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韩非子
10606200000004

第4章 说林

“解题”

说(shuì)林: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之典型实例汇聚如林。《说林》所汇集共有七十一则实例,分上下两篇,内容都是就诸侯国内政外交方面说服人家接受自己意见的例子。这是韩非为论述其问题准备的事实论据,多采用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是《韩非子》寓言的一部分。

“原文”

汤以伐桀,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务光①。而恐务光之受之也,乃使人说务光曰:“汤杀君而欲传恶声于子,故让天下于子。”务光因自投于河。

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②。孟卯曰③:“公不如为仆。公所长者,使也。公虽为仆,王犹使之于公也。公佩仆玺而为行事,是兼官也。”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④。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注释”

①务光:中国古代传说中有才德的隐士。 ②甘茂:战国时楚国人,后来入秦国为秦武王的左相。 ③孟卯:战国时齐国人,以能言善辩著名。 ④商:指宋国。周武王灭纣以后,封纣的亲戚于宋,因此宋也称商。太宰:官名。

“译文”

商汤王消灭了夏桀君王,然而,恐怕天下的人说他贪心,于是就把天下让给一个叫做务光的隐士。但又恐怕务光真的接受,因此就派人劝勉务光说:“商汤王杀死了国君夏桀,他想把这个坏名声转嫁到你头上,所以才把天下让给您。”务光听了便跳黄河自杀了。

秦武王荡命令甘茂在主管车马的太仆和供出使的行人两种官职中选择一项想当的官。孟卯就对甘茂说:“您不如选择太仆官。您的特长是当使臣,您虽然做了仆官,秦王还是会派你做使臣的事。这样,您佩带着太仆的官印,又做使臣的事,这就是一身兼两职了。”

子圉引孔子进见宋国的太宰。孔子出来后,子圈就进去,问太宰对客人的看法。太宰说:“我已见过孔子,再看你就像跳蚤虱子一样细小了。我现在要带领他去见君王。”子圉恐怕孔子受到君王的尊贵,就对太宰说:“国王见过孔子后,也将把你看作像跳蚤、虱子了。”于是,太宰就不再带孔子去见宋国的君五了。

“原文”

魏惠王为臼里之盟①,将复立于天子。彭喜谓郑君曰②:“君勿听。大国恶有天子,小国利之。若君与大不听,魏焉能与小立之?”

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鲍叔曰③:“太蚤。邢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待邢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桓公乃弗救。

子胥出走④,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关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⑤。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注释”

①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君王。 ②郑君:此指韩国国君。公元前375年韩灭郑,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因此又称郑君。 ③鲍叔:即鲍叔牙。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④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因受迫害逃奔到吴国,做了吴国大臣。 ⑤庆封:春秋时齐国贵族,执掌政权期间淫乱无度,后被逐出齐国。

“译文”

魏惠王莹召集诸侯在臼里举行盟会,准备恢复周天子原来的地位。彭喜对韩国君王说:“您不要听他的。大国讨厌有天子,小国却可以从中获利。如果您与大国不听从他的话,魏国君王又怎么能和小国恢复周天子的地位呢?”

晋国人攻打刑国,齐桓公正要发兵去救援刑国,齐桓公的大臣鲍叔牙说:“为时太早。刑国不灭亡,晋国就不会衰疲;晋国不衰疲,齐国的地位就显得不重要。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您不如晚些时去救刑国,以便使晋国疲乏,这对齐国是有利的。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齐桓公于是不去救援。

伍子胥从楚国出逃,守卫边境的官吏捉住了他。伍子胥说:“楚王要搜捕我,是因为我有颗美丽的宝珠。现在我已经把宝珠搞失落了。如果你把我抓去见国王,我就说是你把宝珠抢去,吞到你肚子里去了。”守边境的官吏怕楚王剖腹取珠,于是就释放了他。

庆封在齐国作了乱,想要逃到越国去。他同族的人对他说:“晋国近一些,为什么不逃到晋国去呢?”庆封说:“越是远,就越有利于避难。”同族的人说:“如果改掉你作乱的思想,居住在晋国就可以了;如果不改掉作乱的心思,即使远住在越国,难道可以平安吗?”

