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启超传记五种
10600400000018

第18章 政变计划破产

1910年的夏秋之间,梁启超为了获得在国内从事政治活动的自由,积极谋求清政府开放党禁。他通过活动游说于王公贵族之门、鼓动国会代表、提议于资政院等多种途径,希望使清政府大发慈悲,捐弃前嫌,开放党禁,赦免戊戌政变后流亡海外的“逋臣”们。由于顽固派的极力反对和袁世凯等的从中作梗,这一活动又告失败,使梁启超异常愤懑。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成立了“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无遗,也打破了立宪派企图从清政府手中分得权力的梦想。梁启超毅然决定利用统治阶级内满族亲贵间的相互倾轧,发动一场宫廷政变,除掉奕劻、载泽等顽固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革命形势迅速向全国发展,各省纷纷响应。年底,湖南、湖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江苏、上海、广东、四川等17省相继宣告独立。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猛烈冲击着腐朽的清王朝,反动的清王朝土崩瓦解。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归国,被齐集南京的17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组建了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革命运动,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满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同时也促成了中华大地一次伟大的思想转变。

辛亥革命的成功给国内立宪派以极大的震动,他们一反过去叩头请愿、拥护清王朝实行立宪,反对革命的姿态,积极响应革命,和革命合作,挂起拥护共和的招牌。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梁启超所始料不及的,起义的枪声打乱了他的“宫廷政变”的计划。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他坐卧不安,忧心如焚。他认定当前的形势危急,必须立即行动,把对局势的主动权先于革命党人抢到自己手中。

经过审慎的权衡,梁启超调整了先前拟定的政变计划,精心制定了“用北军倒政府,开国会,挟以抚革党”的新的行动方案。按照梁启超的设想,此举如果成功,不但可以解除革命的祸害,而且能使国会得到实权,实现立宪党人梦寐以求的资产阶级宪政理想。

梁启超实施计划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派人回国运动各省独立。按照梁的部署,其同仁、信徒开始四处奔走、活动。在立宪党人的努力下,立宪派占优势的省份,山东、广东、上海、西南等地纷纷换旗独立,由各省督抚出任都督。梁启超派出亲信加紧运动,并函告徐勤力筹巨款。他还企图运动吴禄贞、蓝天蔚、张绍曾的部队,和戟涛、良弼的禁卫军,控制北京,推翻皇族内阁,组织起由立宪派掌握大权的新内阁,夺取北方地盘,安抚南方的革命军。梁启超对吴禄贞寄予厚望,亲自致信,希望他能将中国“起其衰而措诸安”,梁启超却不知晓此时的吴禄贞已是革命党人,对时局的看法与他各异。

就在梁启超刚开始北军倒政府之计划实施时,国内局势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情况。10月29日DD滦州兵谏”发生,驻滦州的新军第20镇统领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约同其他新军将领,通电清廷,提出请愿意见政纲十二条,要求在本年内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制定宪法,敕免国犯,消除皇族特权等,电文中态度极其强硬,声称如果清廷不允,就要率兵进攻北京。同一天,山西省宣布独立,袁世凯又趁机提出极其苛刻的出山要求。清王朝内外交困,手足无措。10月30日,清廷处于各方面的压力,被迫下诏罪己,并同意组织责任内阁,不任亲贵。同时宣布开放党禁,敕免政治犯。第二天,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全权筹组新内阁。

梁启超见到清廷上谕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他再一次调整了行动方案,将“用北军倒政府”的计划进一步发展为“和袁、慰革、逼满服汉”八字方针。梁启超提出八字方针,可以看出他在辛亥革命政治立场的重大转变。

虽然“和袁”是基于对新内阁的错误估计,但他能和死对头袁世凯弃却前嫌,可见其救治策略变法之大。更明显的是他“慰革”、“逼满服汉”,反映出他日渐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激进政治立场。

梁启超为达到操纵国内局势,最终实现群宪政治的目的,制定了“八字方针”后,又毅然决定亲自回国指挥。在逃亡日本13年后,1911年11月6日,梁启超怀着“前所布画,今收功将半”的欣喜登上日轮“天草丸”号,启程回国了。11月9日,“天草丸”号顺利抵达大连,熊希龄得知梁启超抵达大连的消息后,就派人前去迎接,自己也马上从北京赶回奉天。10日,梁启超赴旅顺,当夜即乘汽车匆匆抵达奉天郊外,在日本人的保护下进入日本驻奉天领事馆。此时,袁世凯已就任内阁总理,并调动军队猛攻汉口,给革命军以重创。为了稳住北方局势,袁世凯还卑鄙地派人用重金收买杀手,11月6日在石家庄刺杀了在北方活动多年的革命党人吴禄贞。梁启超原想雄心勃勃地大干一番事业,没想到刚刚把双脚踏上祖国的土地,就失去了所有计划中最寄厚望的力量。此时袁世凯不仅从清朝统治者手中夺到了全部兵权,而且牢牢控制了禁卫军,使梁启超寄予一线希望的载涛、良弼等也无机可乘。于是梁启超又把希望寄托到“滦州兵谏”的张绍曾、蓝天蔚两人身上,企图用张、蓝的实力恢复京城秩序,梁还和时任奉天督练公所总参议的蒋方震多次接洽。随后,梁启超准备离开奉天,此时梁在北京的活动分子汤党顿、罗憞瑞匆匆由北京赶来,报告张、蓝“滦州兵谏”已于11月失败的消息。原来袁世凯杀吴禄贞后,便将张绍曾解职,并把滦州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其他将领或撤职或调离,解除了他们手中的兵权。11月14日,蓝天蔚也接受清政府官僚赵尔巽的免职,被逼往江南进行所谓的考察,这样“滦州兵谏”就宣告失败了。此时,熊希龄从大连几次电告梁启超,催促其赶紧离开。事至如此,梁启超不得不打消入京计划,在汤觉顿、熊希龄等人的一再催促下,梁启超逃返日本,至此,梁启超策划的政变计划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