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10591200000058

第58章 龟趣

国内首家“龟鳖自然博物馆”近年来成了南京新的旅游热点,每年有10多万游人前往观赏珍奇龟鳖动物。

博物馆坐落在乌龙潭公园里,1989年建成对外开放。全馆由资料陈列厅、中国龟鳖厅、世界龟鳖厅等7个部分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青瓦、粉墙、格子窗,古色古香。在博物馆的门厅前,一只汉白玉石雕刻而成的巨龟翘首迎候游人的到来。

奇龟异鳖的世界

龟鳖博物馆内一个个玻璃壁窗里,80多种、1000多只龟鳖大小悬殊,大的有数十公斤,小的只有几十克,形态也各异。

一般常见的龟鳖多为灰黑色或橄榄色,但这里展出的金头闭壳龟的头却是金黄色的。地龟更是全身棕黄,有金龟的美称。新近收养的金鳖不仅全身金黄,背甲还是半透明的,肋骨椎骨都可以清楚看见。白玉鳖则通体白色,背甲也是半透明的,宛如一件精致的玉石艺术品。花龟的头、甲布满像青蛙一样的绿色条纹。最奇的是一种黄额盒龟,浅黄色背甲上天然形成的棕黑色线条像是中国古代的工笔画。

“缩头乌龟”被人们用来形容特别胆小的人,其实不是所有的龟鳖遇到危险都把头尾、四肢缩进壳内的。像平胸龟,它的背甲、腹甲不像别的龟那样微微隆起,而是扁平的,所以它的头、四肢与粗长的尾巴都不能缩进壳内。大概是为了抵御危险,它的上颌粗大,并向下弯曲,像鹰嘴一样,又叫鹰嘴龟。

龟鳖的背壳通常微微隆起,但黄缘盒龟棕褐色的背甲则明显隆起,壳的高度几乎是它身体长度的一半,人们叫它“驼背龟”。还有一种背坝壳隆起更厉害的叫“驼峰鳖”,背甲中部像骆驼峰一样隆起。

1990年3月,龟鳖馆从苏州购到一只“蛇龟”。这只龟背甲的边缘卷起,形成一圈蛇样的硬壳,而且还有斑纹把它分为22节,白黑黄错综交织,极像一条“蛇头”藏在龟的尾部、“蛇尾”却躲在龟头下面的花斑蟒蛇,妙趣横生。有专家认为,它可能就是敦煌古卷《瑞应图》上记载的“北方神兽”。

龟鳖馆专门有一间“海龟厅”,生养其中的绿海龟有200多公斤重。为了让它自由自在地生长,专门配制了“人工海水”,每年换3次。这头海龟每天要吃10多斤去骨的生鱼肉。

其他珍贵的品种还有“六脚鳖”、“六眼龟”等。但“六脚鳖”确实比正常的鳖多两条腿;“六眼龟”多出来的四只眼睛其实是极像眼睛的天然斑纹。

形形色色的国外“龟宾”也在博物馆安家,有美国的“箱龟”、澳大利亚的“蛇颈龟”、尼日尔的“麝香龟”,等等。

最好看的要数“绿毛龟”,这种龟背甲上长满了绿色的长绒毛,在水中游动时“绿毛浮清水”,宛如“水中翡翠”。让游客更感兴趣的是,绿毛其实是人工培养生长而成的绿藻,俗称青苔。只要将龟背甲表皮用砂纸均匀打磨粗糙,用淘米水或芋艿在表面抹擦成晾干,再与绿藻一起放入容器,置于阴凉处,每天移到阳光下照晒两小时。一年后龟背甲上的绿色长绒毛就可以长到15厘米左右。据龟鳖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龟背上的绿毛颜色越深越名贵,如果其头部、背甲、腹甲、四肢都长有绿毛,则称为“王子夺魁”,最为名贵。

千年乌龟万年鳖

龟鳖馆收藏的活体龟鳖中年龄最大的已有600多岁。在中国,龟与传说中的龙、凤、麒麟一起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民间有“千年乌龟万年鳖”的说法。人们把捉来的乌龟放回大自然以表达自己的善良心意,祈祷长寿,谓之“放生”。龟鳖馆里的放生池还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在世时设立的。

龟为何如此长寿呢?该博物馆馆长介绍,从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系统来看,龟属于变温动物,在寒冬炎夏会进入冬眠、夏眠,新陈代谢十分缓慢,能量消耗也极少,加上龟鳖耐饥、耐渴、耐低氧能力特别强,还有把头尾、四肢缩进硬壳内的“自我保护措施”,所以龟鳖寿命很长。

龟鳖的年龄可以从背甲上的环纹,又叫“生长年轮”来判定。年轮数便是龟龄,一些年高的龟鳖“历经沧桑”,年轮已磨去,便要由专家来测定它们的年龄。

龟鳖食物五花八门,有肉类、鱼虾、螺蚌、昆虫,也有谷物、蔬菜、水果等。它们多在五月到九月产卵。

“龟鳖收藏家”

为了收集各种品种的龟鳖,充实馆藏,馆内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奔波全国各地。1990年,他们从一家晚报上得知苏州有一居民家中养有一只蛇龟,马上赶到报社查询详细地址,再赴苏州收购。

每逢出差,周久发都必去当地农贸市场,因为这里可能会有稀有龟鳖出售。1990年,他出差广西南宁,在农贸市场,一位老人手中的龟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只龟背甲呈土褐色,椭圆形,腹甲黑褐色,背甲与腹甲之间有韧带相连,可完全闭合。经验丰富的周久发当即购下。后经专家鉴定,确认这是首次发现的新龟种,便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周氏闭壳龟”,为中国仅有的两种以姓氏命名的龟种之一。

近年来,周久发对龟鳖类动物的历史、分类、分布、习性、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成果使他在1991年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特种保存委员会(SSC)邀请为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成员。1992年7月,他和他的女儿、同在龟鳖博物馆工作的周婷一起编著出版了《中国龟鳖图集》,这是中国第一本专门对龟鳖运行进行系统研究、介绍的书籍。在书中,周久发认为,龟鳖不仅具有极高的食用、治疗价值,是名贵的滋补良药,而且在气象、地震预报、仿生学等领域都有独特的科研价值。

石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