,他恍然大悟……
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行文过程中有很多语病。语言不够简明,一些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却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句,还以为自己表达得更为详细了;语句不很连贯,乍看每句话都没什么大问题,可一旦把这些话凑成一段,就有点上句接不上下句的感觉了;从通篇来看,文章的中心主题不够突出,文章的内容松散且显得有一点凌乱。这就是小周说话的“症结”所在。其实,你每次演讲也好、辩论也好、讲故事也好,甚至你与人交谈,都好比一次口头作文。只是这些作文不是写在稿纸上的,而是“写”在你的大脑里。试想,如果连纸上的笔头作文你都难以驾驭,你的口头作文就算再好也是有限的。所以说,有时要想“会说”,还真的离不开“会写”。写作恰恰是检验表达水平,修正语言错误,最终达到提高演讲口才的有效手段。
如果现实中你有与小周类似的苦恼,建议你事先尽量把你要说的内容用文字写出来,仔细检查一下你所写的文字是否简明、得体、连贯、通顺,纠正当中包含的任何一点语病;想一想,这些文字是否能表达一个共同的中心思想,而这个中心思想又是否与你将要说出的话的意思完全一致;如果时间不充裕,来不及写出全文,可以尝试列一个说话提纲,用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把你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再检查一下这个提纲的结构是否完整,各个要点能不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是出现因临时发言,连提纲也来不及写的话,建议你事后一定要努力地回忆,把你说过的话记录整理出来,看看当中有没有什么语言毛病,以便今后改正。
平时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写写日记、周记,一方面可以积累说话的素材,丰富你的语言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现今,网络大行其道,写博客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行为,无论是专家学者、艺界名流、商界精英、还是普通的人几乎人人都有博客,人们都在写博客。写自己的博客、看别人的博客,对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有所裨益的。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才会使你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动人,才会彰显出你的良好的气质和修养。
3.用心体验生活,积累说话素材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了获取知识的来源:一是靠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二是靠丰富阅历,见多识广。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有谈话的内容。所以,要想有好的口才,就必须用心体验生活,积累说话素材。
一个高水平的讲话者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练就的,而不是一时匆忙拼凑所能达到的。很多即兴讲话看起来是临场发挥,实际上,讲话的人就是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善于积累说话素材,并持之以恒,才能够临场即兴发挥,侃侃而谈。所以即兴讲话,往往是检验一个人知识程度和生活阅历的尺度。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知识、信息更新的很快,即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会在不断丰富和更新的知识海洋中感到自己学识的贫乏。所以,我们必须处处留心生活,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语言功底。
知识积累除了读万卷书外,还要行万里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要求我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真知灼见。媒体可以说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所以,经常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等,都可以增长见识、积累知识、拓展思维。而且这些活动在闲暇时候就可以做,不需要你专门拿出时间专注地干这些。另外要注意搜集并积累警句、谚语。最好能用一个笔记本,把一些好句子、一些趣事、警句、谚语一一记下来或剪贴下来;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要牢记别人说过的精彩句子或警句、谚语,并在心中重复。就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久而久之,你谈话的素材、资料就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也就越来越条理清楚,出口成章了。
多出去旅游,游览名胜古迹也是一个积累说话素材的好方法。我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到各地走走,一来可以劳逸结合,二来可以借机学习各地的民俗、人文和地理,因为各地都有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去接触了解,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知道。
再就是要勤学好问。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遇到某些领域里比自己知识丰富的人,一定要虚心请教,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增强想像力和敏感度。对于新鲜事物,还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去了解和体验,这样才不会落伍,当别人谈论起这些新潮流、新事物时你就不会显得孤陋寡闻。
