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10587000000019

第19章 按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单罐独用。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部位或压痛点。可按病变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罐具,如胃脘痛在中脘穴拔罐;感冒前额痛在印堂穴拔罐。

2.多罐 多罐并用。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受病组织的面积较大,可酌量吸拔3~10个,如腰背痛、胁肋痛,可纵横排列拔罐4~6个,故又称为排罐法。

3.闪罐 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表证,虚证,肌肉疼痛、麻木,病变部位较广泛或游走不定者。

4.留罐 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一般病症,拔上罐后须置留5~2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或肌肉瘦薄处,适当减少留罐时间,以局部深红色为度。多用于脏腑病,久病,痼疾,病变部位局限、固定,病位较深者。本法适用范围较广,多与闪罐结合应用。大面积闪罐后,在腧穴及反应点处留罐。

5.走罐 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又称推罐。用于面积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先在拔罐的部位和罐口边沿涂上润滑油脂,将罐吸拔上后,用手握住罐体,用力在患部上下左右慢慢移动罐体6~8次。局部皮肤呈潮红或淤血即可。多用于久病,或多个脏腑同病,病变部位广泛而深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