垭口上的土地——两边管。
垭口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垭口上说的——风凉话。丫环抱床红绫被——概(盖)不由己。
丫环抱崽——别人的。
丫环打小姐——欺主。
丫环带钥匙——当家做不了主。
丫环当家——做不了主。
丫环枕着元宝睡——有钱不能花。
丫环哭娘——真心实意。压弯了的竹笋——再长也不直。
江南竹刻艺术达到全盛
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达到了全盛时期,发展成为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到了明清时期,嘉定已成为江南竹刻艺术的中心。嘉定派的创始人是明代的著名竹刻大师朱松邻,他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雕刻竹刻艺术品时,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
除了竹刻,我国在竹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明代大画家王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我国书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王绂说,画竹竿要像篆书的笔划一样挺拔,画竹节要像隶书一样朴实,画竹枝要像草书一样流畅,画竹叶要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坚忍不拔。
而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雪竹也是为世人称道。从他的画上,能看到的只是几根竹枝或几片竹叶,而竹子的全貌则隐藏在积雪的后面,从而体现出雪竹的冰凉意境。
我国历朝历代文人名士颂竹、画竹,并不单单是歌颂竹子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最重要的是歌颂竹子“宁折不弯”的品格和“中通外直”的度量。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是当时著名的竹子学家,他画竹时很注重真实地反映竹子的客观实际形态,写诗兴寄。他为自己的一幅竹画题诗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的诗和竹画不单纯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是借竹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和自己的人格理想。
画竹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地位,与其说是画竹,不如说是画人。自唐宋以来,很多文人士大夫醉心于画竹和收藏竹画,其意义同以文学形式吟颂竹子和在园中栽竹养竹一样,是为了托物寄兴、抒发胸臆。
在清代中期,我国湖南邵阳、四川江安和浙江黄岩等地形成了翻簧竹雕,并成为了竹雕刻艺术的主流。翻簧竹雕是竹刻的一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或“文竹”。雕刻时,要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翻簧的雕刻,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因此以阴纹浅刻为主,也有施以薄雕的。翻簧的艺术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以茶叶罐、花瓶、首饰盒、笔筒和果盘为主。
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专门艺术之一,由于不易保存的缘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甚少。有个清代竹刻笔筒,用一截天生椭圆扁竹刻就,很得自然造化之妙。
笔筒的正面是渔翁夜泊图,图中的渔夫与隐士神态逼真,水面浪水粼粼,芦苇折腰;背景则是嵯峨大山、树木参天、依岩而立、花叶枝蔓,栩栩如生。
另一件竹刻珍品“牧牛图竹雕笔筒”也极为有名气,作者大约是清代嘉定人。这个牧牛图竹雕笔筒由一段两节的偏欹竹根雕作,方14厘米,其径弧曲不一,上下不等。这个笔筒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因势随形,运笔施刀,将竹面雕刻成了山拗“牧牛”的图景。由于竹节天生窄狭起伏,他就将竹节雕成了山壁如削,却又参差凹凸的山径。
山径上共有两头牛,其中大牛首出弯角,体魄强壮、小牛逍遥自在,似乎在窥视草间跳跃的昆虫,形象极为逼真。作者运用竹肌之筋,也很巧妙。刻雕的山体,显出竹筋的功能,犹如国画画山技法的斧劈皴,平添山势峻峭、地面苔点密铺,倍增旷野生趣。
在题材上,竹刻相当于诗词歌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大多寄托了文人的情怀。文人讲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国画非常相似。由于竹雕艺术的成功,深刻地影响到象牙、犀角、紫檀、黄杨这些贵重材料的雕刻,因此后世的其他艺术品都有仿竹器的倾向。
鸦雀剪去尾子——同八哥混阵。鸭背上的水——一抖就落。
鸭背上泼水——滑过去了。
鸭吃辣椒——直摇头。
鸭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鸭儿梨点火——果不然(燃)。
鸭盆上的蚯蚓——还能让鸡来抓不成。
鸭棚儿的老板——管蛋事。
鸭婆走路——大摇大摆。
鸭群里闯进只鹅——就你脖子长。
鸭子巴掌——不分丫儿。
鸭子不撒尿——自有出路。
鸭子不扎猛——净吃浮食儿。
鸭子吵棚——闹翻天。
鸭子吃黄鳝——吞吞吐吐。
鸭子吃砻糠——空欢喜。
鸭子吃螺蛳——整个吞。
鸭子吃食——眼儿朝天。
鸭子吃鱼——囫囵吞枣。
鸭子的翅膀——不能飞。
鸭子的骨头——件儿数多。
鸭子的屁股——肥垛垛的。
鸭子的嘴巴——煮不烂。
鸭子掉在水井里——光饿不渴了。
鸭子凫水——暗底下使劲。
鸭子凫水——上面静,底下动。
鸭子放鸡——光磨嘴不行。
鸭子过门坎——还想跩两下子。
鸭子进稻田——忙不赢。
鸭子开会——无稽(鸡)之谈。
鸭子落水——各奔前程。
鸭子上场——呱呱叫。
鸭子上锅台——一蹿儿。
鸭子上架——全靠逼。
鸭子上架——赶着来。
鸭子嘴伸进门缝里——张不开。
鸭子淘塘——脚朝天。
鸭子淘阴沟——顾嘴不顾身。
鸭子听雷——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
言语紊乱、空泛,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说才好。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蜀帝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当时才17岁,他什么也不会,但他很尊敬诸葛亮,诸葛亮整顿吏治,奖励农耕,囤积粮食,训练军队。准备军力增强后出师伐魏。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鸭子下河——摇头摆尾。
摇头摆尾
“摇头摆尾”这句成语是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多指贬义。出自《景德传灯录》:“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瓮里淹杀?”
这段话意思是说:在门庭之下,有一尾红梢鲤鱼,摇头摆尾地向南方游去了,不知道要游到谁家的腌菜缸里去淹死?
鸭子下了水——自由(游)。
鸭子下水——嘴忙。
鸭子下水——浮着。
鸭子下水——紧抻脖儿。
鸭子捉鱼——深入不到水底。
鸭子走路——跩哩。
鸭子钻猛子——深入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