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脏腑养生五行掌
10572300000013

第13章 云法——升清降浊调脾胃,让水谷精微有效地遍布全身

云法,属土,行气脾经,默念“呼”(hu)字,长夏宜练,面向南方。

我们都知道,脾胃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纳,就是说胃有接受容纳饮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脾主运化,运就是运输,化即是消化,把这精华从整个食物中变出来,再运送到全身去,成为营养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能量。受纳和运化这两种功能要共同协作,才能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脾胃功能的正常,是人体气血充足的保证。

那么,我们如何保养自己的脾胃呢?这就要保证气血的通畅,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气血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使脾胃相通,从而确保生命活动顺利地进行。所以,归根结底,要调理脾胃,要气血充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经络畅通,尤其是脾经这条经脉要打通。在这里介绍五行掌中的云法,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基本动作过程

起势

(1)首先自然站立于地面,两脚分开,平行,与肩同宽,然后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

(2)两手手腕开始向上弯曲。

(3)两手继续上抬,注意掌心向上。

(4)两手继续上抬,以高于头顶为准。

(5)双手慢慢抬到头顶上方,掌心向内。

(6)双掌指尖相对,慢慢下按,两手指尖对应头顶百会穴。

(7)两手保持指尖相对的姿势,慢慢从脸部前方按下。

(8)两手继续下按,靠近小腹部位。

第二势

(1)随着吸气弯曲左膝,尽量向上抬高大腿,注意脚尖绷直,指向地面,左脚踝靠近右腿膝盖但不要贴上;同时左手屈时,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自然微曲。

(2)以手肘为轴,从小腹右侧开始向上、向左做划弧运动。首先将手掌划至与眼同高的位置。

(3)手臂继续向外划弧,至与视线相平时,吸气尽,掌心转向面部。

(4)掌心慢慢向前推出,眼睛注视手掌推出的方向。

第三势

(1)起势,站立,随着呼气,默念“呼”字,左掌转向前方,向左开始划弧。

(2)左掌继续向左、向下划弧。

(3)左掌划弧降至小腹前,反掌,掌心向上,叠于右手背下,同时左脚随左手下落着地。

动作(3)和侧面动作。

(4)右手开始慢慢向上抬起。

第四势

(1)随着吸气弯曲右膝,尽量向上抬高大腿,注意脚尖绷直,指向地面,右脚踝靠近左腿膝盖但不要贴上。

(2)同时右手屈时,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自然微曲,以手肘为轴,从小腹左侧开始做向上、向右划弧运动。首先将右手抬高到与胸同高。

(3)右手划弧至身体右侧,与眼同高。

(4)右手继续向外划弧。

(5)向外划弧的过程中,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6)眼睛一直看向右手的方向。

(7)右手划弧后向下收回。

(8)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下。右膝放下,恢复自然站立状态。

循环重复的动作,左右相反,其他相同。

循环重复的动作,左右相反,其他相同。

循环重复的动作,左右相反,其他相同。

左右交替做5~10次。如果不受场地限制,还可前后行步。在这个动作片段中,当左掌心到达眼睛高度外翻划弧时,注意是以左肘为轴心划弧,而不是以左肩为轴心,并且眼睛的余光要跟随左掌运动。

呼吸吐纳注意事项

在练习云法的过程中,吸气时一定要配合意念,暗示清气从足大趾内侧沿着腿部内侧的脾经上升至腹部,而呼气时,则要配合意念,暗示清气沿着大腿内侧的脾经下降至足大趾。

同时,在呼气的时候,还要默念六字诀中的“呼”字。这个“呼”字与咱们体内的脾相对应,而云法正好行气脾经,所以默念“呼”字,可以增强练习此功法的效果。

在六字诀中,“呼”字对应脾,而根据中医理论,人的情绪与五脏相对应,脾对应的情绪是“思”,这个“思”指的可不是思念,也不是思虑,绝不是要你一边练习口诀、一边心心念念地想着远方的爱人、或者想着工作上的烦心事。这个“思”字,指的是要集中精神,不要被纷纷扰扰的繁杂情绪给困惑住了。所以,我们在默念“呼”字的时候,要配合思的情绪,集中精神深思,思而不忧(忧属病态)。

