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育:准妈妈健康宝典
10566500000019

第19章 应对孕晚期不适

解决孕期便秘

便秘经常困扰怀孕的女性,尤其是孕晚期的准妈妈。便秘甚至会影响人的生活和情绪。有没有预防和改善便秘的方法,让准妈妈们过一个通畅的孕期呢?

怀孕后容易出现便秘

怀孕后,准妈妈身体内激素的变化、运动量减少、体内水分减少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3天不排便就是便秘了。但有些人即使只有一天不排便,也会觉得肚子胀得慌,很痛苦,这也是便秘。

便秘会增加肠内的毒素,不利于肌体代谢,影响身体健康。不能任其发展,如果已经超过5天不排便就要到医院就诊。

便秘对胎儿的影响

不过,胎儿在妈妈便秘的时候不会感到痛苦。因为胎儿生活在羊水里,羊水可以缓冲各种压力,保护胎儿不受伤害。但是妈妈便秘时难受的感觉和烦恼会对胎儿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人担心,便秘时如果用力排便会不会导致胎儿降生?其实只是憋气用力是不能够生下孩子的,虽然憋气会增加腹压,但是因为时间短,对胎儿不会有影响,一般也不会触动分娩的开始。不过,有便秘憋气时发生破水的情况,原因很可能同感染有关。

缓解便秘的食物

含有大量食物纤维的食物或饮料

海藻类、薯类等富含食物水溶性纤维的食品不仅能够提高小肠的吸收速度,并且能够把胆固醇也一起排出来。贝壳类、豆类、根茎类、菌类等富含的不溶性食物纤维是最佳的肠内“清道夫”。其他含有食物纤维的食物:纳豆、橄榄、菠萝等。

每天应该科学地安排饮食,选择两种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搭配进餐。

酸奶、乳酸菌饮料

其中含有对身体有益的乳酸菌,对肠的活动是很有益的。特别是在酸奶中含有的乳清,会增加乳酸菌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保持肠道的蠕动,顺利排便。

含双歧因子的食物

双歧因子能显著增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准妈妈可以适当饮用添加了双歧因子的酸奶、孕妇配方奶粉等,有效抑制有害菌,促进肠胃消化、吸收,提高孕期母体的免疫力。

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保护胃肠神经,促进肠蠕动,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1,可以帮助预防便秘。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粗粮、麦麸、豆类和瘦肉等。

帮助预防便秘的生活习惯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尤其是早晨最好空腹喝1杯淡盐水。

早餐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

每天最好是在固定的时间排便。

每天坚持在特定的时间运动(比如散步)能够促进肠胃规律的运动,保证排便正常。

洗澡能使体温升高,并促进肠胃的运动,还能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便秘的准妈妈可以尝试,但一定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

漏尿?尿频

在孕期,经历过尿频的孕妇约占90%,经常出现漏尿情况的也占到了40%。膀胱位于子宫的前侧,怀孕期间子宫变大,在它的压迫之下,膀胱的容量就会变小,因而产生尿频。另外在打喷嚏、大笑的时候,腹肌产生的压力压迫原本容量就小的膀胱,于是出现漏尿也是很正常的。分娩之后一段时间是能够自然恢复正常的。

缓解方法:“骨盆底肌肉运动”

坐在椅子上,将两手的手掌压在屁股下面摸一下会发现坚硬的骨头。这骨头与骨头之间的就是骨盆底肌肉了。盆底肌肉运动要点是:

仰卧着将两腿微微打开,用手指接触肛门边缘(肛门括约肌),收腹同时收紧肛门。这时如果肛门边缘变硬,骨盆底肌肉也就同时得到了运动。

站立时两脚分立与肩同宽,手扶桌子,头略微上抬,或仰卧屈膝,膝间距一拳,将手置于腹上。收紧肛门、阴道、尿道,一边呼吸一边将气提至胃部。默念3~5个数放松,恢复至原来状态。反复做5次。如果仰卧感觉不好的话,马上停止运动。

TIPS:特别提示

及时去厕所。如果有排尿的需要时,要及时去厕所;在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即便没有强烈的尿意,也要去厕所排尿。如果去了厕所但是排尿很少,可以补充水分来促进排尿。

漏尿情况下要注意保持卫生,经常更换内裤。每日清洁,保持干燥。

尿频或漏尿基本上是伴随每一个准妈妈的生理现象,通常状况下不需要问诊。但是在排尿时感到疼痛、有残尿感或出血等情况时,则很有可能是出现了膀胱炎,需要尽快就医。

盆区痛

准妈妈经常会有些“腰酸背痛”,特别是肚子和屁股这两个部位经常会有些不适。其实,这些往往都是骨盆和它周围的区域出现了问题,我们把这些部位统称为盆区。

怀孕后,盆区关节会发生变化。为了让宝宝尽可能顺利地通过骨盆,母亲体内会产生一种耻骨松弛激素,它可以软化骨盆内的韧带。韧带松弛会导致关节比没有怀孕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位置的移动,进而导致疼痛。

