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得失寸心知
10594000000043

第43章 信悟: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都是因为你相信你能成功

有一个年轻人十分信佛,他从花木市场买了一棵菩提树,栽植在自家的院落里。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苗,已经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老爷爷把这棵他亲手栽植的菩提树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经常既骄傲虔诚地坐在大树下颂经念佛。

一天,他家来了一位客人,却说这棵大树不是菩提树,而是一棵与菩提树长得很相似的椴树。老爷爷很惊讶也很意外,甚至有些伤心,严重影响了他的情绪和心绪。为了辨明真伪,了却心结,他托人捎信给寺院的一慧禅师,让他来看看这棵大树究竟是不是菩提树。

一慧禅师很快就带了弟子来到老爷爷的家,他见到那棵大树后,马上顶礼膜拜,亲近无比,连声说:菩提树啊,真正的菩提树!我佛荫庇、我佛慈悲!老爷爷一听连大师都说这棵树是真正的菩提树,就深信不疑了。

当一慧禅师刚走出老爷爷的家门,他的弟子有些不解地说:“师父,您是不是看走眼了?那的确不是一棵菩提树,而是一棵椴树啊。”

一慧禅师连念阿弥陀佛,对弟子说:“那棵椴树对老人来说就是菩提树,真真正正的菩提树!”弟子终于明白了师父对老人的一片苦心。

禅思一点通

为什么看上去头脑灵活的聪明人总是很难有所成就,相反,简单愚痴的人倒会有所成就呢?因为在禅道中,“行”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悟”。

持律在镇江金山寺禅堂当香灯——负责点灯、添香。每年农历六月六,寺院里照例要大晾晒。大到藏经、幢幡,小到衣服、鞋袜,都要拿出来晒一晒。一位小沙弥很顽皮,对持律说:“香灯师,今天是六月六,大家都在晒东西。你负责保管的蜡烛快长霉斑啦,还不赶快拿出去晒一晒。”小沙弥一边说,一边向旁边的人挤眉弄眼做鬼脸——因为,持律很是有些木纳,经常被人耍弄。果然,持律一脸的懵懂:“真的?蜡烛也要晒吗?”小和尚一脸正经的说:“当然,不晒就会发霉的!”

“那好,谢谢你提醒,我这就去晒蜡。”持律真的将满满一坛子蜡烛搬了出来,一根根摆在了禅堂墙根下。六月骄阳似火,两、三个小时之后,所有的蜡烛都被阳光晒成了半液体状,一片片流在地上。傍晚,持律收蜡烛,只见一根根长长的蜡芯成排躺着,那些圆圆的蜡烛呢?夕阳西下,气温下降,蜡已经凝结成了一个个小薄饼。持律并没感到什么奇怪,他觉得,凡是晒蜡大概都应该晒成这个样子。于是,他将一根根蜡芯收起来,把蜡油铲进坛子里。

到晚上坐禅时,维那师父让他点灯,他心安理得地将一根蜡芯拿出来。套在蜡台上,下面放上了一块晒成饼状的蜡油。维那感到很惊讶,皱着眉头问道:“香灯师,前几天我还见禅堂有一坛子好蜡,你为什么只是拿出蜡芯子来点?那些好蜡到哪里去了?”持律说:“这就是那些好蜡。”

“咦,好端端的蜡烛,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晒的。今天不是六月六吗?我怕蜡烛长霉,晒了晒。”持律认为将蜡晒成这个样子就对了,所以说的十分坦然。

唉,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明白!维那师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地摇着头。照规矩,应该狠狠打他一顿香板,可是,他也太愚痴啦,不值得!干脆把他打发到谛闲法师那里去吧。

持律到了谛闲大师那里,谛闲大师询问持律发心学教的因缘。持律将自己在全山晒蜡的经过讲述了一遍。一旁的知客、侍者差点将肚子里的肠子笑出来。谛闲大师并没有嫌弃这个受人捉弄的愚痴人,而是郑重地对他说:“你既然愿意学教。就不要怕吃苦受罪。首先,你要在寺中修苦行,集福德,早晚多多拜佛,求智慧。经典,抽空慢慢学,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法师。自然能学成。”

持律听到谛闲大师说自己能学成法师,信心更加坚定了。他当净头——负责打扫全寺所有厕所,掏大便,清尿碱。持律不识字。空余时间,请人教自己一句句背诵《法华经》、《楞严经》。经中大意他不懂,就又背诵“法华会义”与“楞严文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铁棒成针,功到自成。经过十几年苦功,一字不识的持律竟然将这数十万字的经文都背诵过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但精通了那些深奥的教理文相,还得了语言三昧,能代谛闲大师为大众讲经。

以为自己最聪明,把别人当成傻子的人到最后受到嘲弄的往往是自己。正相反,觉得自己愚笨,相信别人的人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