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绿洲
10587300000031

第31章 “e”网情深

心海拾贝

“最近上网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了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当今,几乎所有事务都可以与“网”粘连起来。互联网及其相关概念愈来愈深入寻常百姓生活。

测一测

1.你是否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

2.你是否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你是否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你是否一旦减少上网的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你是否一上网就能忘记种种不愉快?

6.你是否觉得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

7.你是否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

8.你是否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

9.你是否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

10.你是否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如果你对上列问题中的5个题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那么你已经对网络上瘾,请赶快打住!

以上是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的诊断“网络综合征”的标准。

合作活动

◎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0年7月31日晚上7时20分,广东某公司一名员工以网友Sufen的名义,上网登录到佛山电台网站聊天室,用粗话侮辱一名网友。佛山电台网络管理员随即在网上对其发出警告,劝告他不要在聊天室里骂人。Sufen不仅不听劝告,反而转过来用极其下流的地方语言在网上辱骂网络管理员,不断地往网站发送相同的骂人粗话,造成滚屏拥塞现象,聊天室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如此反复,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严重干扰了电台网络工作。佛山电台技术人员随即向佛山“110”报警。

案例二康先生夫妇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平时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儿子非常争气,考取了某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自进入大学后,儿子发现虽然自己的成绩不错,但生活上比同学差一截子。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同学们纷纷买起了电脑,有些还是笔记本电脑。儿子知道家里没钱给他买电脑,他决心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购买电脑,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电脑公司打工,但赚钱的速度太慢了。正当他无比沮丧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令他心动。新闻说某银行的一位职员,利用自己的电脑知识闯入银行的计算机系统,私自篡改银行的存款额,盗取银行存款10多万元,最后因为东窗事发而被抓获。这时已经满脑子发财经的他从中吸取的不是人生的教训,而认为这是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他决定也这么干。他利用在公司上班的机会,通过网络扫描发现公司附近的一家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在安全防范系统方面有很大的漏洞。于是他在该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存进了200元,通过安全漏洞侵入将储蓄额改为2000元,并很快把钱取了出来。一次得手,他就再也收不住了。前后一个月,他一共盗取了3万元。正在他暗暗庆幸自己这一发财高招时,银行在清查账目时发现了问题,并找到了问题所在。等待他的当然是法律的制裁。

案例三独自来省城闯天下还不到两个月的19岁女孩小琴收到几个网友的传呼,约她晚上7点到东方购物中心门前见面。因为在互联网聊天室常“见面”,还通过几次电话,所以尽管彼此从未谋面,小琴还是一口答应了。当晚小琴很顺利地和4个网友见面了,对方都是18~20岁的年轻人,大家一见如故。5个人一起去槐北路一家饭店吃了饭,晚上9点,又叫来2个网友,大家决定去迪厅玩。这时1个网友称家里有迪厅的票,让大家跟他一起回家拿,将小琴骗到家中,2人陪她玩牌,另外4人则商量如何对付小琴。晚上10点,网友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他们一一强暴了小琴。事后,他们把小琴蒙住双眼背下楼,塞进了出租车。

分享

让几位十分熟悉网络的同学谈谈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所碰到的认为不道德的现象,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扪心自问

“一停,二看,三通过”、“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注意”,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交通规则。它的作用大家一定很清楚。那么在网上呢?我们是否应该遵守一定的“交通法规”呢?

我可以在网上做些什么?

请对下列的网上行为作出判断,你认为可以做的事,就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为了阅读方便,从网上下载文章、信息。()

2.为了娱乐,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信息。()

3.反正是在和朋友聊天,语言粗俗一点没关系。()

4.偷看别人的e鄄mail。()

5.一个人有许多个ID。()

6.故意将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数据在网上传播,造成计算机信息损坏或网络瘫痪。()

7.擅自将他人文件共享。()

8.利用网络进入他人主机,进行破坏活动。()

9.更改他人网页上的内容。()

10.监听他人计算机端口。()

◎倡议书

写一份倡议书,然后在BBS上发布,请网友们遵守网络道德。

心心细语

谁掌握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美]阿耳温·托夫勒

非常故事

助人千里之外

1999年12月27日16时33分,天津通标纸业防伪有限公司因为刚接到一笔订单,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通标公司有很多网络高手。像往常一样,公司信息主管牛多佳正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联系,突然在ICQ的菜单中出现一条标注着“SOS”的求救信息,这条英文信息使用了大量缩写字母,也就是网虫通常采用的“网络语言”。牛多佳收到这条信息后马上把它交给公司副总胡庸,经翻译这条信息的大致意思是:求救,绑匪所使用的手榴弹是假的,请通知政府,我处在危险中,不能再发信息,救命。

