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恩:孝敬父母一定要做的事
10564800000038

第38章 我们必须看的几部书籍

一位哲人说过:宙斯的儿子安泰力量永不衰竭,就是因为他的双脚立在他的母亲——大地的身上。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描写父母之爱也就成了文学中的一个传统主题。下面我们就介绍几部这方面的优秀作品。先来看看冰心的两部诗集《繁星》和《春水》。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歌颂大自然、童心和母爱,是冰心创作的永恒主题。这两部诗集就是冰心“爱的赞歌”。冰心善于用清新的笔触来表达细腻的情感,诗中的意象大都明朗、宁静,萦绕着温馨的气氛,闪耀着智慧的灵光,读来隽永、亲切,如《繁星》中的几首小诗:父亲啊!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七十五)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一百零二)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怀里。(一百九十五)这些小诗都轻灵而蕴藉,体现了冰心的创作风格。除了对爱的歌颂,诗集中还融入了作家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将深刻的哲理寓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很适合我们阅读。读冰心的小诗,就像徜徉在大海里,而诗人描写亲情的那些文字,是其中最温暖的一片海域。从冰心的小诗中走出来,我们来看看另一本书,书名是《因为我是妈妈》。这本书不是专业文人的创作,风格比较接近纪实文学。书的作者卢尔慧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一个母亲如何把患脑瘫的儿子送进大学校门的经历,她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母亲。在这本书里,作者讲述了自己十八年如一日,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养育病残孩子的艰辛历程。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精神压力,独自摸索出教育儿子冯聪的特殊方法,最终使他成为一名大学生。面对人们的追问、赞叹,以及后来的荣誉,她只说了一句:“因为我是妈妈。”书中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卢尔慧在生活的艰难、精神的重压和别人的嘲弄面前感到屈辱,感到筋疲力尽。一天和儿子在水边,突如其来的绝望使她想一死了之,她扎进水里却怎么也沉不下去,回头一看,在游泳圈里的儿子正用小手拽着她的衣襟。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想到过轻生,而是用自己永不枯竭的爱浇灌儿子幼小的生命。读这本书,我们不仅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还看到了儿子冯聪是怎样艰难地跋涉着自己的人生路,同样是成长,他付出的代价也是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在为母爱感叹的同时,我们也会思考人生和苦难:如果是我,我会如何面对,我有那样的勇气吗?我有资格抱怨和放弃吗?和父母的付出相比,我所谓的苦难多么微不足道。书中也写到了人情冷暖。虽然也受到过嘲笑和诋毁,但更多的是关爱和帮助,作者向那些在危难时刻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全书的语言质朴,是一位善良的母亲从心底流出来的文字,最本色,最贴近心灵。在文学的殿堂里,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父亲、母亲形象。国外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高尔基的《母亲》,还有杰克·伦敦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白牙》;中国有老舍的《月牙儿》,梁晓声的《父亲》《母亲》,值得一提的是沈丛文的小说《边城》中“爷爷”的形象,他虽然不是主人公翠翠的父母,但他一手把翠翠养大,付出的爱丝毫不逊色于父母的给予。读书是件快乐的事,用这种安静的方式体验亲情,在文字编织的充满温情的世界里感悟生命,学会感恩,让感恩的情结融入灵魂深处,和岁月一起向前延伸,描画出一幅美丽的人生风景吧。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首诗是冰心1923年出国留学途中在海上写的。当时诗人面朝大海,以赤子之心,写下了盛满思念的《纸船》。从孩提到成人,诗人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远涉重洋去异国求学,诗人对温暖的家和母亲实在难以割舍。在诗中,诗人想借“纸船”遥寄自己对母亲的眷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诗境,令人为之心动。在离开家的时候,也试着写首这样的小诗,来感动自己、感动父母吧。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的这首诗有很深广的内蕴,质朴真挚的文字很容易渗透进读者的内心。第三小节那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曾让几多游子潸然泪下。对故乡的思念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父母、对亲人的思念。这首小诗把“乡愁”的诸多滋味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孝亲”是中国人的传统,穿越历史云烟,这份情怀一直在文人笔下汩汩流淌着。“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孟郊的这首写在唐代的诗依然能打动我们。打开一本书,品味一颗心,感动于一份历久弥新的情怀,那就是——感恩。

在光和影的世界体验亲情的另一种滋味,在深深的触动里回望自己的来路:成长的季节冷暖交替,只有父母注视我的目光,是我生命中永恒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