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甲亢最佳保健方案
10594200000018

第18章 甲亢合并症的药物治疗

1.甲亢危象的治疗

甲亢危象前期或甲亢危象被诊断以后,不需要等待化验结果,应尽早开始治疗。甲亢危象的治疗包括纠正严重的甲状腺毒症、处理诱因和保护机体脏器、防止功能衰竭的对症治疗。

(1)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

①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首剂口服或鼻饲丙基硫氧嘧啶(PTU)600mg(他巴唑60mg),以后200mg(他巴唑20mg),每4小时1次,既往有硫脲类药物过敏者不在此列,甲状腺手术后发生的危象不需使用硫脲类药物。

②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用药,复方碘溶液首剂6~8小时口服30~60滴,以后5~10滴;或碘化钠0.5~1.0克加入10%葡萄糖盐水静脉点滴12~24小时,此后视病情好转而逐渐减量,一般3~7日停药。

③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清除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方法有血浆转换、腹膜透析、血浆灌注等,适用于上述常规治疗无效者。

(2)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①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心得安有抑制甲状腺激素对交感神经的作用,也可较快地使末梢中T4转变为T3速度降低。

心得安常用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危象时一般每6小时口服40~80mg,或静脉缓慢注入2mg,持续作用几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患者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心率下降,继而体温、精神症状甚至心律紊乱也均可有明显改善。

②利血平和胍乙啶:能消耗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大剂量时有阻断作用,可减轻甲亢在周围组织的表现,适用于心得安禁忌者。

胍乙啶,每日1~2mg/kg,分次口服使用,用药后12小时后起效。

利血平,首次可肌肉注射5mg,以后每4~6小时肌注2.5mg,约4小时后危象表现减轻。利血平可抑制中枢神经,而影响病情观察,此外低血压、休克者禁用。

(3)对症处理。

①降温:发热轻者用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由于阿斯匹林可置换组织中结合的甲状腺激素,使用游离激素增多,进一步增高患者的代谢率,应避免使用。发热高者,积极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敷、冰袋、冰毯、电扇等;必要时可用人工冬眠(哌替啶100mg、氯丙嗪及异丙嗪各50mg混合后静脉持续泵入)。

②补充水及电解质:因高热、呕吐及大量出汗,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失衡,需积极补液及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液体中要有足够的热卡,注意补充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必要时吸氧、镇静和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护。

③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甲亢危象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有高热或休克者应加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还抑制T4转换为T3.

用量:氢化可的松100mg,每8小时1次;或地塞米松2mg,每6小时1次。

④抗凝治疗:心脏的改变在危象中常见,也可发生于既往无心脏病者,表现为心律不齐和心衰。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率高,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可考虑抗凝治疗。

(4)处理诱因。

确定诱因并积极处理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同时,应积极寻找感染灶,进行常规血、尿检查,摄胸片和痰培养,有感染应给予抗菌治疗;有引发危象的其他疾病应进行处理,如未发现明确的诱因或感染灶,可用广谱抗生素。

2.甲亢性眼病的治疗

甲亢性眼病治疗的目的是纠正甲状腺功能及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异常,以改善和保护视力,减轻疼痛等不适,从而改善容颜。

非浸润性突眼无需特别处理,可随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而消失。浸润性突眼需准确评价患者眶部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有效治疗的基础。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的眼症减轻。有甲状腺功能功异常的浸润性眼病患者,应用内科保守治疗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应用激素等治疗眼病,但应注意避免T4、T3的快速下降,尽量避免甲低的发生;其次选择手术治疗。

甲亢性眼病大多是自限性的,一般在3~36个月中自行缓解,仅5%左右发展到严重危害视力、损害容貌的程度,且见于老年男性。一般轻型眼病只需对症治疗,严重病例需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眶部放疗、血浆置换及行外眼眶减压治疗等。

3.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适当休息、慎静、间断吸氧、低盐和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控制甲亢。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迅速有效地控制甲亢症状,一旦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却是对心脏病的最好疗法。

(3)强心利尿。根据病情给予适量的强心、利尿剂,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洋地黄用量较一般患者为大,有心房纤颤者最好是待甲亢症状控制后再行处理。

(4)心律转复。心得安(普萘洛尔)必须慎用,有人主张先用强心剂达有效剂量后可以使用心得安。多数患者随甲亢症状的缓解,心脏情况逐渐好转或治愈,约60%的心房纤颤自发地转为窦性心律。

若房颤持续存在半年以上,虽然甲亢被控制,其自然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必要时可行电复律。

4.慢性甲亢性肌病的治疗

慢性甲亢性肌病仅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即可,不需其他特殊治疗,当甲亢控制后肌病可逐渐治愈。一般在甲亢治疗3~5个月后,肌病可全部恢复正常。