“原文”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①,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②:‘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③,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注释”

①智伯:春秋末晋国六家势力最大的贵族之一。 ②《周书》:记载周朝政治文告一类的典籍。 ③韩、魏:晋国当时六家贵族中的两家,韩、魏被智氏邀约一起进攻赵氏,后反被赵氏用离间之计瓦解,转而攻击智氏,结果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

“译文”

智伯瑶向魏宣子索取土地,魏宣子不肯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宣子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所以我不给。”任章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邻国必然害怕。他贪得无厌,天下的人必然害怕。您现在就给他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而轻敌,邻国一定会害怕它而互相亲近。用互相亲近的军队来对付轻敌的国家,智伯的命运就不长久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它,必须暂且辅助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暂且先给它。’您不知先把土地给他,让智伯骄傲起来。而且您为什么要放弃天下的力量来图谋智伯,而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攻击的靶子呢?”魏宣子说:“说得好!”于是把一个万户大邑割给智伯。智伯非常高兴,于是就又向赵氏索取土地,赵氏不给,智伯就派军队围攻赵氏封邑晋阳。韩氏、魏氏两家在外边反叛了智伯,赵氏在里边响应,智氏因而自取灭亡。

秦康公要建筑高大的土台,筑了三年还没完工。楚国人调动军队,将要用武力攻打齐国。任妄说:“饥荒会招来敌兵,疾疫会招来敌兵,百姓劳苦会招来敌兵,国家混乱会招来敌兵。您国王筑台已经三年,现在楚国人将要攻打齐国,我恐怕楚国是以攻击齐国的名义,而以袭击秦国为实际目的,不如早些做好防备。”于是秦康公就派兵加强东面的边界的防守,楚国人也就停止了他们的军事行动。

“原文”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顾广圻曰“欢”当从《策》作“劝”)①。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敞,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②,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

鸱夷子皮事田成子③。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子皮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而行。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子不如为我舍人④。”田成子因负传而随之。至逆旅⑤,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

“注释”

①欢:据学者考定当作“劝”,起劲的意思。 ②中山:春秋战国时的少数民族国家。在今河北中西部。 ③鸱夷子皮:春秋末年齐国执政的卿田成子的谋士。 ④舍人:侍卫。 ⑤逆旅:旅馆。

“译文”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就派臧孙子往南向楚国求救。楚王听了臧孙子的请求,非常高兴,答应出兵救援,显得十分起劲。臧孙子满面忧愁地回来。他的车夫说:“现在求救之事已成了,您反而脸上忧愁,是为什么呢?”臧孙子说:“宋国小而齐国大,楚国救宋国,是救了弱小的宋国,却得罪了强大的齐国,这是一般人都要忧虑的事,而楚王却显得很高兴,这一定是表面上做做样子,必定是为了坚定我国抗齐的决心。我国坚持抗齐,齐国的力量就被消耗,这对楚国是有利的。”臧孙子就回到了宋国,后来齐国人占领了宋国的五个城邑,而楚国的救兵却一个也没来。

魏文侯向赵国借路攻打中山国,赵肃侯打算不答应,赵刻说:“您错了。如果魏国攻打中山国又不能夺取,那么魏国一定会疲惫,魏国疲惫了地位就会降低,魏国的地位降低了,赵国的地位就会升高。魏国如果攻下了中山国,一定不能隔着赵国而统治中山国。这样出兵的是魏国,而得到土地的却是赵国。您一定要答应他们。答应他们而且表示很高兴,他们就会知道您想从中得利,一定会停止军事行动。您不如借路给他们,并表现出迫不得已的样子。”

谋士鸱夷子皮侍奉田成子。有一回,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到燕国去,鸱夷子皮背着出入关口的符牒跟随着他。到了望邑,子皮说:“您难道没听说干涸的湖泽里的蛇吗?湖泽干涸了,蛇将迁移。有一条小蛇对大蛇说:‘您走我跟着,人们就会认为您是过路的蛇,一定有人要杀掉您。不如互相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一定认为我是神君。’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越过大路。人们见了都躲避它们,说:‘它们是神君。’现在您长得漂亮而我长得丑陋,把您作为我的上客,我只像一个中等的千乘之国的君王;把您作为我的使者,我就像万乘大国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侍从,人们就把我当作大国的君主了。”田成子于是背着符牒跟着子皮。到了旅馆,旅馆的主人对待他们非常尊敬,于是献给他们酒肉。

“原文”

温人之周①,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

韩宣王谓釐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③;简公两用田成、阚止,而简公杀;魏两用犀首、张仪④,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树其党,寡力者借外权。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内(赵用贤本无后一“内字),有外为交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

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⑤:‘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注释”

①周:古代东周,在今河南洛阳。 ②《诗》:指《诗经》。这里所引自《诗经·小雅·北山》。 ③六卿:指春秋后期晋国的六家贵族: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先是智、赵、韩、魏四家联合灭了范氏、中行氏;然后赵、韩、魏三家灭了智氏,最后三家瓜分晋国,形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 ④犀首:魏国官名。此指曾担任过这一职务的公孙衍。张仪:战国时魏国人,后至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秦国强大的主要功臣之一。 ⑤康诰:是《尚书》中的一篇。这里所引存今本《尚书·酒诰》中。

