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启超传记五种
10600400000032

第32章 欧洲之行

梁启超经历了与袁、段两次合作的失败后,他对当时的政治终于失望了。辞去段阁的财长职后,开始了他最后10年的文化教育生涯。

1918年3月,梁启超着手中国通史的创作,同时还为儿女们讲述国学源流。由于著述用功过度,染上肋膜炎,不得不中止写作。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梁启超与其研究系同仁开始漫游欧洲的准备。对于这次出游的目的,梁启超说:“第一是想自己求一点学问。”另外战争结束后,总要开一个所谓的“和平会议”,以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为了能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各国都组织空前强大的外交阵容,准备在会上大干一场。而作为协约国的中国,却只派出一个由5人组成的代表团,人数少,力量弱。出于梁启超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国内舆论希望他能在巴黎和会上为中国外交出力。作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梁启超对于国内所请求,当然觉得责无旁贷。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梁启超筹借了10万元经费(北京政府所出6万,旧朋馈赠4万),精选了一批学有所长的名人(外交刘崇杰,工业丁文江,政治张百劢,军事蒋百里,经济徐新六,多对梁执弟子礼)作随员,准备动身。之前,梁启超从天津来到北京,拜见了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与驻京各国公使进行了必要的斡旋。

1918年12月28日晨,梁启超携蒋百里、张君劢、刘崇杰、杨鼎甫等4人(因为船位紧张,丁文江、徐新六乘另一艘船经太平洋大西洋前往)在上海登上了日本邮船横滨丸号,开始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欧洲游历的航程。

梁启超一行的 海上航行 生活过得极为充实和快乐。他们先后经斯里兰卡、红海,过苏伊士运河,经过45天的航行达到欧洲的第一个目的地伦敦。在英国,他们列席了国会下院旁听,并四处游览观光。在伦敦停留一周后,梁启超一行动身前往巴黎。在那里巴黎和会正在举行,梁启超抵达后,立即以中国在野名人的身份活跃于和会内外。梁启超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及英、法等国的代表,请他们支持中国收回德在山东的权益。威尔逊等表面答应从旁协助。此次和会关系到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各种实际利益的重新分配。日本力图通过和会将霸占山东的现实合法化,派出了强大的外交阵营。而中国政府只有5人组成平庸的代表团,且北洋段祺瑞政府于1918年9月以牺牲山东权益为代价,与日本签订了2000万元的借款密约。根据密约日本继承并扩大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梁启超事先并不知道中日之间的这个密约,因此对中国外交尚存希望。抵巴黎后,梁得知此密约,愤怒之极,只得如实向国内报告。并受国内委托向巴黎和会请愿,力争山东主权。梁启超力图有所作为,无奈日本因密约有恃无恐,公议最终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北京政府的外交代表竟也考虑签字。面对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梁启超忍无可忍,立即致电国内,建议发动不签字运动,这就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被迫拒签和约。

和会期间,梁启超作为中国名人,受到法国政府的热情礼遇,梁就不平等条款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为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和会休会期间,梁启超一行对欧洲的西部战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战地考察后,梁启超撰写了一篇《西欧战场形势及战局概观》。在法,梁启超结识了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和外交家笛尔加莎。此二人极为佩服梁启超出色的才华,因此双方一见如故。此外,他们还参观了卢梭故居,游览了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观看了西方的戏剧。在有限的时间里,梁启超广泛地考察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财政、军事、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收获极大。

6月初,梁启超一行离开巴黎,并往英国游历。在英国,他们出席了英国皇家、伦敦市长、各大银行、商会、文学会为其举行的宴会、茶会,参观了著名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访问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文豪苏噶特、莎士比亚的故居,游览了爱丁堡的名胜,考察了伯明翰等城市的工厂,参观了英国的海军军舰。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广泛地接触了英国的社会与文明。

7月中旬,梁启超一行离开伦敦,返回巴黎,参加了法国的国庆和凯旋典礼,之后,开始游历比利时、意大利,然后返回巴黎。居留两个月后,出发考察德国。

在为期一年的欧洲游历中,梁启超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的文明。1920年1月,梁启超一行由德国返回巴黎,匆匆打点了行装,于1月18日赴马赛,在那里登上了法国的邮轮,启程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