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牙齿拥挤或前突的孩子,牙齿矫治时常需拔除几个牙齿。这让家长们很“纠结”。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一口难看的牙齿变得整齐漂亮。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孩子的牙齿被拔除。他们或对拔牙表示不理解、或舍不得好牙被拔除、或担心其他牙齿会松动、或担心拔牙会遗留牙缝及担心拔牙会损伤大脑神经及智力等。
首先,要了解牙齿矫治的历史。100多年前,“现代口腔正畸学之父”,美国的Angle医生发明了固定矫治技术,该技术一直沿用至今。Angle医生对他的所有患者均采用不拔牙矫治,但几年后许多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发。Angle医生的学生Tweed医生于20世纪30年代对患者采用了拔牙的设计方案,结果稳定性大大增强、复发率大大降低。目前,据国内外的专业文献统计,西方人牙齿矫治患者的拔牙率为30%~40%,而东方人的上下唇较突,拔牙的比例更高,占60%~70%。
其次,要了解牙齿矫治时需要拔牙的原因。口腔内的牙齿分上下两排,呈弓形,分别排列在上下颌骨的弓形牙槽骨上。如果牙槽骨弓的周长与牙齿宽度的总长相协调,那么牙齿排列就整齐、不前突。当牙槽骨的周长比牙齿宽度总长小,那么牙齿就排列不下,会出现拥挤、前牙前突等畸形。因此,拔牙的目的是腾出位置把拥挤的牙齿排齐,把前突的牙齿向后移动,达到美观、协调的效果。当然,一个病例是否需要拔牙有严格的标准和原则,要经过严密的诊断分析。通常医生会拔除对美观、功能影响最小的牙齿。
拔牙是否会影响以后吃东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拔牙矫治通常选择拔除虎牙(尖牙)后面的牙齿,即第一前磨牙,这个部位的牙齿对咀嚼功能影响最小。另外,当拥挤的牙齿排齐,前突的牙齿内收后,牙列内剩余的少量牙缝可移动牙齿来关闭,因而拔牙不会引起相邻牙齿倾斜而影响咀嚼功能。相反,排列整齐的牙齿比拥挤、前突的牙齿有更高的咀嚼效率。同时,牙槽骨是人体中最容易改建的骨骼,牙根在牙槽骨内缓慢移动使牙齿排齐、间隙关闭后,牙根仍长在牙槽骨中,矫治不会影响牙齿的稳固度,年龄增大后也不会比未接受矫治治疗的牙齿容易掉。
牙齿矫治有时需要拔除几个正常的牙齿,但只要正确设计及治疗,对牙齿的稳固性和远期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