说话是一门艺术,所能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说话知识的积累,只能是舍本逐末,徒有一副空架子。
系主任的迎新演讲:树立良好的说话形象
刚进入大学校园时,一切对新生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心里的兴奋和喜悦难以掩饰。但是连续两天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冗长枯燥的“师长讲话”,真是让人有些受不了。一个接一个的训诫、讲解和劝说,听进去的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但是当系主任林教授一走上讲台,立刻就给大家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笑容可掬,从容地站在讲台中央,开始他的介绍。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他的声音极富变化,肢体动作也很丰富,谈吐幽默,简直让人无法不专心地听他的演讲。
可见,说话时的个人形象,对说话的效果还是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每个人都有审美的情趣,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美的东西往往能紧紧地抓住他人的目光。
良好的形象不但会使语言的表达更丰满,还能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说话者,记住说话内容。相反,要是说话者的形象糟糕,不但难以吸引听众,还会招来他人的厌恶。
对自己而言,若能保持一个完美的说话形象,就会拥有一个好心情,自然也能轻松地应对说话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你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说话形象:
1.注意自己的仪表
说话时披头散发、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是很不可取的,当然也不需要盲目地追赶潮流、标新立异、打扮得哗众取宠。只要衣着干净整洁,能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精神面貌就可以了。
2.善用肢体语言
必要的肢体语言会使你说的话增色不少。但是使用肢体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万万不可过多、过频繁和过于夸张,而且还要使用得自然和适时。否则,就会变得生硬、做作,弄巧成拙。
3.做到面带笑容
说话时面带笑容不但可以化解自己心中的紧张感,还能使说话的氛围亲切和谐,让听者的心情放松,更有利于彼此深入地交流。
4.你的目光和听者交流
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但为了避免使对方产生压力,有时也可以把目光移动到对方的其他部位。自己的眼睛要有神,不要东张西望,或是一直盯着地面和天花板,否则会显得很不尊重对方。
5.学好普通话
小馨是来自海南的学生,普通话不够标准成了她与人交往的最大困扰,由于怕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原来非常活泼热情的小馨不再愿意主动发言,下课也很少和同学一起交谈,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
小岳非常喜欢律师这个职业,当一名律师是他的梦想,但是糟糕的普通话水平成了他职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汉语表达的基础,也是语言规范化的需求,更是全国各地人们相互交流的通用语言,但如果讲不好普通话,势必会影响和他人交流的效果,影响自己将来的发展,甚至像小岳一样会贻误工作。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多样化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地方语言是宝贵的语言资源。在保护好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尽力地学好普通话,扫除交流中的语言障碍。
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呢?
(1)树立自信和勇气
刚刚开始撇开方言学习普通话时,会感到有一些难度,这个难度一方面来自于普通话本身的难学,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周围人对你突然改变说话方式的议论。这时,你一定要坚定信心,拿出一点勇气来,克服心理障碍,走好第一步。
(2)为自己创造学好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话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学习普通话也是一样的道理,听广播、看电视、找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人交流会使你进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找到你说话的“影子”:调整说话的节奏
小何很幽默,开始的时候,他在班里的发言总是妙语连珠,常常能获得热烈的掌声。但是,日子久了,同学们便开始感到有些怪怪的,有时甚至不愿意让他发言。因为大家开始觉得他好像除了睡觉和吃东西之外,就是不停地说话。一开启话匣子就是天南海北说个没完,像连珠炮似的,持续不断。和他打交道得具备超强的毅力,不但没有自己说话的机会,还得接受他一连串的狂轰乱炸,当你觉得受不了时,他依旧精神充沛。
小燕恰恰与他相反,她说话很慢,与她交谈时,觉得她每说一句话就好像是蜗牛从地面爬到大树顶端那样缓慢。假如你是个急性子的人,那就更是“急惊风遇到慢郎中”,肯定是极力压抑自己的脾气,才能把对方的话听完。慢慢地说话虽然能够把话说得清楚,但是太慢就缺乏效率了,会把急性子的人逼得发疯。
小军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平时说话语速适中,口齿清楚。但是一到了陌生场合,或者与熟人之外的人说话,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还有的时候会紧张地说不出来,或是口吃等,让他感到非常难堪。
你能从上述的三个人中找到自己说话的影子吗?