5.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治疗

对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作严重患者,应静脉给予氯化钾3~5g/d加入5%葡萄液或生理盐水1000~1500ml滴注;在病情稳定后改用钾盐口服,可收到良好效果。静脉补钾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对心脏的不利影响,对同时伴有低镁血症者可适量补充镁剂。

最根本的疗法是对甲亢本身的治疗,各种治疗甲亢的方法对本病都适用。当甲亢控制后,周期性麻痹不再出现,但由于甲亢复发则周期性麻痹可能再现,因此不少医者认为手术或放射碘治疗是治疗本症较好的选择。

6.甲亢合并妊娠的治疗

甲亢合并妊娠的治疗目的是使孕妇转为轻度甲亢或甲状腺功能(以FT4、FT3为指标)达到正常上限,并预防胎儿甲亢或甲减。

(1)妊娠甲亢用药。甲亢合并妊娠时使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和他巴唑(MMI)都是安全的,PTU、MMI及甲亢平对胎儿的智力、体格发育和甲状腺功能状态均无不良影响。

丙基硫氧嘧啶(PTU)通过胎盘比其他抗甲状腺药少,将其列为妊娠甲亢患者的首选药物。

(2)哺乳期用药。孕妇产后需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者,不宜哺乳。

(3)不用碘剂。碘剂能够自由通过胎盘屏障,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和甲减,因此妊娠期不推荐使用碘剂治疗甲亢。

(4)慎用心得安。心得安(普萘洛尔)可使子宫持续收缩而使胎儿发育不良、心动过缓、早产及新生儿呼吸抑制,故慎用或不用。

(5)避免手术治疗。妊娠期甲亢一般不宜做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如计划手术治疗亦应在妊娠中期(孕4~6个月)施行,但也有早产的报道。

(6)忌用131I治疗。孕妇一律禁用131I治疗,若在孕10周后误用了131I,应中止妊娠。

7.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治疗

胫前黏液性水肿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特殊皮肤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当病情发展较快和病变较广泛者应积极治疗。

方法,可在病变局部涂以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霜,口服环磷酰胺或糖皮质激素等,但疗效较慢,往往需要一年以上;也可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每次1500~3000U或糖皮质激素适量。病变部位X线照射、手术切除病变皮肤等也为治疗方法。

如治疗过程中有继发感染,应按软组织炎症予以局部湿敷和全身抗生素给药。

8.甲亢伴糖尿病的治疗

对甲亢伴糖尿病者,首先应控制甲亢,用药与一般甲亢相同,待甲亢症状缓解后糖代谢紊乱随之可自行纠正,如不能纠正,空腹血糖和尿糖检查仍异常者可适当服用降糖药,但应少使用胰岛素治疗。

由于甲亢和糖尿病均属于高代谢、高消耗性疾病,治疗中应注意适当补充高蛋白、高热量和各种维生素,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9.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治疗。因此,严密观察血中白细胞的变化对预防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和甲亢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轻者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因此,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初治期,需每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1~2次;在维持量时,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尽管粒细胞缺乏症会突然发生,但通过掌握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对多数患者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白细胞总数不少于3.5×109/L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又正常或略低时,可继续使用硫脲类药物,并密切观察,及时复查白细胞,同时可使用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等升白细胞的药物。如果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除服用上述升白细胞药物外,可加服脱氧核糖核酸,必要时给予泼尼松30mg/d口服。

粒细胞缺乏症是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中最严重的不良症,多发生于治疗后4~8周内,发病率约为0.5%。由于粒细胞过少引起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继而导致全身严重的感染,对生命的威胁极大。粒细胞缺乏症一是突然发生而始料不及,二是先出现白细胞减少再继而发生;表现为高热、畏寒、咽痛、头痛及极度乏力等,重者口腔、直肠、肛门、阴道或子宫黏膜坏死性溃疡,常有败血症发生。患者白细胞总数小于3×109/L,中性粒细胞小于1.5×109/L,严重者可为零。

治疗:立即停用硫脲类药物,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抢救;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输注白细胞等,粒细胞可逐渐恢复正常。病人脱险后,不能再使用硫脲类药物,应改为其他方法治疗甲亢。

需要说明的是,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不高,但发病急,常规观察血象很难预测,且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很少发展为粒细胞缺乏症,因此也难预防,在患者接受硫脲类药物治疗中,出现发热、咽痛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10.甲状腺机能减退(甲低)的治疗

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患者出现体重明显增加、面容呆滞、畏寒等症状,即为甲低表现,其原因可能是药物用量过大或没有及时减量。甲低症状轻者,一般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用量,甲低症状会逐渐好转;甲低症状较重者,可暂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待甲低症状改善后,再减量应用;也可短期给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通常给予甲状腺片30mg/d左右,即可明显改善甲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