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10574200000006

第6章 原生动物(竹蜒科)

竹蜒科的一般特征

竹蜒科是属于原生动物门中有孔虫目,为单细胞动物,能放出伪足,形体很微小,小的体长不及半毫米,大者长十余毫米,一般在四、五毫米左右,故称为微古生物。它的形状,大多数是两端尖细,中间膨大,好像纺纱用的缍,所以也叫纺缍虫;其他亦有扁圆形、球形、圆柱形等。竹蜒壳成份一般为石灰质,壳壁上有许多小孔;生活在海洋的开豁水中,为浅海的底栖动物,藉伪足伸缩运行,非常缓慢;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世代交替繁衍种族。

竹蜒的构造

竹蜒壳的中心有一胎室(初房),一般以圆球状居多数,也有呈椭圆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的,它的上面有一小口,是原生质和伪足伸出的地方,

胎室的外面有许多壳室,彼此前后相接,并围绕胎室旋卷,每绕中轴一转,就称一个壳圈,因此有许多壳圈和很多壳室。

外面壳圈将内部壳圈完全包围,壳室壁的外部互相连接而成旋壁,其下被次一壳室所掩盖的部份则成为壳室的隔壁,隔壁所在之处,于旋壁表面形成——下凹的沟隔壁沟。

旋壁出构造较为复杂,有为一层致密层组成;有为致密层(中)与外致密壳层、疏松层组成;有为致密层、外疏松层及透明层组成;有自外螺旋隔壁、疏松层、致密层、透明层及内疏松层者;亦有为致密层与蜂窝层旋壁这些旋壁的构造,是科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旋壁向内弯进的部分,舆壳轴平行,隔壁有平直的、轻微褶皱的及强烈褶皱的。隔壁中部下缘有一长圆形小口,称隔壁口;有些的隔壁下线有一列圆形小口,称复隔壁口。隔壁上有时有许多小的圆形的隔壁孔。

旋壁的蜂窝层向下伸长而成副隔壁,副隔壁有与壳轴平行,有舆壳轴直交,此二类副隔壁又有长短之分,长的称为第一副隔壁,短的称为第二副隔壁;长短副隔壁一般相间而生,有时二条长副隔壁之间有数条短副隔壁,长副隔壁下缘亦有一列圆形小口。副隔壁与中轴方向相平行的,称为轴向副隔壁,舆中轴相垂直者,称为旋向副隔壁。

在口的两侧,有两个堆积突起物,其内侧陡峭,而外侧平缓,这种堆积物叫旋脊,随壳圈而旋转。而在复隔壁口之间,为数甚多的堆积物,则称似旋脊。

有些在胎室舆壳端之间,往往有石灰质沿壳的轴部填充于壳室内,称篇轴积。

的演化情形

(1)个体增大:低级的个体都微小,一般长一毫米,在野外用放大镜无法看到,但是高级筵的个体增大,可比低级大到几十倍,有的在野外用肉眼即可见到。

(2)壳饔形:低级的,多为扁圆形,中轴长度小于体宽,渐渐演变为圆形、纺缍形、圆柱形等,中轴的长度亦逐渐增大,数倍或十数倍于体宽。

(3)旋壁构造增繁:低级的,旋壁只有致密层一层,由此演变为三层~四层,而高级的并可具有复杂的蜂窝层构造,蜂窝层可能由透明层演变而来。

(4)隔壁摺皱增强:低级的的隔壁都是平直的,即使有些褶皱,也很轻微,且仅限于两端,渐渐演变为褶皱较规则的隔壁。最高级的,隔壁褶皱变得非常强烈,而且形状很不规则。

(5)旋脊逐渐消失:低级的,有很显著的旋脊,存在于每一个壳圈上,渐演化为轻微的小点。较高级的,旋脊只存在于最内数圈上,而不见于外围,最后则在所有壳圈上消失。

(6)其他如壳圈增多、壳内增加副隔壁、口从单口变为复口、旋脊演化为似旋脊等,均属的演变过程。

的地质分布可说在世界各地多有分布,我国华南、华北都有含的地层,它在灰岩中最多,钙质页岩及砂岩中很少,燧石层中亦曾发现;初出现在中石炭纪早期,灭绝于二叠纪末期,到三叠纪巳完全不见,根据最近的报导,在下石炭纪的晚期,已有的原始种属出现。

