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10581200000006

第6章 yán

筵席开始——上蔡(菜)。

筵席上的冷盘——好菜还在后头。芫荽的脑壳——大猾(发)物。严冬过后——春天来。

严冬过后长草木——有生机。

严阁老要饭——没人可怜。

严嵩挨打——自作自受。

严嵩庆寿——照单全收。

严嵩收礼——来者不拒。岩板底下的竹笋——难出头。

丰富多彩的竹风竹俗

我国的竹子分布范围广、种类多,可以称得上是竹子王国,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生态状况,更是因为竹子已渗透到了我国人们的生活当中了。湖北咸宁是我国著名的楠竹之乡,竹子与咸宁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风、竹俗。

在我国菜肴中,竹笋是普遍受人喜爱的美味佳品。在先秦文献中就有关于食用竹笋的记载,如《周礼·天官·醢人》就记载“箈菹雁醢”、“笋菹鱼醢”。箈、笋都是竹笋,可见远在两三千年前,竹笋就已成为席上珍馔。

其后,食用竹笋的记载越来越多,除了极少数有毒外,绝大多数竹笋都可食用。据文献记载,竹笋依采集季节分,有春、夏、冬三种,以春笋为主。烹饪的方法多种多样,“蒸、煮、炰、酢,唯人所好”。

为了便于贮存和运销,古人很早就摸索出了一套笋干制作技术,在《本草经》、《笋谱》等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制成的笋干有淡干、咸干两类。

据《笋谱》、《本草纲目拾遗》等书记载,在全国各地的笋干中,以浙江所产最负盛名,笋干不仅有黄色的,还有“色如鹦哥绿”的,有“尖上”、“尖球头”、“二尖”等名品。

在湖南,有人直称熏煮的大竹笋为“素火腿”。除此而外,历史文献中很多地方记载了荒年饥民采竹实充饥的事。

在有些地方,竹实还被用于酿酒。另据《本草纲目》等书记载,某些竹子如淡竹、苦竹、甘竹、箬竹、慈竹等,其叶、实、根、箨及加工提炼出的竹茹、竹沥,常常用以配药疗疾,效果显著。

竹笋的美味并不只是民间的人们口耳相传,记录我国历代24个孝子事迹的古籍《二十四孝》里面也有和竹笋有关的故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相传在古时候,吴国里有个孝子,他姓孟,单名是一个宗字,表字就叫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单剩下一个重病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

冬至的一天,孟宗的母亲想要鲜笋煮羹吃。可是所谓“雨后春笋”,“清明一尺,谷雨一丈”,竹笋这时候还没有生出来呢!孟宗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想着重病的母亲想吃竹笋却不能如愿,不觉两行眼泪簌簌地落下来了。

孟宗这样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冻得坚硬的土地突然裂开了,露出几枝尖尖的竹笋出来。孟宗赶紧拿回家里来,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吃。等到吃完,他母亲的病竟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从此之后,世间又多出了冬笋。人们都说这是因为上天感念孟宗的孝心而让竹笋也在冬天生长。后来,有些地方的山里人还一直保留着挖冬笋孝母这个习俗。

在古时候,每逢女儿出嫁,母亲都会用一根一尺长的小竹签为女儿挑头发,将头顶的发路分开。山里的人用竹子象征富贵,此举意为母亲挑通了女儿日后的富贵之路。

当新娘的花轿进门时,新娘下轿后要连撑三次竹伞才能进门。撑第一次时,预示新娘成为婆家一员,将得到婆家列祖列宗的保佑,叫做“一把竹伞遮一屋人”;撑第二次时,预示新娘将得到婆家所有人的容许关照;撑第三次时,预示着新娘今后也能创家立业,自立门户,寓意今后“有钱盖屋如撑伞”。

每逢除夕夜,人们必定会放爆竹庆祝。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人们就把碗口粗的楠竹锯成一根根一丈多长的竹筒,然后堆起来用大火焚烧,以爆竹筒来庆贺新年,并以此赶山臊、驱恶鬼,为来年讨个吉祥。

古时候的小孩常常骑着一根长长的水竹棍跳跃奔跑,称为“骑竹马”。因为骑竹马预示小孩长大走富贵路,因此家长总是动员自己的小孩去骑竹马。还有一种竹马是用篾片扎成马状,前有马头,后用马尾,马身则系在青年男子的腰上,常常跟在龙灯、莲船之后边跑边表演。

在竹乡咸宁,每年元宵节前后要举行灯谜会。灯用篾片扎成,外糊各色篾纸,纸上绘有精美图画,并写上谜语。谜底往往与竹有关,人们称其为“竹上加竹”。因咸宁方言竹与肉同音,因此也称为肉上加肉,意思为大富大贵。