在谈话方式里,除了含有声音的感性和腔调之外,说话的节奏也是相当重要的。凡是自信心很旺盛的人,一定具有决断性的说话节奏,反之,有些缺乏自信心的人,或略带女性的性格者,他们说话的声调里必然缺乏决断性的节奏。其中可能有这种人,他一面说:“话虽如此,不过……”接着他又一面在暗地里说话。有些人虽然悄悄地谈论别人的缺点,或评述某人的花边新闻,其实,在他的内心里,却常常期待自己的话题能够传播得更广或更远。
有一种人话题始终说不完,即使想要告一个段落,也得花费相当的时间,岂知在说话者的内心里,却潜伏着一种惟恐话题即将说完的恐慌与不安。如果碰见这种人,他一定怀有想要说个没完的高压态度或欲望。相反的,有些人却想尽量快一点道出结论来,这是恐怕被人提出反驳的证明,他似乎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提出结论的话,情况必然会相当严重。
很多人喜欢在句尾里加入某种暧昧不明的语气,其实,一般语言的构造,其语尾都能道出结论来,倘若含有含糊不清的意思时,就很容易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文句了。因为凡是喜欢采用这种说话方式的人,乃是有意逃避自己的言论责任。此外,也有人喜欢说:“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或者说“真是一言难尽”。其实,喜欢说此类话的人,又何尝不具有逃避言论责任的意思呢?许多神经质的人,就很喜欢套用这一类的限定句子。
其实,每个人说话的速度都不尽相同,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没什么大关系。但是,只有真正合宜的说话节奏,才会让听者舒服,且能轻松地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注意说话的节奏:
回答提问时,为了提高答语的针对性,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抓住问题的要领,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在关键的中心句子上,还应进一步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把你答语的核心突显出来。
作介绍时,适宜用适中的语速。除了在你想强调的地方说得慢一点,为了增大介绍的信息量,其他部分你可以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适当把话说得紧凑些。
表达意见时,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你想表达反对的意见,宣泄心中的不满,慢语速可以加重你流露的感情,而快语速则可以突出你不满的程度。如果你要表达赞成的意见,抒发心中的愉快,轻快的语速就最合适不过了。
与人闲聊时,说话的节奏最自由。你不需要过分留意自己的语速,否则会显得很不自在。只要控制好闲聊的时间,说快说慢就以便于配合你的情感为准则。
遇到紧急情况时,任何人都知道这时不能慢悠悠地说话。因此,你首先要做的不是考虑说话的节奏,而是给自己一个瞬间,镇静一下情绪,把你要说的内容尽量简明、清楚地说出来。不必担心你会说得太慢,而要注意别说得太快了。
总之,说话的目的就是信息的交流,节奏的处理是灵活的,只要你觉得什么样的说话节奏能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你就选择哪一节奏。
宇宙香烟余味悠长:培养独树一帜的说话风格
著名的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先生的相声表演独具艺术特色。他从艺五十余年,在舞台上尽情挥洒着专属于他的幽默、讥诮、聪捷与憨浑。他的语言洋洋洒洒,富于变化。嘴皮子利索,足见其功底深厚。
下面我们就摘取马季先生的经典段子《宇宙香烟》一个片段:
“我是宇宙卷烟厂的,我想给大伙儿推荐一种新型香烟,就是这个‘宇宙牌’香烟。我们这个产品价廉物美,这可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就我们这个产品,现在已经行销全国好多个城市,括弧,包括台湾。我们还准备冲出亚洲,打入国际市场咧!怎么保住我们的销售量呢?我们就是经常换换牌子,三天两头地换咧!原来我们生产的香烟叫“蜣螂虫牌”,虽然这个牌子不够响亮,可是它乡土气息很浓——滚粪球儿的!您想这牌子能不臭了吗?
为了扩大销售量,我们要为宇宙香烟大造舆论咧!首先我们要大做广告哇,不管是地铁车站、繁华街道、墙壁橱窗到处都有我们宇宙香烟的广告!