疼痛经常出现在一侧,而且可能集中在臀部区域。疼痛有时会从一侧突然转换到另一侧,或者伴随着背痛,也可能是臀部或者腿后部往下的方向会感到剧痛。

引起盆区痛的五个原因

(1)盆区骨关节疼痛。这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并不是很厉害,一般只是感觉到腰酸。通常发生在孕中期到孕晚期。与怀孕后韧带松弛有关,是孕激素分泌导致的后果。可通过补钙、晒太阳和适当的运动缓解疼痛。

(2)耻骨联合分离。这种原因导致的疼痛非常剧烈,甚至疼得不能动。一般发生在孕晚期。应该及时就医。

(3)异常妊娠导致的疼痛。如果发生早产、流产或是妊娠合并发生消化道疾病、阑尾炎等,会感觉腹部有下坠感,有时会伴有疼痛。孕期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4)坐骨神经痛。是由于炎症或脊骨错位时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而造成的,疼痛从臀部向腿部延伸,有时伴有刺痛感。一般发生在孕中期,孕晚期可能会好转。大概有1%的准妈妈会在孕期出现坐骨神经痛。

(5)炎症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并不多见,一般发生在那些患有慢性盆腔炎或有过手术史的准妈妈身上。因为手术的伤口在怀孕后受到牵拉、导致黏连,所以会出现疼痛。一般发生在孕中晚期。

盆区痛一般不会影响分娩

一般的盆区痛极少会对分娩造成影响。可能的话,尽量不要仰躺着分娩,站姿或跪姿分娩都能保护骨盆关节,而且一般来说感觉会更舒服一些。如果选择坐着分娩,那就尽可能坐直,以便于两腿分开。

减轻盆区痛

不要挤压任何痛点。如果某个部位疼痛,尽可能不碰它。

每次的运动量要小,但要经常运动。

起居要有规律,可以侧躺,也可以在背部得到较好支撑的情况下适度坐直,这些姿势都有助于缓解疼痛。

避免仰躺或者瘫坐,尤其不要让腿伸直。

不要举重物或者推物体,在超市推手推车可能会导致特别疼痛。穿衣服(如短裤或长裤)时,要坐着穿。先把裤管套到脚上,然后站起来穿上。不要试图站着穿裤子或裙子。

有时候睡在软一点的地方会感觉好一点。可以在褥子下面垫上一床羽绒被。

要经常变换姿势。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尤其是看电脑或电视的时候,应该每隔45分钟起来活动活动。

进行有规律的骨盆底部肌肉练习和下腹部锻炼,有助于减少怀孕对背部和骨盆造成的压力。

治疗剧烈的疼痛

如果经常发生盆区痛,可以带一个能起到支撑骨盆作用的腹带。大约80%的准妈妈在使用腹带之后疼痛症状会有明显改善,而且只要需要,可以长期安全地佩戴它。

锻炼,特别是锻炼腹部和骨盆底部的肌肉,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提高骨盆和背部的稳定性。运动的时候,动作要轻柔。

睡眠问题

据统计,到了孕晚期,78%的准妈妈经常半夜醒来,甚至失眠。睡不好的原因主要是肚子大、胎动、子宫收缩、尿频、腿抽筋、精神紧张等。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准妈妈肚子越来越大,躺着都很难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因此经常睡不好。另外,膀胱被变大的子宫压迫引起尿频,准妈妈夜里才会多次醒来。有时候,肚里的小宝宝“狠狠地踢一脚”也会让妈妈醒过来。临近分娩的日子,准妈妈还会被子宫收缩的力度唤醒。

这个阶段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睡不好,无法很好地恢复体力,准妈妈就会变得更加辛苦。连续的失眠还会使体内的生物钟紊乱,甚至会影响到产后的睡眠。

准妈妈好睡DO和DONOT

DO注意补钙

孕晚期体重增加更多,为了支撑一天天变大的肚子,腿所承受的负担也在加大。睡眠中腿抽筋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怀孕期间运动不足,导致肌肉不能很好的收缩,还有就是母体的钙成分被胎儿吸收导致母亲缺钙。应该持续补钙,不一定只是吃钙片,富含钙元素的日常饮食是最佳的选择。

DO规律生活

为了获得良好的睡眠,有规律的生活是最基本的。度过痛苦的妊娠反应时期之后,要保持一定的起床和就寝时间。每天要保证8个小时睡眠。如果白天精力充沛,尽量不要午睡,即使午睡,时间也不要太长。晚饭后尽量不要小憩,早点上床休息。

DO卧室要昏暗、舒适

安静的环境更加容易使人入睡,所以在睡觉的时候关掉电视和音乐,拉上窗帘,让卧室里昏暗一些。室温夏季时在25℃左右,冬季在20℃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温度;湿度在50%左右比较适合,冬季请使用加湿器。随着肚子一天天变大,侧卧的姿势会比较舒服一些,因此,可以换成稍稍高一些的枕头,这样可以减轻脖子和肩膀的负担。另外,为了预防腰痛,最好睡硬一些的床垫。

