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雷
10575000000004

第4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手雷的真面目

可以说,所有手雷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弹体、装药和引信。弹体用于填装炸药,有些手雷的弹体还可生成破片。弹体可由金属、玻璃、塑料或其他适合的材料制成,而且,弹体材料的选择对手雷的杀伤力和有效杀伤距离也有直接影响。铝或塑料弹体产生的碎片及破片要比钢制弹体小得多,而且也轻得多,因此,动能的消失速度也就快得多。但从另一方面讲,铝或塑料破片在近距离上可致人重伤,而且如果要给伤员动手术的话也要困难得多。

如果说弹体是手雷的杀伤武器,那么装药就是手雷用途的决定者。手雷的装药可以是TNT(梯恩梯)炸药,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炸药,如催泪瓦斯、铝热剂(燃烧剂、白磷等)等化学药剂。

引信是手雷的“导火索”,是引爆或点燃装药的一种机械或化学装置。今天所使用的大多数手雷,主要采用两种引信:起爆引信和点火引信。起爆引信在弹体内爆炸以引爆装药,多用于杀伤手雷;点火引信则通过高温燃烧引燃化学装药,主要用于化学手雷。

不管工作原理如何,手雷的引信大多以撞击或延时的方式来激活。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杀伤性手雷大都使用延时引信,有的也使用组合式引信(即触发引信在解除保险之前有短暂的延时)。但是,触发式引信仍然保持着某种优势。例如,敌人无法躲避或扔回触发式引信手雷,在将其投向上坡时也不会出现滚回的危险。因此,这种引信并没有被完全抛弃。

在延时长短的选择上,人们一直不断地在安全考虑和不留给敌人反应时间之间进行平衡与折中。此外,短暂的延时更容易实现空中爆炸,使有效杀伤半径最大化。

与其他武器相比,手雷的作战距离非常短。而且就同一枚手雷而言,其作用距离还取决于个人的投掷能力。一般来说,一位训练有素的士兵投掷的标准距离约为30米,要投到40米那就是非常厉害了,也算是破纪录了。

手雷的有效杀伤半径,是指以爆炸点为圆心的杀伤区半径,在该圆形杀伤区内暴露的人员伤亡概率至少有50%。当然,暴露人员是站着、跪着还是趴着,是面向爆炸点还是侧向爆炸点,以及爆炸是在空中还是在地面,都对杀伤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实,在投掷手雷时,还有一公认的标准评估条件。这一标准规定:当投掷人员为站立姿态、面向地面爆炸点、相距地面爆炸点一米时,所投掷的手雷有效杀伤半径通常设为15米。这一半径,与其他步兵武器选定的杀伤半径相比似乎有点偏小,但这可能代表了战斗效能与安全考虑之间的最佳平衡。

手榴弹不寻常的历史

手榴弹的历史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发明火药的中国人最早使用了手榴弹。到15世纪或16世纪,手榴弹传到西方。此后,人们开始对手榴弹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组建了专门的部队,即“掷弹兵”。其成员都是身高体壮的大块头士兵,这些士兵能将手榴弹投掷相当远的距离。随着战争和军事理论的发展,作战时不再需要专门的近战部队,人们对手榴弹的兴趣也逐渐减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人们才重新认识到手榴弹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近战兵器。同时,技术的发展终于使手榴弹成为了一种既具备有效杀伤力,又可安全贮存、搬运和使用的武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手榴弹的种类已经极其丰富,包括了今天使用的几乎所有种类。目前,很多国家军队的战斗条令都把手榴弹、步枪和刺刀视为今天和未来三种基本的单兵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