例如,在片中见到个体很小,外形似铁饼状、正方形或短纺缍形,旋脊发育,隔壁平直,褶皱很轻微,分布在两端,旋壁为三层或四层的,一般可能为中石炭耙的。如在片中见到个体渐渐的增大,绝大多数的,都消失了透明层,而代替以蜂窝层构造,隔壁褶皱也趋于强烈,旋脊也渐渐退缩变为轻微小点,有时尽在最内的几个壳圈上见到,壳圈在内卷得紧,在外卷得松,则可能为——七石炭纪的。有似旋脊的科化石在栖霞灰岩中开始出现,如南京等,并常因矽化,突出于岩层表面,更是辨认栖霞灰岩的特别标志。具有副隔壁的是茅口灰岩特有的产物,即生有似旋脊的种属,个体也比栖霞灰岩中的睦大到好几倍,再根据茅口灰岩大多是灰白色的岩性,就很容易把栖霞灰岩与茅口灰岩分开。到长舆灰岩中的,一般个体很小,旋壁构造简单,致密层外,又有透明层了。

由此可知,我们在找到一个的化石后,即可根据上述情现,大概定出其地质时代。

在室内研究科化石的方法

纺缍虫个体小,内部构造复杂,肉眼不易见到,故常把舍有化石的岩石放在切片机及磨片机上纵横切磨成许多岩石薄片,再在毛玻璃板上磨光,磨光后挑选出所需要的切面,把它胶在玻璃片上,再磨到能看清楚筵的构造的时候,加上盖片,就成为化石的薄片,这种薄片可供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常选用的切面有三种:

(1)轴切面——平行中轴,通过胎室。

的轴切面的轮廓,大多数是纺缍形或长椭圆形,两侧对称,如果旋壁包覆了轴的两端,则各圈的旋壁表现为紧密的、同心圆状的椭圆圈;如果旋壁没有包围轴的两端,只有隔壁单独地覆盖了这个区域,则旋壁在轴切面两端看起来是不衔接的。

在轴切面下主要能监定的构造:

①壳子的外形。

②胎室的形状和大小。

③壳圈排列的方式和数目。

④旋壁的分层——在显微镜下,致密层呈黑色,不透明,为一层薄而致密的东西;透明层为无色透明,在致密层之内;疏松层呈灰黑色:不致密,不均一,通常在致密层的内外两侧;蜂窝层在切片中呈梳状,在致密层的内侧。

隔壁平直——如果切面刚好切在隔壁上,则旋壁之间呈现了一片黑暗,如切面位于相邻两隔壁之间,则旋壁之间表现为透明的。

隔壁褶皱——褶皱平缓时,旋壁之间的褶皱环(褶皱的隔壁舆切面的交织)低而扩展,褶皱较烈时,褶皱环高而密;褶皱最为剧烈时,褶皱环多而规则分布。

旋脊和似旋脊——旋脊常呈两个一面陡—面缓的半圆形黑点,分置于隔壁底部口的两侧;似旋脊在每一隔壁的底部排列呈一系列的圆形黑点。

横副隔壁的长短和密集程度。

轴积——在轴的两端,见到两处长椭圆形或不甚规则的半透明至不透明区域。

(2)中切面——垂直中轴,通过胎室。

的中切面的轮廓大致是圆形的,壳圈的旋壁,自内向外,呈连絰的螺旋状排列。

在中切面中主要能监定的构造:

①胎室的形状和大小。

②壳圈排列的方式和数目。

③旋壁的分层。

④隔壁的密集程度和纵副隔壁的长短。

(3)弦切面—平行中轴,未达胎室,仅切在外面的壳圈上。

的弦切面轮廓,表现为同心状椭圆形的圈子。

隔壁褶皱的真实情况,以及纵、横副隔壁的垂直交错现象可以见到。

以上三种切面,在监完工作中,以轴切面最为重要,其他两种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