我们宇宙香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设备完善,技术一流,请您记住,电报挂号,一推六二五;电话,不管三七二十一……”
大师虽然已经辞世,但“宇宙香烟”却依然留香人间,令人回味,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大师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作为当代青少年,培养独树一帜的说话风格,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之所以为你,就是因为你与众不同。所以,你说话一定要体现出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才会显示出你的魅力,吸引对方,让别人记住你。树立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用你铸造起来的说话魅力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服。
说话的风格因人而异,所以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如果你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那么你可以打造干净利落的说话风格;如果你是一个沉默、不善言谈的人,你可以展现你惜字如金的魅力,培养话少但精的说话风格;如果你是一个生性开朗、热情有活力的人,你就要打造出笑口常开、热力四射的说话风格;如果你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你可以打造出机智幽默的说话风格。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打造自己的说话风格,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这就要求你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气质、风度、知识、认识、性格、爱好、音色、音量、语调语气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一个人气质和风度虽然与五官、身材、服饰有关,反映在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及举手投足之中,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学识的外在表现,与人生活的环境、经历、教育类型和程度、社会地位等密不可分。由于人各不相同,在谈话时就会表现出或活泼,或文静,或快言快语,或思维敏捷,或沉稳持重等各种风格。比如一说起倪萍,人们就会想到她善于煽情的说话风格,一说起赵忠祥,人们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他语气平和的说话风格,而一想起周星驰,人们自然把其定位为无厘头的说话风格。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一向以睿智、从容、机敏、人性化的主持见长。从20年前的《正大综艺》节目脱颖而出之后她便成为知识女性的代名词,在主持界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凤凰卫视主持节目期间,杨澜曾被要求向港台腔靠近,但对主持有自己见解的杨澜断然否决了,继续保持了自己的说话风格,以历史、文化的视角,在电视传媒界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说理说出风格,对你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因为你说话的风格,不仅仅反映出你词汇的积累量和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更反映出你的生活阅历、对人生的态度和个人的修养。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也许刚开始你建立自己说话风格的时候,可能会寻找一些自己欣赏的人物作为楷模,鹦鹉学舌,从模仿开始。但模仿并不是你最终的目的,即使你模仿的再好,也不能突出你的本色,弄不好还给人弄虚作假的感觉,这样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服。因此,你要给自己不断充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最终创立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然后再通过你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举止,你就很容易被人记住。
口头禅毁掉她的演讲:摒弃不良的口头禅
肖云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她音色甜美,口齿清晰,说起话来感情充沛,又富于节奏感,按理说应该是极具感染力的,但是她说的话却极少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主要原因在于肖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爱说“那个”。平时,如果遇到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事情时,一律用“那个”代替。渐渐地,朋友们也就习以为常,对于“那个”到底是“哪个”也只有自己去揣摩。
有一次,肖云参加一场演讲比赛,当她在台上充满激情的演讲时,在台下的评委老师们却不时地紧锁眉头。最终,肖云没有取得名次。这让肖云很不理解,她觉得自己不管是外在形象,声音条件、情感表达,还是普通话上都是占有优势的,可为什么没有取得名次呢?
最后,评委老师的点评让肖云心服口服了。评委老师说,在肖云演讲的二十分钟里,竟然说了一百六十多个“那个”,以至于在关键的地方,所有的老师都不明白“那个”到底是指什么。
“那个”就是肖云的口头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而口头禅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遇到压力大的事情就喜欢说“累死了”、“我疯啦”,遇到惊奇的事情就说“天啊”、“哎呦”。每个人说话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习惯,可是如果没说两句话就来个口头禅,那倒是有些让他人难以承受。
其实,口头禅并不是什么严重的语言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妨碍语言表达的。可口头禅一旦过度,就会产生阻碍,它让语言少了顺畅感和利索感。
怎么才能戒掉自己的口头禅呢?
