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教子心经
10606800000083

第83章 现金至上

如何把手中的钱用活,最可行的变钱术不是作存款,而是作现金运转。

有一位犹太人,临终之际,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叫到床前,对他们嘱托后事,说道:“请将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金,用这些钱去买一张最奢侈的床和一条最高档的毛毯,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我死了,再把这些钱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去。”

亲友们按照他的意愿,买来了床和毛毯。这位富翁躺在豪华的床上,盖着柔软的毛毯,摸着枕边的现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遵照富翁的遗嘱,大家把死者留下的那一笔现金和他的遗体一块放进了棺材。

这时,死者的一位朋友前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当他得知死者的财产都换成了现金并已随死者的遗体一同被放入棺材时,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了支票和笔,飞快地签上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同时,又从棺材中取出现金,并轻轻地拍着死者的脑门说:“老朋友,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个笑话正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没有人能预知明天什么样,也无法保证明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自然、社会和人每天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

如何把手中的钱用活,不仅是犹太人经商的一门大学问,也是他们教育孩子从小就要通晓的对待金钱的方式。他们运作的变钱术是不作存款,而作现金运转。一般人认为,银行存款和现金相比,当然是现金最可靠,既不获利也不亏损。小心谨慎的犹太人当然在二者择一的条件下选择了后者。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不减少”正是“不亏损”的最起码的做法。想借助银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获得利润的。犹太人不把现款存入银行,那到底家财万贯的犹太人是怎样保护现款呢。每天把现款带在身边,当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安全的。他们已经为现款找到安全之处——银行,但不是存款于银行,而是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

一位犹太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经理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镶宝石的领带夹子,昂贵的手表,还有高档的皮鞋……

“我想借点钱。”

“当然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的经理呆住了。

“我只需要一美元。请问这样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好吧。”犹太人从精致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国债等放在桌上,问道:“可以用这些做担保吗?”

“是的。”贷款部的经理吃惊地回答,“到那边办手续吧,年息为6%,只要您一年后归还时付出6%的利息,我们就把这些股票和作保的证券一分不少地还给您……”

“谢谢……”犹太商人办完手续,就准备离去。

一直在一边冷眼旁观的银行行长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富翁,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区区一美元呢?

他急忙追上这位犹太裔的富翁,问道:“对不起,先生,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可以。你想问什么?”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想不通,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要是您想借40万美元的话,我们会十分愿意为您服务的……”

“好吧!既然你如此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金钱如果只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屋子里,不仅不会升值,还会招来小偷,所以我购买了大量的股票和国债等等,可是保管这些票券仍然很碍事,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了,由你替我保管,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犹太人对银行存款不感兴趣。银行存款虽然有利息,但利息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利息的增长幅度有时还不如物价上涨速度快。现金虽然没有利息,但因为没有银行存款之类的证据,也不需要交纳财产继承税。所以,现金虽不增加,却也不会减少。对于犹太人来说,不减少就是不亏本的最起码的条件,况且银行一旦倒闭,存款人就血本无归了。

犹太人奉行现金主义,可能与他们长期遭受迫害排挤有关,他们在许多国家都多次遭受排挤、被迫流亡,而每次排犹活动都会将财产没收,能逃生者都是因为有现金在手。这种历史教训使他们对现金的看重与其他民族的金钱理念不同,形成了现金至上的观念。犹太商人做生意,是以现金为标准的,不愿意赊账。他们在对贸易伙伴的信誉评估时,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公司值多少钱,他的财产可换成多少现金,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做生意或确定价格条款。他们认为,世事多变,风雨无常,一旦发生天灾人祸,除了现金钞票外,别无它物可以让人东山再起。

今天,国际商人更多地利用支票和账户来做生意,很少用到现金。犹太人也已走出自己的民族传统,但是他们仍然认为存款求利划不来。不过这已经有了新的含义,就是尽量不要存钱,而是让钱一直处于流动状态,钱赚钱,钱生钱,让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多,充分地利用金钱为自己的财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