“译文”

有一个温邑的人到东周的都城洛邑。洛邑的周人不接纳外来的客人,问他说:“你是客人吗?”他回答说:“是主人。”问他同巷住的人却不认识他们,官吏因此囚禁了他。国君派人问他说:“你不是周人,而自己却说不是客人,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我小时候诵读《诗经》,《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不是君王的土地;沿着土地一直走到海边,莫不是君王的臣民。’现在君王是天子,我就是天子的臣民了。难道有作臣民的反而是客人的吗?所以说‘我是主人。’”周君王就派人放了他。

韩宣王对釐留说:“我想同时重用公仲朋和公叔伯婴,可以吗?”釐留回答说:“不可以。晋国同时重用六卿而国家被三家瓜分,齐简公同时重用田成子、阚止,而简公被杀,魏国同时重用犀首、张仪,而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土地。现在您同时重用他们,他们当中势力大的就建立他的私党,势力小的就会借助外国的权势。群臣中有在国内培植党羽,而对君王骄横的,有对外勾结敌国来侵削国土的,那么,君王的国家就危险了。”

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的皮衣。宋国的君王说:“酒醉也足以使皮衣丢失掉吗?”绍绩昧回答说:“夏桀因酒醉而失去了天下,而《尚书·康诰》说:‘不要彝酒’;彝酒,就是常喝酒。常喝酒,如果是天子,就会失掉天下,如果是百姓,就会祸害身体。”

“原文”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②。中射之士问曰③:“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田驷欺邹君,邹君将使人杀之。田驷恐,告惠子。惠子见邹君曰:“今有人见君,则映其一目,奚如?”君曰:“我必杀之。”惠子曰:“瞽,两目映,君奚为不杀?”君曰:“不能勿映。”惠子曰:“田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驷之于欺人,瞽也,君奚怨焉?”邹君乃不杀。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齐国齐桓公的大臣,曾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隰(xí)朋:春秋时齐桓公的一位有德才的大臣。孤竹:古代国名。在今河北卢龙到辽宁朝阳一带。 ②谒:宫廷中专管通报传达一类的官。 ③中射之士:君王身边担任侍卫的官。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去的,到了冬天才返回,半途上迷了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智慧来找路。”于是就放开老马,大家跟在马的后面走,果然找到了道路。走到深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处在山的北面。蚂蚁洞穴口的土有一寸高的地方,掘下七尺一定有水。”于是就在有蚂蚁窝的地方挖掘,果然挖到了水。以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不懂的事情,都还能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错误的吗?

有个人献长生不死的药给楚王,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拿着药走进宫廷,楚王的侍从问道:“可以吃吗?”传达官答道:“可以。”侍从夺过药便吃。楚王大怒,命令左右把他杀掉。侍从托人劝说楚王:“我问传达官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所以我才吃的,这样我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传达官。何况客人献的是长生不死药,让我吃了,您杀了我,那就证明这药并不能让人不死,这是献药人在欺骗君王啊。杀死无罪的我,来说明国王您被人欺骗,还不如释放我。”楚王于是就没杀他。

田驷欺骗了邹国的君王,邹君将要派人去杀他。田驷很害怕,便去告诉惠施。惠施去进见邹君说:“假如有人在进见君王时闭着一只眼睛,君王您会怎样呢?”邹君说:“我必定杀了他。”惠施说:“瞎子的双眼都闭着,您为什么不杀呢?”邹君说:“他们的眼睛不能不闭啊。”惠施说:“田驷在东边欺骗过齐侯,在南边欺骗过楚王。田驷的骗人,和瞎子一样,您何必怨恨他呢?”邹国国君听了,就不杀田驷了。

“原文”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XC阻。TIF;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严遂不善周君,患之。冯沮曰:“严遂相,而韩傀贵于君①。不如行贼于韩傀,则君必以为严氏也。”

张谴相韩,病将死。公乘无正怀三十金而问其疾。居一月,公自问张谴曰:“若子死,将谁使代子?”答曰:“无正重法而畏上,虽然,不如公子食我之得民也。”张谴死,因相公乘无正。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②,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予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③,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注释”

①韩傀(wěi):战国时韩国的相。 ②乐羊:战国时魏文侯将领。 ③孟孙:鲁国的卿。

“译文”

鲁穆公派各位公子有的到晋国去做官,有的到楚国去做官。犁XC阻f。TIF;"#说:“请越国人来救落水的孩子,越人虽然善于游泳,被淹的小孩必然救不活。失火了,取海水来灭火,虽然海水很多,但火一定不能扑灭,这是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很强大,而齐国离鲁国近,鲁国发生了祸患,难道它不救援吗?”