1.逐步矫正法
如果一时很难完全克服自己习惯已久的口头禅,可以试着从减少字数和次数开始矫正。例如,你原来的口头禅是“那么……”,现在就说“那……”,再慢慢完全改掉。
2.他人监督法
可以请你身边的人,例如,请老师和同学监督你,让他们一发现你讲口头禅就提醒你,甚至批评你。或者可以和身边的人打赌,用这种消极的办法避免自己冒出口头禅,如果“犯规”,就接受“惩罚”。
3.同义语替代法
口头禅之所以有时招人讨厌,是因为一个词语在有限的话语里重复的频率太高了。你可以用同义语来降低这种频率。例如,你的口头禅是:“拜托!”可以试试用“求你了”、“帮帮忙”、“行行好嘛”、“做回好心人啦”等不同语句来分别替代各个“拜托”,最终用丰富的语言战胜单调的口头禅。
4.代词还原法
要是你的口头禅是“那个”、“这个”的话,下次说话的时候不妨仔细想想“那个”和“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指代的是人,就把它还原为人称;如果指代的是事物,就还原为事物的名称。这样说话既清晰明了,又消灭了口头禅。
在青少年中,还有一类口头禅,要么是一些狂妄自大的话,要么是一些粗俗不堪的脏话。这些不良的口头禅是你沟通中的阻碍力量,小则不欢而散或无法沟通,大则与人为仇或制造事端等。比如“你不懂……”,“这个我比你更清楚……”,“你有问题……”,“废话少说……”,“笨蛋……”,“你思维太幼稚了……”,“我比你懂,这个不要你教……”,“你什么级别,怎么乱说话……”等等。
口头禅作为习惯,既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又是一种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一般说来,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思维、动作和方法等趋于“自动化”的作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有挖鼻孔、咬指甲、掏耳屎的习惯,这常常是无意识的习惯动作。实践表明,人在某件事、某个方面一旦形成了一种不良习惯,要克服和纠正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要改掉不良的口语习惯,你应该充分认识到不良口语习惯的危害,使自己产生对它的厌恶感。应该看到不良的口语习惯是不文明的表现,是与青少年应有的形象不相称的,它可以折射出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反映一个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试想,如果你时常把粗话脏话挂在嘴上,并形成了口头禅,那么当你同别人交往时,开口便来粗话,有谁还能对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又怎能不使人对你的品德产生疑问呢?再比如说,在社交场合,你新结识了一位朋友,假若他衣着得体、风度翩翩,你就会觉得赏心悦目。可是一旦在不经意的言谈中,这位仪表堂堂的朋友突然冒出几句不堪入耳的脏话来,你就会像在一盘美味佳肴里突然发现了一只死苍蝇一样,对他原有的美感马上会被一种厌恶情绪所代替。
古人说得好:“赠人之言,重于珠玉;伤人之言,重于剑戟。”因此,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思想上强化消除“语言垃圾”和克服这种不良习惯的动机。动机越强烈,行动的决心才会越大,效果也才会越明显。
倘若你已下定决心改掉不良的口头禅,就必须坚定地“痛改前非”。你可找出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粗话脏话,集中力量改掉它,并且在每次说话前,都要提醒一下自己,使说话语气暂时停顿一下,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脏话改掉了,其他粗话脏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你还可以把自己要戒除坏习惯的想法告诉周围的朋友,求得他们的帮助和监督。许多戒除不良习惯者都深切体会到,别人的帮助和监督十分重要,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手段。你讲粗话脏话,已是习惯成自然,往往讲了自己还不在意,如果旁边有人及时加以提醒、监督,将会有利于你抑制和克服讲粗话脏话的不良习惯。另外,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桌子上贴上或压上一张“切勿说粗话脏话”的纸条,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事事提示自己,每当粗话脏话要脱口而出的时候,要立即关上“闸门”。
总之,要改掉坏习惯关键在于决心和毅力。而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则是通过千百件的小事长期锻炼出来的,可以说改掉不良的口头禅也是对你意志力的一种磨炼。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成功!
