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家教智慧
10569000000018

第18章 寓言同真理

有四种人不可忍受:自大的穷鬼,谄媚的富人,好色的老人,没有抱负而对他的人民作威作福的领导人。

——犹太格言

爱邻如爱己,这是最重要的处世原则。

——拉比阿吉瓦

不要老是妄想坐在国王的餐桌前,你自己家里的餐桌更好,因为在家里你便是国王。

——犹太格言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兄弟,那么他便是个骗子。不爱他所看见的兄弟,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神的,也应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

——《约翰一书》

把你的同伴的名誉看得像你自己的一样宝贵。

既然一个人重视自己的名誉,那么他也应该重视他的同伴的名誉。既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名誉不好,那么他也不应该希望他的同伴的名誉不好。

——《塔木德》

大多数犹太人将学习和接受教育视为终生目标。尽管犹太人是个爱“钱”的民族,那只是生存的需要。在犹太人心目中,商业的成功和家产的丰厚,并不足以引以为荣。相反,他们更愿意有一名亲戚或长辈是拉比或学者。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犹太小镇,那里的居民虽然难保温饱,却依然苦读犹太圣经。一天,当地的军队在镇上列队前进。在军乐队的鼓声下,士兵们肩挎步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接着,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高级军服,腰佩利剑,肩章耀眼,满脸自豪,不可一世。孩子们难以安静,拉着父亲的于上街观看。在威武的锣鼓声中,父亲对孩子说:孩子,不好好学习,结果只能像个将军!

正因如此,犹太人才被称为一个爱学习的民族,一个有智慧的民族,他们的处世艺术中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超凡的智慧。

不妨看几则笑话:

大象种种

几年前,一位哈佛大学动物学教授让他的研究生写份关于大象的论文,其中好几个是外国学生。

一个德国的学生写的是《大象研究参考书目导论》。

一个法国学生写的是《大象的爱情生活》。

一个英国学生写的是《猎象》

一个美国学生写的是《如何驯养更大更好的大象》。

班上也有一位犹太学生,他写的则是《大象与犹太问题》。

正中靶心

一次,艾黎扎拉比对他的朋友——布泊农的拉比说:“告诉我,扎蔻博,你怎样才能发现和这个世界上每样东西都相称的比喻呢?”

这位布泊农的拉比回答道:我借用一个比喻来告诉你我运用比喻的方法吧。有一回一位贵族送他的儿子去一所军事院校去学习射击。五年之后这个儿子学会了全套的射击技术,他表现出色,获得了一个学位证书和一枚金质奖章。

在他毕业返回家乡的路途中,他停下来在一个小村庄歇脚。在那里他发现有一面墙上有许多粉笔画的靶子,每一个靶子正中都留下了一个子弹孔。

这位年轻的贵族充满惊奇地看着这些靶子,心想世界上有谁这么了不起,能够百发百中?他是在什么样的军事学校里学习的,他这样高超的技艺不知获得了怎样的奖章呢!

满心狐疑了老半天,他终于发现了那位神枪手。令人惊奇的是那只是个犹太小孩,赤着脚,衣衫褴楼。

“谁教给你这么好的射击技巧?”年轻的贵族问孩子。

孩子答道:“我是先朝墙上射击,而后拿粉笔在弹洞周围画上了靶子。”

“我做了同样的事,”布泊农的拉比满脸含笑地总结道,“我没有给那些特别的事物寻找相应的比喻,而是相反地,每当我听到一个好的比喻或是一则智慧的故事,我就把它记在心里。迟早我会找到一件合适的事情能通过它来揭示道德教训。”

寓言同真理

都伯灵的一位拉比克瑞兹,曾被问到为什么寓言对人们有那么大的劝慰力量。这位拉比回答道:我用一个寓言来给你解释吧。

有一回真理在街上逛来逛去,光着身子,就像他妈妈刚生出他时的那种样子。自然谁见了他都躲开他,因为害怕而把他拒之门外。任何人一见到他就马上害怕地逃掉了。

正当真理忧心忡忡地想着这些麻烦,走过了一条又一条街时,他碰见了寓言。寓言愉快地穿着漂亮的衣服,悦人眼目。他问真理道:“这是怎么一回亨?你为何赤身裸体地在大街上徘徊,还那么愁眉苦脸的?”

真理难过地摇摇头回答说:“好兄弟,我的生命真犹如日薄西山了。我已经变得那么老而表弱了,人人见了我都要躲开啊。”

“你说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寓言说,“人们不理睬你是因为你老了。你试试带上我,我可不比你年轻。事实却是我越老越有魅力。让我告诉你这个秘密吧。人们不喜欢事情太直露,太平淡了,他们更喜欢多一点儿装饰和趣味性。就是这样的。我借给你几件我这样的漂亮衣服,你很快就会发现人们是这样地接受你了。”

真理听了他的建议,用寓言的悦目的衣服把自己打扮起来。哦,事情发生了大转变!人们不再躲着他而是热,比地欢迎他。从此以后,真理和寓言被看做不可分离的好伙伴,相亲相爱到永远。

在犹太人的语言中,“希伯来”的原意是“站在对岸”,亦即站在隔一条河的地方,或是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或合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从而立足于社会。犹太教最痛恨的是偶像崇拜,因而从不盲从权威,再加之强烈的生命意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很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