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生命之本质——阴阳的对立统一,决定生命之发展,即生老病死的规律。老、病、死是阴阳偏胜、失调以致离决(分离决裂)的结果。
阳气与****,化气与成形,是互相更迭为胜的,此消彼长,彼消此长,故称为“阴阳更胜”。最终阳化为阴,生变为死,这是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所以斗争是绝对的。但正常机体能有自然的调节,得到相对的平衡,所以统一是相对的。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但究竟阴阳更胜是绝对的,一有降低抵抗力,不能抵抗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就形成更胜之变,是“阴阳偏胜”,就是病了。“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所以《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平阳秘”,是一要平衡,二要固秘。
中医学从临床出发,就要求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不平则“调之使其平”,不和则“理之使其和”。
阴阳学说用于中医学可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的生理活动,可用阴阳双方保持协调统一关系来说明。例如:
(1)功能与物质之间,功能属阳,物质属阴,阴与阳对立统一,协调平衡。
(2)气和血都是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但相对而言,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血阴阳,相互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3)功能与功能之间,如兴奋属阳,抑制属阴,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因此,人体的功能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物质之间,均由于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保持着协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