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10583200000034

第34章 思维通过万变的过程体现价值

我们不知道思维的根源从何而来,而片面地看待思维,却不利于思维本身的促成

让孩子先做甚于先想

有一次,孩子想逗狗的时候,又害怕狗咬自己。

我说:“你只有先小心一点儿,试着在与狗的交流中,慢慢学会如何与狗交流,才可能找到最终与狗相处的方法。”孩子虽然担心,但还是照做。不一会儿,就与小狗有了一点点的交流。见到小狗如此好玩,孩子喜不自胜。

我对孩子说:“无论什么事,都只有先做,而后才会有想法。然后靠一点点的想法再去做,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再在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去形成自己最终的看法。所以说,一个人的处事能力是靠不断地去实践,然后才有丰富经验作为背景,再去做新的尝试,就会取得更好的经验。世界本无正理,只有依靠主动性去创造经验,再利用经验去实践,反反复复,就形成了所谓的理论和能力。所以真正的经验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学习别人的经验,只能是参照,起到一些提示、暗示或警示的作用罢了。”

孩子已经十岁了,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听这样的话,不仅重要,而且能想到一些道理。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以促进孩子主动性为目的,而不要给予孩子什么僵化、投机的思想。

和孩子一起疯狂乱想

我和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某一个冰冷的早晨、在某一个黑暗的过道、在某一个欢愉的时刻、在某一个压抑的当头、在某一个休闲的时候,都可能是我们心灵体操的开始。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告诉孩子要特别放得开,尽量去展示自己,以求自我的充分释放。而且我和孩子在一起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有一种相互交流、配合的激励作用,效果特别好。我们的这些动作,主要是大吼大闹、大声怪叫、大欢大笑、疯狂乱舞等等。总之,把我们的思维从每一个毛细血管里迸发出来。

随着我们狂思乱想的加剧,对于疯狂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轻音、到重音、再到变音、后到浊音、还到清音、又回到乱音,最后干脆不以什么音来定强度了……而是只以遽变里面能做到的具有相对最大的转角的价值方式来衡量。可以说,这里面完全溶解了对于思维强度变化的各种理解,远远超越了我们日常所感受到的思维变化。通过这种强力的享受,充分地体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的最大限度,发挥了逻辑的极度辩证的转变。轻可能最强,强可能最弱;变可能最强,动可能最弱;大可能最强,大也可能最弱。一切皆有可能,完全在于即兴时应对于大局的心力转变。

我想,这样的方式不正是心灵价值的体现吗?不打压这样的行为,也不刻意要求这样的行为,不正是我们教育塑造环境时所缺乏的境界吗?我想,我们的教育如果不用这样的自然方式,一定会令人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