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微观世界的故事
10603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五十多年前,暑假。

武汉的夏天很热,夜晚没有风,那时不要说空调机,连电扇也是罕见的东西。为了纳凉,家家户户都将竹床、木板床搬到室外乘凉和睡觉。小孩们更是将各自的小竹床搬到一起,讲神仙鬼怪故事或者争论着白天没有结果的话题。那时我在上小学五年级。我和几个同班同学也是同一条街上的邻居,很自然会在晚上聚到一起。

那天晚上,天空晴朗,满天星斗密布。我们仰望星空,以北斗七星为参照,辨别着星座。天空中时不时有流星一划而过,消失在夜色中。突然,有一颗星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在缓慢移动着的星星,大家的眼光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那是一架飞机吧?”一个同学说。“不可能!飞机的灯光是一闪一闪的,再说也没有听到飞机的声音。”我说。“飞得很高的飞机是听不到声音的。”另一个同学说。也有同学说,“那可能是一颗行星吧”。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着,得不出一个结论。这时,一个同学说:“我们把我们的问题写信给动脑筋爷爷吧,看他怎么说。”大家认为有道理,就推荐由我来写信。

这样,一封写给“动脑筋爷爷”的信就送到了《中国少年报》。不久,《中国少年报》的“动脑筋爷爷信箱”专栏,就刊登了我们的来信和动脑筋爷爷的回信。他告诉我们,根据我们的描述,我们所看见的既不是飞机,也不是行星,而是人们为了科学实验而发射的“人造卫星”。

这件事在当时曾引起小小的轰动,同学们很有一阵子都一再谈论这个话题,“动脑筋爷爷”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科学明星。我还记得自然课的老师说,回信中写“人们”而不是“我们”,是因为我国还不能够发射人造卫星,希望你们现在努力学习,等你们长大后就一定会有“我们的人造卫星”。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现在不但有我们自己的人造卫星,而且已经有我们的宇宙飞船,并且将探索更深远的太空。而现在,人们已经将自己的机器人送到了火星。我也希望现在的少年读者,能成为将来我们的火星机器人的制造者。

当年的少年儿童现在已经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科研、文化、体育、艺术、医学、教学等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其中,不少人始终保持着从小养成的探索精神,成为其工作领域的科技先锋。

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大量使用着的各种各样的装备,从交通工具到家用电器,从电脑到手机,都得益于成千上万的学子们从事科学事业而获得的科研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往往都起源于好奇心的探求和刨根问底的追问。这种追问和探求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从小学到中学,从青少年到老年,伴随着整个人生,一直都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也可以说是软实力。就像电脑和各种智能电器一样,没有了软件,电脑就不能够有效地运行,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软实力,很难产生影响力,就会落后。

软实力的提升得从少年儿童做起。要从小养成广泛的兴趣和广阔的视野,树立起科学的探求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极为重要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多种有益的书籍,而不是只满足于课本知识,通过不断地探求和追问,努力追求真理。这种探求和追问,需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抓住一个切入点,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别有天地,从而深深地吸引你进一步探寻,绝不会轻易放弃。当书本不能满足你的好奇心,当现成的答案不能解释现实的难题,当许多未能解答的科学之谜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就会思绪万千,跃跃欲试,去组织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方案,也许一个新的定理或命题,就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

这本《微观世界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切入点。这个历久弥新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需要读者用自己的努力去续写。

最后,读者会发现书中有许多科学家的生平介绍,或简或详,他们都是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而不畏劳苦的人。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说过:“对古今伟人生活一无所知的人,将永远生活在儿童时代。”希望我们的读者不断地成长,成为未来世界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