DO沐浴阳光

白天晒太阳,傍晚开始到夜里人体就会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是诱发睡眠的激素,可以帮助促进睡眠。

DO适度运动

准妈妈应该适时地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如散步、做孕妇体操等。最好不要选择晚上进行运动,晚上运动会使体温在睡前也不能够凉下来,有可能使睡眠恶化。下午是比较合适的锻炼时间。不过,不要过分要求自己,选择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时候进行运动是最好的。

DO洗微温浴

怎么也睡不着时,洗澡是最有效的。但水温不要过高,38℃~40℃的温水是很好的。

DONOT安眠药和酒精

不能随意使用安眠药。另外,睡前饮酒也是应该绝对禁止的,哪怕只是喝一点点。酒精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都不好。因失眠而导致痛苦的时候,请及时就医。

远离妊高征

5%~10%的准妈妈会遭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并因此危及自己和胎儿的健康。为此,准妈妈要积极地做好自我监护,有效预防这种疾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特有的一种疾病,往往发生在妊娠24周后。最常见的症状有血压增高、水肿、蛋白尿,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眼花、胸闷、甚至抽搐和昏迷。高血压引起的全身血管痉挛,使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严重威胁着母亲和胎儿的生命。胎儿会因胎盘功能减退而出现发育迟缓,导致早产和未成熟儿,严重的还会胎死宫内。新生儿常因严重缺氧、宫内发育迟缓而成活率极低。

准妈妈们应该按时接受正规的产前检查,尤其是妊娠36周后,每周测量血压、体重、化验有无尿蛋白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头晕等症状。经过定期的产前检查,发病率有明显下降。

除了产前检查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准妈妈保护自己,不受妊高征的打扰,比如体重监测、数胎动、听胎心等。

保证营养

如果准妈妈营养不良,患有低蛋白血症或中重度贫血,那么她得妊高征的几率就会增高。因此,准妈妈在孕期应增加营养,尤其应该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叶酸、钙、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食物,并要减少脂肪和盐的摄入。从妊娠20~24周开始,每天补充钙剂2克、维生素E100~200毫克,有利于减少妊高征的发生。

最佳睡姿:左侧卧位

避免子宫压迫下肢静脉,增加血液排出量,减少浮肿,增加子宫、胎盘和绒毛的血流量。

使右旋子宫转向直位,有利于胎儿发育,减少胎儿窘迫和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避免子宫对肾脏的压迫,使肾脏保持充足的血流量,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妊高征。

如果得了妊高征

轻度的妊高征:一般不用住院治疗,但应减少劳动量,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每天在家休息至少10小时,每天监测血压,数胎动,每周至少经医生检查两次,如果自己监测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进行咨询或检查。

中重度妊高征:如被确诊为中重度妊高征则需进一步住院治疗。妊高征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指胎儿娩出前,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剥离,导致胎儿的血液循环部分或全部中断,造成胎儿窘迫甚至死亡。若不及时就诊,准妈妈会出现大出血、血不凝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亲生命,因此孕期出现阴道出血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

TIPS:需要特别小心预防妊高征的状况

年龄超过35岁的准妈妈。

双胎妊娠的准妈妈。

超重。

营养不良。

精神易紧张。

运动过度、工作强度大。

妊娠前有高血压及其他合并症。

与气候变化关系也很密切,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情况下易于发病。

前置胎盘

在正常情况下,胎盘应附着在子宫的前、后及侧壁上。如果胎盘附着在子宫颈内口的边缘,或像小帽子那样盖在子宫颈内口的上方,即被称为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易导致妊娠出血

妊娠期间,特别是孕晚期,随着胎儿体积不断增大,子宫下段逐渐伸展。但附着于子宫下段的胎盘并不具有伸展性,此时部分胎盘会从附着处剥离,导致出血。随着子宫下段的不断伸展,出血会反复发生,出血量也会越来越多。

分娩时,由于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组织薄而脆,易导致撕裂出血。

产后,由于子宫下段收缩力弱,产后胎盘不易完全剥离,会引起产后出血。由于反复出血,孕、产妇常合并贫血,致使抵抗力低下,引起产后感染。

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前置胎盘反复出血,容易引起早产;前置胎盘的早剥、受压可致使胎盘缺血缺氧,易引起胎儿宫内窒息;又由于胎盘占据子宫下段的位置,妨碍了胎儿头部进入产妇的骨盆入口,以致胎位异常。

前置胎盘可以预防吗?

至今还没有预防前置胎盘的可靠方法,但如果针对该病的发病原因,积极避免因人流术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就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据统计显示,连续两次以上发生前置胎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有过该病史的准妈妈也不必过分担心会再次发生。

一旦被确诊为前置胎盘后,准妈妈应严格遵守医嘱,注意休息、定期检查。

要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引起宫缩。

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和外阴清洁。

在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高维素食品,如鱼、肉、禽、蛋、猪肝、新鲜蔬菜、水果等。

如有腰酸、下腹坠胀,阴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