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教子心经
10606800000062

第62章 爱人者人恒爱之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心理需要,世上每一个人都应当了解这一点。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人对自己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既然受了别人的关心,那么同样也会去关心别人,这样,人们互相间就容易有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狐狸跟鹤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狐狸突然想要鹤到自己家里做客,她邀请鹤来吃晚饭。“鹤,亲爱的,来吧,一定要来!真的,我要请你吃顿饭!”

鹤拗不过狐狸的邀请,只好去赴宴。此时的狐狸已经将碎麦米饭煮好,把饭平抹在盘子上。她端上盘子,对鹤说:“吃吧,亲爱的鹤!”

鹤用嘴笃笃地敲着盘子,但由于它尖尖的嘴,什么也没有吃着。而狐狸灵巧地舔着盘子上的饭粒,就这样她把饭全都吃掉了。她把饭吃光以后,说:“鹤,亲爱的。请别见怪!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招待啦。”

鹤回答道:“狐狸,我怎么会怪你呢?为此我该谢谢你啦!明天请到我家里做客吧。”

第二天,狐狸来到鹤的家里,鹤已经把冷杂拌汤做好,并且把汤倒入颈部细长的罐里,然后把罐放到桌上说:“狐狸,请吃吧!说实话,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招待你。”狐狸围着罐打转转。它一会儿绕着罐走,一会儿又闻闻罐,一会儿舔舔罐,总之,任凭它怎样做,它也没法使它的嘴钻到罐里去。而鹤用它那尖尖的嘴啄汤喝,直到把汤全部喝光为止。“狐狸,请别见怪!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招待你啦。”

狐狸懊恼极了。它原来想在鹤家吃上它整整一个星期,然后再跑回家里,可现在只得灰溜溜地回家了。

如果狐狸真心地对待鹤,考虑到鹤嘴尖而细长的特点准备饭食,让鹤饱餐一顿,那么在鹤回请它时,也一定不会如法炮制,使狐狸饿着肚子回家的。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犹太拉比告诫世人: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这样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其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犹太父母告诫小孩子说:人不自利,会变成寄生虫;但只自利,则会成为吸血鬼。完美的人生,是自利与利人的统一!现在他们经常给幼小的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哭喊声,于是急忙跑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子掉到了粪池里,于是他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前,一位绅士优雅地走出来,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诚恳地说:“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我要报答你。”农夫说:“我救你的小孩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和对于生命的呵护,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出来,绅士说:“让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有用于社会的人。”

农夫答应了这个协议。后来农夫的小孩就读于圣玛利亚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不幸染上肺炎。此前,这是一种不治之症,无药可救,但是,有了盘尼西林,他就得救了。绅士是谁呢?是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真诚地关心他人要无私。生活中这类情况屡见不鲜:有些人,一开始接触给人印象不错,但时间长了,人们却逐渐对他敬而远之,疏远他;有的人刚刚相处,似乎很难交往,但时间一长,人们却越来越喜欢他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人品”不同。前一种人尽管表面上待人很热情,实际上却是奔着回报去的。他帮助别人,目的是希望放长线钓大鱼,想从别人那里捞取更多的好处。后一种人正好相反,他帮助别人不露声色,施人勿念,并不要求什么回报;但别人对他的帮助,他却受施勿忘,时刻铭记在心,一定找机会报答才能安心。真诚地关心别人还要尽可能避免给对方出难题。有些人只顾自己的需要,丝毫不考虑别人的难处,常向别人提出一些使人难以达到的要求,例如同学之间,考试时要求同学将考卷给他抄袭等。这样做只会使同学之间产生隔阂,造成关系紧张。

犹太父母告诉孩子们说:为人处事之道就是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他们。互利改善了世界的品质。汉语的“人”字,十分具有哲学意味,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支撑——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这是最浅显的表述。犹太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这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益处,也给世界带来了进步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