韩哀侯的大臣严遂和西周国的国君不和,西周君担心这件事。西周君的臣子冯沮说:“严遂任韩国的相,而韩傀被国君看重。不如暗中把韩傀刺杀了,那么韩国国君一定会以为是严遂干的。”

张谴做韩国的相,病重快要死了。公乘无正拿着三十金去看望他的病。过了一个月,君王问张谴说:“如果您死了,将派谁接替您的职位呢?”张谴回答说:“公乘无正重视法治而畏惧君王,虽然如此,却不如公子食我那样得人心。”张谴死后,韩君于是任公乘无正为宰相。

乐羊担任魏国的将领去攻打中山国,他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烹煮他的儿子并送给他带汁的人肉,乐羊坐在帐幕下吃了它,喝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他都能吃掉,还有谁不能吃掉?”乐羊打完攻打中山国的仗后,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而怀疑他是否忠心。鲁国卿孟孙氏猎取了一只小鹿,派秦西巴拿鹿回去,小鹿的母亲跟着他啼哭。秦西巴不忍心,把小鹿还给了它母亲。孟孙氏恰好赶到,寻找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把它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氏非常愤怒,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召他来做儿子的师傅。给孟孙驾车的人说:“以前要治他的罪,现在召他做儿子的师傅,为什么呢?”孟孙氏说:“他不忍心伤害小鹿,难道会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吗?”所以说:“乖巧欺诈不如笨拙诚实。”乐羊因为乖巧欺诈,有了功劳反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笨拙诚实,有了罪过反而更加受信任。

“原文”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为之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①,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周公旦已胜殷②,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③。

纣为长夜之饮,惧(顾广圻曰“惧”当作“欢”)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乃使人问箕子。箕子谓其徒曰:“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辞以醉而不知。

“注释”

①箕子:殷纣王的叔父。 ②周公旦:周武王弟,名旦。辅助周武王推翻殷纣王的决策性人物。 ③九夷:古代居住在我国东部一带的少数民族。

“译文”

曾从子善于鉴别宝剑的优劣。卫国的君王怨恨吴王,曾从子对卫君说:“吴王爱好宝剑,我是鉴别宝剑的人,请让我前往吴国,替吴王鉴别宝剑,在拔剑给他看的时候,乘机替您把他刺死。”卫国君王说:“您想做这件事,不是按照道义的原则做事,而是为的利益。吴国强大而富有,卫国弱小而贫穷。您一定要去的话,我害怕您为吴王所用,来对付我。”于是把他赶走了。

商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很是担忧。箕子认为纣使用了象牙筷子,一定不会使用陶土器来装肉菜,一定要用犀角玉石做的杯子,用玉石杯子、象牙筷子一定不会用来盛豆叶等粗食吃,就一定要吃牛、象、豹胎等美食。吃牛、象、豹胎等美食,就一定不会穿麻布短衣,住茅草房,一定要穿锦绣服装,住高台大屋。照这样追求下去,那就是把全天下给他,也不够他享用的。圣人能从细微的迹象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向,看见事情的开端就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所以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便十分担忧,因为知道这样下去,整个天下都不能满足他的欲望。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战胜了武庚的叛乱以后,将要攻打商盖。辛公甲说:“大的国家难以攻下,小的国家容易征服。不如用征服众多的小国家来威逼大国。”于是周公就攻打九夷各部族,而商盖降服了。

商纣王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欢乐到忘了是何日,问左右的人,大家也都不知道。于是就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随从说:“做天下人的君王,而使天下的人忘掉了时日,天下也就危险了。一国人都不知道时日,而只有我知道,我也就危险了。”于是推辞说自己喝醉了,不知道日期。

“原文”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②;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陈轸贵于魏王③,惠子曰④:“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鲁季孙新弑其君,吴起仕焉。或谓起曰:“夫死者,始死而血,已血而衄,已衄而灰,已灰而土。及其土也,无可为者矣。今季孙乃始血,其毋乃未可知也。”吴起因去之晋。

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三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归,使人伐之,斧离数创,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变之数也?”隰子曰:“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夫田子将有大事⑤,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不伐树,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注释”

①屦(jù):草鞋或麻鞋。 ②跣(xiǎn):光脚。 ③陈轸:战国时人,曾在魏国、楚国等地供职。 ④惠子:惠施。战国时著名的名家学派代表。 ⑤大事:指公元前481年田常(即田成子)弑杀齐简公一事。

“译文”

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善于编鞋子,他的妻子善于织生绢,他想和妻子移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肯定会受穷的。”这个鲁国人说:“为什么呢?”那个人说:“鞋子是用来穿在脚上的,而越国的人光着脚走路,不穿鞋子。生绢是用来做帽子戴在头上的,可是越国的人都披长发,不戴帽子。以你们擅长的技术,迁移到用不着它的国家去,想要你不受穷困,那怎么可能呢?”