收到信息后,大家感到莫名其妙。查阅网络注册信,发信人来自印度孟买,男性,20岁,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有人在开玩笑,因为网虫们大多遇到过在网络上互相开玩笑的事情。这时,公司的另一位副总张宁忽然想起印度有一架飞机被劫持到阿富汗,但这件事好像和所有的人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大家无论如何也不明白怎么会收到这条信息。于是牛多佳在ICQ中答复:我在中国,如何帮助你?你在哪里?不到1分钟,又收到第二条信息:我在被劫持的飞机上,请把我的第一条信息通知印度或阿富汗政府。

是不是国际玩笑?

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将信将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查询新闻机构核实这个事件的进展情况。当把电话打到天津电视台国际部时,国际部的记者何静建议“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给印度或阿富汗大使馆”,一句话点醒了大家。胡庸立即打电话给印度和阿富汗驻中国大使馆,这时候使馆已经下班,印度大使馆没人接电话,而阿富汗大使馆仅有一位正在加班的小姐。小姐称现在无法联系到使馆官员。此时更多的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恶作剧,连胡庸、牛多佳也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已经是下班时间,多数人纷纷下班回家,仅留下胡庸、牛多佳、张宁三个人,三个人总感觉还应该再做些什么,至少应该再核实一下。

牛多佳回复那位发信者,问对方是否在开玩笑。对方立即回答:为什么开玩笑?飞机上还有150个人质!看到这条信息,三个人觉得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了,但仍然不明白他是如何上网又如何会把信息传到中国。事后了解到这名印度网友是采用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配合上网,随意选择了一个ICQ号码,居然传到了中国。但无论如何,三个人都认为有义务将这件事通知印度政府。

胡庸于是再次给阿富汗使馆打电话。这一次,那位小姐给了七八个印度大使馆官员的电话,其中包括印度使馆政务参赞魏先生(音译)的私人电话。接通电话后,胡庸简要地把所收到的信息通知该印度政务参赞,他感到万分惊讶,详细询问有关联络的细节。魏先生恳请将全部对话打印传真至印度使馆,并一再请求与飞机上的人质保持联系。牛多佳立即将此消息通过网络传递给那位人质,并代替印度使馆询问还能为他做些什么。人质回答除了万分感谢外,特别强调他想告诉政府绑匪的手榴弹是假的。此时公司的办公桌上摊满了从各处找来的有关劫机事件报道的报纸,其中有一条消息令三位“多事者”万分惊喜:这条消息称劫匪除了匕首外还有手榴弹。如果手榴弹是假的,那么人质获救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自此以后,公司的电话不断,全部是印度使馆不停地打过来的,他们询问进展情况,同时查问发信者的真实姓名,因为在ICQ注册的网络爱好者通常采用昵称而非真名,而当通过ICQ询问对方时,虽然ICQ菜单上显示对方仍在网上,但迟迟没有反应。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人质终于回答他的真名叫rkghosh,因为刚才有绑匪经过,不敢发出信息。印度使馆接到此信息核实后,打电话告知已将全部信息材料传真给印度外交部进行分析。而此时已经确信此事的三个年轻人不停地和人质联系,安慰他并尽可能询问其他消息。

直至18时17分,人质rkghosh再次确认印度政府已经知道他想说的话,说他处境很危险,必须要下网了,到此结束中国网民与机上人质的通话。胡庸通过电话告知印度使馆已经无法和人质联系,并再次详细回答了印度使馆希望了解到的全部细节。牛多佳将全部对话打印传真给印度使馆。完成了全部工作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整个办公室里空无一人,牛多佳、胡庸、张宁三个人仍然沉浸在兴奋之中。

第二天,印度使馆魏先生打来电话,魏先生在电话中称:“感谢你们的帮助,你们使整个使馆充满了欢乐,认识你们是我们的荣幸。”

第三天,印度使馆再次来电,对“中国朋友”的助人和人道主义精神表示万分感谢,并称此信息为解决事件提供了重大帮助。

(引自:http://news。sina。com。cn/world/2000-01-17/5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