这些与竹有关的谜语,大多风趣形象。灯谜“两头圆圆,滚开成方,太阳出山,忙着开张。”就把竹晒垫的作用和形象描述得十分生动贴切,深受人们喜爱。

岩壁上打炮洞——旁敲侧击。

岩口滴水石开花——日久见功。

岩石上搭梯子——玄(悬)得很。沿着磨盘走路——没头。盐钵头出蛆——无人相信。

盐场上冒烟——闲(咸)气。

盐场上照太阳——闲(咸)情(晴)逸(一)致。

盐店的保管员——净管闲(咸)事。

盐店老板停业——自食其言(盐)。

盐店里的灯笼——贤(咸)明。

盐店里的老鳖——闲(咸)员(鼋)。

盐店里的面孔——涎(咸)皮赖脸。

盐店里的掌柜——贤(咸)人。

盐店里分红——发言(盐)。

盐店里挂弓——闲(咸)谈(弹)。

盐店里关门——没言(盐)。

盐店里卖气球——闲(咸)极生非(飞)。

盐店门外打陀螺——闲(咸)转转。

盐堆里爬出来的——说闲(咸)话。

盐缸里找蛆——操闲(咸)心。

盐罐里生蛆——内里有鬼。

盐罐子冒烟——厌(盐)弃(气)。

盐罐子遇上南风天——回潮了。

盐碱窝里种甘蔗——荒唐(糖)。

盐井不出卤水——出言(盐)不逊。

盐老板抱琵琶——闲(咸)谈(弹)。

盐老板咬牙——衔(咸)恨。

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盐入火炉——火劲儿往上蹿。

盐水胡豆——激不得。

盐渍河虾——有闲(咸)有忙(芒)。阎罗皇帝开饭店——鬼上门。

阎罗开饭店——死吃。

阎罗王的爷——老鬼。

阎罗王审案——全是鬼事。

阎王挨鬼骂——受鬼气。

阎王摆手儿——不可救药。

阎王办事——净出鬼点子。

阎王不戴帽子——鬼头鬼脑。

阎王不在——小鬼登殿了。

阎王簿上没名儿——死不着。

阎王唱戏——鬼叫。

阎王发令——要命。

阎王发请帖——催命。

阎王发丧——鬼嚎。

阎王翻跟头——鬼把戏。

阎王过生日——鬼闹。

阎王嫁女儿——抬轿的是鬼,坐轿的也是鬼。

阎王讲故事——鬼话连篇。

阎王开饭店——鬼都不敢上门。

阎王开会——都不是人。

阎王开牢门——出鬼。

阎王老婆生娃娃——怀的鬼胎。

阎王老子扮观音——非神即鬼。

阎王老子出告示——鬼都不信。

阎王老子的参谋——诡(鬼)计多端。

阎王老子说梦话——神志不清。

阎王老子做木匠——鬼斧神工。

鬼斧神工

形容一件物品的制作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不像是人工创造出来的。出自战国·庄周《庄子·达生》。

梓庆是战国时鲁国一名技艺超群的木匠。他制作的各种木器精巧,看不出有斧凿的痕迹,如自然天成一般。有一次,他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它外形美观,花纹精细,见到它的人一致夸它好;但又都非常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像出于鬼神之手。

鲁国的国君见了这个用木头制作的鐻后,也连声喊绝,特地问梓庆说:“你是用法术制作它的吧!”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国君听他这样说,有点不大相信,又问道:“那你是怎样制作它的?”

梓庆说:“我在制作这只鐻的时候,聚精会神,心中没有丝毫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和利,集中心思考虑怎样才能制作好它。这时,连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再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完全合用的木材。与此同时,心目中对鐻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再加工制作。加工制作时,心里只想着鐻,把所有的心血都凝聚在它上面,没有一点主观成见。经过这样的专心致志和精雕细刻,就能制作出好的。”

阎王募捐——不嫌鬼穷。

阎王奶奶放脚——鬼不缠。

阎王娘子怀孕——肚里有鬼。

阎王派差——鬼去。

阎王敲门——内中有鬼。

阎王娶媳妇——鬼要鬼。

阎王睡觉——鬼吹灯。

阎王脱坯——鬼踏泥。

阎王五爹吃王八——一肚子乌龟。

阎王五爹开布店——鬼扯。

阎王五爹搜小鬼的荷包——鬼都想钱。

阎王五爹要吃鱼——龟刁(钓)。

阎王五爹造花名册——下笔就是鬼。

阎王吸鸦片——大烟鬼。

阎王下命令——鬼执行。

阎王爷爷吃面条——鬼敢(擀)。

阎王爷吃明矾——色(涩)鬼。

阎王爷抽烟——鬼火直冒。

阎王爷眼里攮棒槌——惹神。

阎王爷要钱——讨债鬼。

阎王爷一把没抓着——滑头鬼。

阎王用刑——鬼受苦。

阎王作报告——鬼说鬼道。

阎王坐轿——鬼抬举。颜料仓库——色彩丰富。

颜料店的抹布——不问青红皂白。

颜料店的抹布——各色俱全。

以色列。檐头雨滴从高下——一点也不差。

檐下滴水——点点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