雷布斯暂停演讲:练就得体的体态语
美国历史上有个叫雷布斯的政治家,他在伦敦做《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说时,中途突然停了下来,取出怀表,站在那里望着听众足足有一分多钟。听众都觉得奇怪:怎么回事?难道忘了说辞?就在大家猜疑之际,他突然大声说道:“诸位,方才大家都感到局促不安的72秒钟的时间,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砌一块砖头所需要的时间。”大家恍然大悟。雷布斯的中途停顿动作的设计,既新颖别致,又生动深刻地表达了他在“劳工问题”上的思想和见解。
在人们的彼此交流中,言语交谈固然重要,但人的体态、肢体动作,比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也是沟通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动作。不要小看这些行为语言,体态语在说话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它们虽然不如说话那么直观,但它对于交往的成败和言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它毕竟只是完成表达任务的手段,而不是说话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于口才来说,体态语并没有独立价值,而只有辅助价值,在谈话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正是这种从属地位决定了体态语的设计和运用必须由表达的内容、情绪、对象等因素的特点来决定。
体态语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要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这是体态语设计的根本宗旨。
第二,要服从情绪表现的需要。任何表情动作都是人的内在情绪和感情的体现。体态语的设计必须合着感情的脉搏,服从情绪的支配,该哭则哭,该笑则笑,该怒则怒,该怨则怨,所有动作须随着说话情感的起伏自然而然地发出,切不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
第三,要服从对象、场合的需要。无论表情、动作、姿态、衣饰都须考虑和适应特定的对象和场合。跟情人约会与会见同事时的衣着打扮和神态应该是有区别的;参加喜庆活动与参加悼念活动时的举止、仪态也应该不同。
第四,要服从审美的需要。体态动作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美则令人悦目赏心,丑则令人反感厌恶。因而无论何时何地、坐着站着,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要注意造型美,以适应人们爱美的心理。一般来说,男尚阳刚,女尚温柔。在设计体态动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现出性别特征和个性特征。男人要有男人的气质和风度:刚劲、强健、粗犷、潇洒;女人要有女人的柔情和风姿:温柔、细腻、娴静、典雅。阴阳怪气、不男不女以及轻佻的姿态、猥亵的神色、放荡的举止、粗痞下流的动作、不合时宜或低级趣味的打扮等等,都是口才和审美的死敌。美是口才的形象,也是口才的境界。因而你的谈吐、举止,都须服从审美的需要。
体态语一般包括姿势语、手势语和神态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容易感染别人。体态语的设计旨在协助有声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必须做到:
第一,要自然,这是对体态语的第一位要求。动作要自然,自然见真淳。有的人说话时,动作生硬、刻板如木偶;有的人则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总是那样做作,像在“背台词”。这都使人觉得别扭、不真实、缺乏诚意。孙中山曾这样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即使“有时词者严重”,也“不可故作惊人模样”,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赖。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要简洁明了。动作要大众化,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简洁明了,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繁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叫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以然。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无意义的多余的手势务必去掉。
第三,要适度适宜。即要求动作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动作必须与说话的内容、情绪、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甚至手口不一。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使记者们大惑不解。于是,这一说话时动作与内容的不协调成了轶闻。
第四,要富有变化。说话时,适当的重复动作是完全必要的,它往往能重现或强调原来的情绪。但不要老重复一种姿势,如果一种表情、一种手势到底,则单调乏味,呆钝死板。因此,要善于随着内容、情绪的变化适当地变换动作和姿态,以期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和魅力。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讲话者,其体态语必定会与言语配合得天衣无逢,非常默契,现场表现得也必定合乎时宜,落落大方。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只有嘴在动,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是静止的,只会显得拘谨呆板,他说出来的话即使再有理也引不起听众的兴趣。所以,你在与人讲话时,不仅仅要用口,还要学会使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帮助你更好地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几乎每一种体态、每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内心世界。
1.手势
手势在口语交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面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手势有各自特定的含义。比如说两人会面,一般会先握手。握手有力,给人热情、友好、处事果断的感觉;握手无力,给人敷衍、冷漠、漫不经心、没有魄力的感觉。谈话时如果双手背后,常表现出自信、思考;如果安慰或鼓励别人时,可以拍拍别人的肩。这些手势,往往能加强语言力量,丰富语言。