“呼”字的读音是hu,它属于喉音,在发音过程中,借助喉部的作用比较大。在吐气发出声音时,注意舌头的两侧要向上卷起,口唇要撮成一个圆形。当气体从喉部发出之后,会在口腔里边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然后经过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意念思维

当我们的眼角余光随着手掌起落划弧时,我们可以尽力去想象那些流动的事物,以感觉那种如行云流水般此起彼伏的流畅变化,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天空中洁白的云朵在微风中缓缓移动,山间的小溪哗啦啦地向前流动,你还可以想象自己正在倾听一首悠扬婉转的曲子,总之,去想象那些美好的流畅的事物。

脾经路线

脾经也是十二经脉之一,它起于大脚趾内侧端的隐白穴,沿着足内侧的赤白肉际(赤白肉际是指手足掌面与背面的交界处,脚上的是在大脚趾根部那里)上行,经过脚内踝前面的商丘穴,上行至小腿内侧,沿着小腿内侧的胫骨后缘行至脚内踝上八寸,在此处交出肝经之前,绕过膝股内侧的前边至冲门穴,进入腹部(在这里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四个穴位),继续向上通过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夹食道旁(此处有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四穴),与舌根相连,散布于舌头之下。

脾经的支脉从胃部分出后,向上通过膈肌,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注入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脾经这条经脉连接着脾与胃,与心和肺也有直接联系。

“化”气调养

练习云法,要增强气感,在吸气时应尽量向上抬腿,暗示清气上升,脚尖要用力绷直向下,并意守隐白穴,将更有利于得气。隐白穴的白,为肺之色,气也,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所以,意守此穴,可增强气感。

另外,练习云法时要增强气感,还要使手、眼、头、腿、呼吸和意念都配合好,在最开始练习时,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分解动作来逐一练习。

首先我们可以自然站立于地面,或者坐着也可以,练习手、眼、头与呼吸的配合,目光随着手转动,头随之也转动,吸气的时间较短,呼气的时间尽量延长,而且吸气宜快,呼气尽量缓慢,并默念“呼”字,当熟练之后再配合迈步。迈步时要注意重心的变换,掌握好平衡。

辅助经穴按摩

脾经上单侧21个穴位,其中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内侧面,另外10个穴位分布在胸部和腹部的侧面,首穴是隐白穴,末穴是大包穴。现在就给大家讲几个重点穴位,经常按摩,对于强身健体有绝佳的效果。

隐白穴:隐白穴是脾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2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能有效地缓解各种出血症状。比如女性血崩,不妨用艾灸隐白穴的方法来治疗,如果没有灸条,可以用一根香烟代替,将香烟点燃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5厘米处,每次可悬灸15~20分钟,直到隐白穴周围的皮肤发红发热时为止。灸完一侧之后,再灸另一侧,每天可以灸3~4次,等出血停止后,还可继续灸一两天,以便巩固疗效。

大都穴: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部的位置就是大都穴。这个穴位接受从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大都所行之气流还小,故称脾经荥穴。何谓荥穴呢?“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就像山溪细流。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荥穴”处的脉气还比较小。古人曰:“荥主身热。”所以,按摩大都穴,可以防治发烧、发炎、便秘等热病。除此,大都穴还是一个补钙的要穴,所以对中老年人来说特别重要。

血海穴:脾经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血海穴,它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的上角,我们可以这样去寻找它的位置,将掌心扶在膝盖上,大拇指以45°角斜放,在点按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就是血海。为什么叫血海呢?血海就是气血聚集的地方。男人主气,女人主血,所以血对女人来说非常重要。经常揉血海穴就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血证。脾经上几个重要穴位与其好处都在这里了,只要您把这些穴位掌握了,保证你的健康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