陈轸受到魏惠王的器重。惠施对陈轸说:“您一定要好好侍奉君王的左右。一棵杨树,横过来种能活,倒着种也能活,折断了种还能活。但是如果让十个人来种,而一个人拔,那就没有种得活的杨树了。用十人的众多,去种容易成活的树,却抵不住一个人的拔,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种树艰难而拔树容易啊。你虽然善于在君王面前自我栽培,但如果想要去掉你的人多,你必定就危险了。”

鲁国的季孙氏刚刚杀掉他的国君,吴起就在他手下做官。有人对吴起说:“被杀死的人,开始死时流血,已经流完血就皮肉枯缩,皮肉已经枯缩就会成了残骸,成了残骸以后就会变成灰土。到他变成灰土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可以干的了。现在季孙氏刚刚才杀了他的君王,才开始流血,这事以后的发展如何还不可预料呢。”吴起听了就离开了鲁国到魏国去了。

齐国大夫隰斯弥拜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边眺望,三面都畅通无阻,往南边望,隰斯弥家中的树遮蔽了视线,田成子也不说什么。隰斯弥回家,派人砍掉了这些树,斧头刚把树砍了几个缺口,隰斯弥就阻止他们。他的家臣说:“为什么变得这样快?”隰斯弥说:“古代有谚语说:‘知道深潭中藏有鱼的人不吉祥。’田成子将要干大事,我向他显示我知道他的隐秘,我一定危险了。不砍树,没有罪过;知道别人不说出来的事,那罪过就大了。”于是不砍树了。

“原文”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①,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令(“令”赵用贤本作“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及(及”乾道本作“反,王先慎据顾广圻校说改)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田伯鼎好士而存其君②,白公好士而乱荆③。其好士则同,其所以为则异。公孙友自刖而尊百里④,竖刁自宫而滔(“滔”当为“谄”字)桓公⑤。其自刑则同,其所以自刑之为则异。慧子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之为则异。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注释”

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之一。 ②士:有一定社会身份的较下层的文人或武人。 ③白公:即白公胜。春秋时楚国贵族。 ④百里:即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臣。 ⑤宫:古代割去睾丸的刑法。

“译文”

道家人物杨朱经过宋国东边的旅店,客店主人有两个小老婆,那长得丑陋的地位高,长得漂亮的地位低。杨朱问其中的原因,客店的主人回答说:“那个长得漂亮的自己认为漂亮,我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己觉得丑陋,我不觉得她丑陋。”杨朱对学生们说:“做贤德的事而去掉自己认为贤德的想法,到哪里去会不受到赞美呢?”

一个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女儿说:“一定要私下聚积财物。做别人妻子而被休弃赶回娘家,是经常的事;能终生在—起,是侥幸的事。”他的女儿因此私自积聚财物,她的婆婆认为她多积私财而休她出门、赶她回娘家。她的女儿带回的财物,是她陪嫁财物的倍数。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育女儿的方法不对,反而认为增加了财富是自己聪明。现在那些处在官位的臣子们,都是这一类人。

鲁丹多次劝说中山国的国君,而中山君不接受,鲁丹于是分送五十金去侍奉中山君左右的人。他再拜见中山君时,还没说话,中山君就赐给他酒食。鲁丹出来,不返回住处,就离开了中山国。给他驾车的人说:“反复进见几次,君王才开始赏识我们,为什么又要离开呢?”鲁丹说:“因为别人说了话才对我好,也一定会因别人说了话而治我罪。”鲁丹还未走出国境,中山国的公子就中伤他说:“鲁丹是为赵国来刺探中山国情报的。”于是君王就下令搜捕他,治他的罪。

田伯鼎喜欢养士而挽救了他的君王,白公胜喜欢养士却扰乱了楚国。他们喜欢养士是相同的,但用士人来做的事却不同。公孙友砍掉自己的脚推举百里奚,竖刁割掉自己的睾丸来讨好齐桓公。他们伤残自己的身体是相同的,但伤残身体的目的却不一样。惠施说:“狂人向东奔跑,追赶他的人也向东奔跑。他们往东奔跑是相同的,但向东奔跑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对做同样事情的人,也不能不对其动机仔细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