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10591200000031

第31章 绚丽的海底世界

在热带浅海,金黄的阳光照耀着海面,温暖的海水中滋生着大量浮游生物。海绵、珊瑚、海葵等择地而居,堆砌成美丽的珊瑚礁丛。海洋生物的绝大多数种类生活在珊瑚礁丛中,各种蝴蝶鱼、神仙鱼、鲷、刺鲀等,为了适应色彩丰富的珊瑚礁丛,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得色彩绮丽、多姿多态。珊瑚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礁丛则为鱼类提供了栖息场所。其他海洋生物如海星、海胆、龙虾、海蟹,各居一隅,平安共处。阳光透过水面,在水流微动下,光线摇曳不止,斑驳陆离,海洋显得神秘又迷人。

珊瑚礁的居民们各有其独特的秉性。皇后神仙鱼雍容华丽,举止端庄,不愧“皇后”美誉;蝴蝶鱼种类奇多,在珊礁鱼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身材轻盈,体表图案各有迷人之处,不负“蝴蝶”之名;箱鲀,浑身由六角形骨板拼成,横截面呈四边形,有棱有角,宛如一口皮箱,只是显得呆头呆脑;刺鲀,一生气就把身上的刺竖起来,肚皮鼓得像皮球,故又被称之为皮球鱼,味道鲜美而有剧毒;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鱼,专门啃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和腐肉,大鱼不但不恼,反而对它宾礼有加,故称医生鱼……

远离大陆架的大洋,风景却又决然不同。与人们所想象的情景相反,大洋中的生物品种反而单调。在阳光能透射到水层中,浮游植物尚能生存,各种健游性鱼类以此生存。为了对抗自然界的压力,很多鱼类以极大的数量群集在一起,从一处洄游到另一处觅食、繁殖。与珊瑚礁鱼类相反,大洋性鱼类颜色一般多为银白色,具有发达的鳍,游动迅速,反应灵敏,适于远距离长时间游泳。

如果把珊瑚礁鱼类划入观赏鱼类的话,大洋性鱼类一般都属经济鱼类,它们或被人们食用,或被用作生产的原料。如果观赏鱼类能在许多家庭的水族箱中见其芳容的话,那么,多数大洋性鱼类只能出现在海鲜馆的餐桌上了。

大洋中也有不成群出现的鱼,正如陆地上的老虎、狮子通常独处寡居不会成群出现一样,这些大多是凶猛性鱼类,如鲨鱼。鲨鱼也有许多种类,有些种类(如护士鲨),不但不凶猛反而羞答答的,终日躲得不见踪影。而有些种类(如虎鲨),残忍好斗,小眼睛里透露出冷酷。鲨鱼并不都像想象的那么大,许多种类(如黑鳍鲨、白鳍鲨)一般也就1米左右长。大的要数鲸鲨,长达一二十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性格却出奇的温和,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以凶猛出名的首推大白鲨,个大体长、牙齿锋利、游动迅速、嗅觉发达、视觉灵敏,是水中霸王,常有其攻击人甚至船的报道。

鲨鱼与常见的鱼不同,它属于软骨鱼类,即它的骨骼没有钙化,呈柔韧的软骨状态。鲨鱼从不生癌症,据说与这种软骨有关。鲨鱼的皮肤看起来光滑,摸起来却坚韧无比、粗糙异常;古代匠人用鲨鱼皮作刀鞘,木匠甚至用鲨鱼皮打磨木头,后来还因此发明了砂纸,第一种砂纸即注册为“鲨鱼”牌。

鲨鱼没有鳔,浮沉全靠肌肉的运动,不游动时就会沉入水底。鲨鱼有着优美的流线形体型,完善的身体结构,所以有快速游泳的能力,例如大白鲨的游速可以和一匹奔驰的快马相比。鲨鱼的感觉器官特别灵敏,最敏锐的要算嗅觉。当鱼或其他动物包括人受伤流血时,虽相距很远,且血在海水中的浓度只要百万分之一,鲨鱼都能嗅得出来,进而顺着血腥味追踪而来。鲨鱼的牙齿往往有几排,前排牙齿在捕食时常常脱落,后排牙齿就前移补充。鲨鱼一生要更换上万枚牙齿。

鲨鱼是肉食性动物,海里所有的动物,从最小的浮游动物到最大的鲸类,都是鲨鱼捕食的对象。鲨鱼还同类相残,有些胎生的鲨鱼甚至在娘肚子中就互相残杀,吃掉自己的同胞兄弟。

与鲨鱼齐名的要数鳐鱼,鳐鱼身体扁平,后面拖一细长尾巴,游动时姿态十分优美,宛如飞雁划过长空。某些鲨鱼与鳐鱼的肝脏都是制造鱼肝油的原料。因人们滥捕,现在反而要保护鳐鱼了,真令人痛心。

海洋生物之中,个头儿最大的要数鲸。然而,鲸与海豹、海狮、海豚等一样,都不属于鱼的范畴;但是,与海龟、海蛇、海鸟一样,它们都是海洋大家庭的成员。

在海洋深处,伸手不见五指。没有阳光就没有植物,生物只能依靠落下来的有机碎屑生存,所以生物种类更加单调,然而却不稀少。终年不见阳光,它们的形态十分丑陋,一般不好运动,据守在这被遗忘的角落。

无论近海或远洋,海水都一脉相承。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无论多么大的陆地,都仅仅是地球表面的岛屿而已。地球上将近71%的表面为海洋所覆盖,那一望无际、浩瀚深邃的海洋,才是生物起源的故乡。每次徜徉于海边,那略带腥味的海水气息常把我的思绪带向更为广阔的大洋之中。

李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