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得失寸心知
10594000000097

第97章 六窗:心与心的交流就是佛性对佛性的呼唤啊!

徒弟荣枯和师父同义禅师走在林间,阳光照在身上,有了无限的暖意。

远处,树干丫杈上,觅食归来的猴儿们,矫小灵捷地跃来跃去相互追逐,或者倒勾枝头,悬身空中悠哉悠哉荡秋千。瞧那一对情侣,不知从腋毛里捉到什么,急急忙忙往口里一磕,搔搔腮须,看来滋味挺生鲜哩。还有那“一家子”,猴爸爸让大儿骑在脖颈上,忽快忽慢往上攀;猴妈妈呢,则盘腿树干顶,亲亲昵昵地喂乳,一边轻轻抚摸着幼儿……

看着眼前这无限的猴趣,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然而,就在这趣景之中,萦绕在荣枯心中的疑惑却依然没有挥去,他低声问师父:“怎样才能见到佛性?”

师父同义望着眼前的猴子,就说:“给你说个故事来回答你的问题吧。一间房子有六扇窗子,里边有一只猴子。外边又来了一只猴子。从东面的窗子唤里边的猴子,猴子就会在里边答应。那么,外边的猴子唤的时候,声音是从六个窗子进去的呢?还是只从东面的窗进去的呢?

荣枯回答说:“当然是六只窗俱进。”

同义问:“那么里面猴子的回声呢?”

荣枯回答:“同样里边的猴子回应,应声也是六窗俱出。”

同义说:“明白这个比喻,我再问你,怎么才能见到佛性?”

荣枯听完同义的比喻,赞不绝口地说:“师父的比喻高妙至极,弟子明白了。”

禅思一点通

同义禅师说屋子有六窗,实际喻指佛家所说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人感受外物的六条认识通道。里边的猴子即指人自身内的佛性。外边的猴子是唤起佛性的外因。外面的猴子呼唤一声,音响是从六窗同时传入室内的,这是在说我们的六根所受都可以触起内在的佛性。所以如何见到佛性这样的问题本是不须回答的,在感受外物时,就是佛性在动。

比喻的巧妙处还在于,屋里的猴子听到的是外面的猴子的唤声,是猴子唤猴子,猴子应猴子。外在的也是猴子,也是佛性。就是说,明心见性亦不过是将一己的小佛性,同一于世界的大佛性之中,所以荣枯赞叹同义的比喻高妙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