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10587000000060

第60章 高血压

1.概述 高血压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分缓进型与急进型。前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后期出现脑、心、肾及眼底器质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后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血压显著升高,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最后多因尿毒症而死亡,此型仅占高血压病的1%~5%。

本病归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和内伤虚损,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2.拔罐部位及方法

刺络罐法(1)

“选穴”大椎、肝俞、心俞、灵台、脾俞、肾俞。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先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各穴,然后施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叩刺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

刺络罐法(2)

“选穴”大椎。

“方法”患者坐位,消毒穴位皮肤后,先用三棱针在大椎穴上横划1厘米长的痕迹,以划破皮肤并有少量血液渗出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速拔在穴位上,留罐5~15分钟。起罐后用干棉球擦净血液,再敷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以防感染。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1次即有明显疗效,3次血压即可稳定。

刺络罐法(3)

“选穴”肝俞(双)、筋缩。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梅花针中强度叩击出血,叩击面积应略小于罐口,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吸拔出血2~3毫升,留罐5~10分钟。两穴交替使用,隔日治疗1次。

走罐加留针罐法

“选 穴”第7颈椎至骶尾部督脉及其两侧膀胱经循行线、曲池、足三里或三阴交。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先将润滑剂涂抹在背部,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第七颈椎处,然后上下推拉走罐数次至皮肤紫红为度。起罐后变换体位,用毫针刺入曲池、足三里穴或三阴交穴,得气后留针,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针刺穴位上,留针、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留针罐法

“选穴”大椎。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消毒穴位皮肤后,用2寸毫针快速直刺穴中1~1.5寸,不捻转提插,当患者产生下窜针感时,在针柄捏放一酒精棉球并点燃,火旺时将玻璃火罐扣在上面,留罐约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7日再行下个疗程,以3个疗程为限。

使用本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即时降血压作用,消除或减轻症状的效果良好。

3.注意事项 上述各法有较好的降血压效果,在治疗期间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过咸及大量饮酒、吸烟,并保持大便通畅。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应配合中西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