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10591200000038

第38章 鲸鱼“集体自杀”

鲸鱼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使鲸鱼“集体死亡”的“凶手”是“特殊型”地震或火山喷发,其“自杀”还与天象地象双异常及恶劣的灾害性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鲸鱼“集体自杀”是当代震惊中外科学界的千古之谜。目前,国内外有10多种理论各执己见。如“寄生虫说”、“病毒说”、“捕食说”、“磁力线或磁场说”、“眷恋说”、“淡水不适说”、“太阳黑子说”、“天敌说”等,都不能自圆其说。作者经过15年探索,通过对古代和近代鲸鱼“集体自杀”案例的统计分析、考究论证,从而提出了鲸鱼不是“自杀”而是“他杀”的又一种新的假说。

(1)鲸鱼冲上海滩搁浅“自杀”时,多数出现在海洋涨潮期或天文大潮期;(2)鲸鱼“自杀”后1~5天多伴有地震或火山喷发,而鲸鱼“自杀”的当天或之后的1~3天出现特殊型地震或火山喷发的占80%以上;(3)在特殊型地震孕震期或地下岩浆剧烈活动期,虽然没发生地震也能造成鲸鱼“自杀”;(4)鲸鱼“自杀”前后1~5天出现天象异常或极端异常;(5)鲸鱼“自杀”前后多会出现灾害性天气;(6)地震峰年与鲸鱼“自杀”峰年有对应关系;(7)鲸鱼“自杀”多数出现在两次大地震中间,或出现在火山喷发与地震中间日期。

众所周知,在海水中声波较之光波、电磁波,其传播能力和穿透能力,分辨能力要强得多。因此,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炸弹,在1万余公里之外仍可收到信号,且听到的回声要比在陆地山谷中时间长百倍。如果在海底发生一次里氏6级左右地震,大约相当20万吨的炸药爆炸,其声音之大,威力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水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770倍,声波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4倍。加之有深海声道,所以噪声“污染”海洋比“污染”大气空间要严重。

海洋中巨大的、破坏性“噪声”主要来源于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太平洋海底有1万多座火山,太平洋也是多地震的大洋,因此太平洋出现鲸鱼“自杀”的次数多于其他海洋。海陆交汇处的地震或火山活动发射的“噪声”,也是“污染”海洋的“噪声”源,并且传播得远、范围大。

鲸鱼和海豚能发射和接收10万赫左右的超声波,也能发射和接收低频声波或次声波。如果出现“特殊型”地震噪声或火山噪声,一旦噪声与鲸鱼的声呐或内脏发生共振,就能使鲸鱼的声呐或内脏受到伤损或破坏,而造成鲸类的“导航系统”失灵。科学证明海底地震噪声或火山噪声其频率之多、强度之大、传播距离之远、范围之广是海洋中任何噪声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可列海洋噪声之首。另外声波在海洋中传播有声道和规律性。一般声波是沿声道轴按柱面扩散的。一个20多公斤的炸弹在声道轴上爆炸,它的声音在2万多公里以外还可以收到。不同的纬度声道轴深度不同。在太平洋中,声道轴一般在1千米左右的深海层(是乌贼、大王乌贼及鱼类生活的水层,也是鲸鱼潜水和捕食的水层)。

研究表明:在日本海底、中国台湾海底或菲律宾海底及太平洋中部岛屿周围如果发生“特殊型”地震或火山喷发,巨大的噪声除按声源角度发射传播之外,还有大量地震噪声沿太平洋深海声道轴传播,距离可能达到1~2万多公里,能使大批鲸鱼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海滩搁浅死亡(自杀)。假若鲸鱼正在用声波进行探路和捕食,恰巧此时海底或海岸即将发生“特殊型”地震,而地震噪声一旦与鲸鱼的声波在频率相同、幅度相同,相位相反时,而声波又向另一方向传播,这时就会出现两个声源的声波相互“干涉抵消”现象,这时鲸鱼的声呐“导航系统”因收不到回声波而失灵,因此就能造成鲸鱼搁浅“自杀”或触礁死亡。鲸鱼之所以成群大批“搁浅死亡”是动物有避灾逃生的本能和习性。总之,这些现象都是“特殊型”地震或火山喷发的宏观前兆。作者研究发现鲇鱼和泥鳅鱼都有震前异常逃出鱼缸的现象。这可能与“噪声”中的次声波或低频声波有关。从鲸鱼“自杀”的规律和对鲸鱼“自杀”的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鲸鱼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使鲸鱼“集体死亡”的“凶手”是特殊型地震或火山喷发,并与天象地象双异常有密切关系。天象异常主要指九大行星运行异常出现天文奇点及对地球的引潮力出现异常叠加。这是鲸鱼“自杀”不可轻视的外因。所谓地象异常主要指海底电磁场异常及海底海岸孕震期或岩浆活动期。

1992年3月2日、3月14日及10月9日在澳大利亚海滩分别出现了三次鲸鱼“集体自杀”事件(死亡鲸鱼数目依次为60头、49头、77头)。经作者查证核实1992年的三次鲸鱼“自杀”后的1~3天都先后出现了“特殊型”地震和火山喷发或者严重地质事件。

朱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