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得失寸心知
10594000000089

第89章 游僧:实修实证的人才能经得住真正的考验

雪云禅师等人结伴到黄山访师。路上遇到一位云游僧,向云游僧打听:“去径山的路怎么走?”

“直着走吧。”云游僧说。

哪里有什么直路走呢,和尚们马上明白碰上了一位高手,便想着要难倒云游僧。于是又问:“前头的河能过吗?”

“不湿脚。”云游僧回答。过河不湿脚,除非飞过去。但云游僧指的是心念,不是指脚。禅家们说:吃得一辈子饭,却不要沾过一粒米。心执着于吃饭就会粘到米里去,不执着便没有吃饭这回事,这是“无住”的吃饭。云游僧说过河不湿脚,也是指“无住”。

雪云又指着近旁的稻田说:“上岸的稻子怎么长得这么好,下岸的稻子怎么长得这么差呢?”

“好也罢,坏也罢,都得被螃蟹吃了去。”云游僧说。好坏一样,同归于无,还分什么岸上岸下呢?云游僧出语干练,机锋往返,兴意无穷。

雪云提了提鼻子说:“禾好香。

“没气息。”稻禾本无气息,香与不香是你心造的幻觉。

雪云问:“你住在什么处?”

“只在这里。”云游僧说。时时刻刻就是你们眼前的云游僧,除了“这一个”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云游僧,好人坏人啦,干过什么啦,姓甚名谁啦等等,这些都是知见思索的东西,都不真实。

雪云等禅师没有问倒云游僧,觉得黄山这地方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禅思一点通

禅,机锋如电,稍一犹豫便错过去了,略一思索就不是了。所谓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山野之地为何能有如此高人?

在禅宗乃至整个佛教史上,有这样一个怪现象:山夫村妇往往比才高八斗、满腹经伦的学者、名士更容易契入禅机,悟透佛理。为什么?这就像一只已经装满水的瓶子,如果舍不得倒掉原来所有的东西,不肯将空间腾出来,无论多好的甘露、醍醐也灌不进去。相反,山夫村妇往往不会想太多,只是按照一个想法去行动,这样反而容易契入禅机。所以,修禅下手的重要之处在于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