当然,手势语也不能滥用,要适可而止。有些小动作如在谈话时摸鼻子、挠头发、把手指关节弄得吱吱作响等,会损害自我形象,影响表达效果。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体态语中,眼神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般说来,在谈话中,目光正视对方的前额,表现的是一种严肃、庄重、平和的态度;目光仰视,表示思索、盘算;目光注视对方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区,是一种较亲切的交往的态度;目光捉摸不定,不敢正视对方,常常是胆怯、害羞,或内心有隐秘的表现;目光斜视,则表示一种轻蔑、鄙视的态度;目光移向别处,可能表现出厌恶或拒绝;注视时瞳孔放大,常常表现出爱和兴奋等。
眼神最能反映你心中的细微情绪。如果眼神不适宜,必然会影响交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眼睛的训练,注意在交谈中眼神交流的运用。
3.面部表情
面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态和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因为你的情绪、气质、态度都写在脸上,你未开口说话时别人就会捕捉到一定的信息。人的表情千变万化而又十分微妙,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和传递信息。
眉毛上耸,常表现惊讶、欣喜或害怕;单眉上扬,表现询问、不解;皱眉头则表示不同意、反感、烦恼或是强忍愤怒;脸上泛红晕一般表示羞涩或激动;脸上发青发白则表示生气、或受到惊吓;嘴角上翘,常表现乐观、豁达,好交;嘴角向下,则常表现悲观、不满或固执;嘴唇撅着则表示生气、不满等。
4.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的身体动作也可以表现人的心态是充满信心,还是不安、恐惧;是专注倾听,还是兴趣不大。良好的身体姿态能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增强双方交谈的效果。
公众场合中不要偏倚一侧站立或斜靠门站立,这会给人一种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感觉;讲话时要挺胸,表现出自信;说话时不要左晃右晃,斜肩弓背,挪来挪去;坐在座位上与人交谈时身体稍稍前倾,表现出你的专注。
体态语只是支持、辅助有声语言,加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增强有声语言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在交际中体态语无足轻重,虽然体态语是辅助的,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烛之武退秦师:说话要有条理性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受郑文公的委派,见了秦穆公,说:“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都城,郑国人知道自己死定了。如果灭掉郑国能够对您有好处,您劳师动众自然还值得。但是,隔着晋国的大片疆土来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贵国的边疆,您会懂得这是不大好办的。何必帮助灭掉郑国来便宜您的邻邦?邻邦的版图扩张,就是贵国的实力削弱啊。如果能够保留下郑国,作为您东方通道上的接待站,这对您也并没有害处。再说,那个晋国,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等它在东方向郑国开拓了疆土,就会再向西去扩张。如果不去损害贵国,它又向哪里去夺取土地!像这样损害贵国来养肥晋国的做法,您要多考虑啊!”秦穆公听了打心底同意,就跟郑国定了和约。晋国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撤兵回国了。
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中记载的“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烛之武的这段话说得非常有条理,也有明确的中心,烛之武紧紧围绕灭郑对秦国没有好处这一中心来说理,这就突出了问题的关键。他一开头就表明自己是为秦国的利益来做说客的,这就消除了对方的戒心;接着从地理位置分析灭郑对秦有害,存郑对秦有益;最后指明晋国才是秦国的潜在敌人。这番话说得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使人一听就信服,最终说服了秦穆公。
我们在日常交际的言谈中也应该做到说话有条理,这也是好口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说话有条理呢?
1.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千万不要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听你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所以你必须在说话时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善于抓住重点。
2.逻辑明晰,主旨突出
说话的条理在于思维的条理,在于对事物的理解,孰重孰轻,孰大孰小,心里首先要有数。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包容关系:小的组成大的,大的组成更大的。一个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外因。用语言表达事物也是一样,必须了解事物是如何产生,由什么组成的,再分层次的表达即可。
因此,说话时一定注意先后的逻辑性,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细枝末节,材料如何组织排列,中心如何突出,都要安排得合理恰当。要做到中心明确,言之有物,集中主题,避免多主题或分散主题。在关键的环节要说得尽可能详细,其他不必要的地方一语带过即可。说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你会很累。当然,自己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根据不同场合确定你说话的中心主旨。
3.简练有力,直奔主题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我们在说话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冗词赘语,否则就会词不达意,使对方根本就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样的说话效果说了还不如不说。
因此,讲话一定要简练有力,直奔主题,条理清晰,层层推进,逻辑性强,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对方心领神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说话的目的。
总之,不管你碰到的事情多么复杂棘手,不管它里面包含了多么深奥的思想,你一定要学会概括和抽象,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这些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只要你善于抓住它,就一定能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