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恩:孝敬父母一定要做的事
10564800000019

第19章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及时表达感恩之情

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一样,不能只在心里生根发芽,也需要说出来,也需要身体力行。只有表达出来,经历阳光雨露,爱的种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文人都在作品中讴歌自己的父母,但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在父母逝世后寄托哀思。他们在诗文中追述先人的事迹,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的沉痛悼念,其心之拳拳、情之切切,令人动容。遗憾的是,即便是洋洋洒洒千余言,即便是感动了无数读者,父母也不能泉下有知,体会到这份深情了。这种心痛让人抚之怅然。不要总以为父母会陪我们走很长的路,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向父母表达爱的机会。让父母知道我们深爱着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将心比心”,父母与孩子之间也需要换位思考。想想看,我们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中,从和朝阳一起苏醒到伴着繁星入睡,虽然我们不一定在父母的视线之内,但我们一定走不出父母爱的范围。这份宽广的爱,站在父母的立场是辛劳,站在孩子的立场是幸福。父母之爱就像离弦的箭,总是那么迅速又义无反顾,我们的爱也不应该犹豫、退缩。告诉父母我们的爱,每一天都是良辰吉日。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表达爱也要及时。生活是爱的容器,父母的爱就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渗透进我们心里的,我们也不可能脱离生活,一味地高喊如何爱父母,这是靠不住的。虽然语言在表达爱时至关重要,但爱的行为更直观,更实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劳累;常和他们聊天,说说学校里的趣事,让他们更接近自己的世界;看电视时选他们喜欢的节目,让他们在短暂的休息里尽量地放松;给他们削个苹果,剥个橘子,在递过去的瞬间,会看到他们满足的笑意,也会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融融爱意就在这细小的举动间流淌、浸润。

幸福的极致是一种宁静的心灵体验和契合,它往往来自于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非刻意的追求。让父母知道我们的爱,说出来固然是好的,行为的诠释就更显体贴。爱要说,爱要做。因为有了爱的表达,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父母感到欣慰。而当爱的传递成为一种习惯,那眼凝聚着我们生命力的“爱之泉”才不会枯竭,永远水量丰沛,永远生机盎然。妈妈,我爱你她是一位性格倔犟的母亲,她的六个儿女都挨过她的打骂和责备,都对她怀有不同程度的抱怨,她和孩子的关系也因之很疏离。有一次她和小女儿发生争吵,她在一怒之下说:“你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话音刚落,和她一样倔犟的女儿头也不回地甩门走了,响亮的摔门声重重地砸在她心上。小女儿回来时已经是七年以后了,坐在轮椅上,被推到母亲面前。在一场车祸中她伤到了头部,智力只相当于一个婴儿,嘴里发着含混不清的音节。当她意识到女儿已经不认识她时,眼泪瞬间淌在她布满沟壑的脸上。这是儿女们第一次看到母亲流泪。她和孩子们商量给小女儿治病,孩子们说:“妈,别费劲了,医生都说没希望了。”她把桌子一拍,只说了一句:“少费话,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此,她担负起了照顾病人的全部责任,带着小女儿四处求医。那一年她六十三岁。为了负担昂贵的医药费她花光了所有积蓄,最后把房子也卖了。孩子们几次劝她放弃,都被她打了出去。也许是她的坚持感动了上苍,小女儿的病渐渐有了起色,知道要东西吃,嘴里发出的音节多了,也清晰了。一次喂女儿吃饭时,她看到女儿在流眼泪。她直愣愣地盯着女儿,女儿的眼神还有些涣散,嘴唇不住地颤抖,最后终于张开了,声音很微弱,但字字都落进她心里,女儿说:“妈妈,我爱你。”她扔掉手里的饭碗,和女儿抱头痛哭。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这样执著,不计代价永无止境地付出。也只有父母的爱才能创造出如此美丽的生命奇迹。女儿说的那句“妈妈,我爱你”,对母亲来说已经足够了。

你让父母知道自己对他们的爱了吗?如果没有,现在就行动吧。现在就做教古代文学的穆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鼻子上架着一副非常老旧的眼镜。他为人和蔼,脸上总挂着微笑的表情。在学生们看来,他是位学识渊博的长者,最具儒雅之风。他每个周末都在小礼堂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课,像《长恨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繁密情思、豪放背后的苏轼、沈园的爱情等等,每堂课都座无虚席。冬天的晚上很冷,很多人选择在宿舍里看书或与舍友“舌战”,也有很多人选择去听穆老师的课。晚上七点,小礼堂里坐满了人,连窗台都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七点十分了,穆老师还没有来,七点半了,还没有来。大家渐渐没了耐心,有人退场,有人议论:“不会出什么事吧?穆老师从来不迟到的。”“会不会是临时取消了,咱们不知道?”“不能吧,来了这么多人,难道都不知道?”“学生干部已经去找了,就快有消息了。”正说着,只见穆老师推门进来了。他的头发有些乱,抱在手里的几本讲义也不如平常整齐。当他走上讲台,放下手里的书,同学们面对面时,他胳膊上的一段黑纱赫然映入无数双眼睛里,礼堂里没有一点声音,大家的心沉了下去,气氛在瞬间冻结了。穆老师面色凝重,或者说是悲伤,他缓缓地开口:“对不起,我今天迟到了。咱们上课吧。今天要讲的是古诗中的飘零意象。”他说话时显得很困难,像是在努力克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只写了“飘零”两个字就停在那里,很久没有转过身,也没有继续往下写。坐在前排的同学看到他的身体簌簌地颤抖。“老师哭了。”有人小声说。“老师,老师。”有人轻声地呼唤。良久,穆老师才转回身,泪痕在他脸上一清二楚:“对不起,同学们。我刚参加完父亲的葬礼,从老家赶回来。我和父亲几年没见面,因为一次激烈的争吵我们都不肯先让步。我早就想回家看他,却又一直给自己找借口拖延,以为以后有的是机会。就因为我的固执,我竟然,竟然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他的声音突然间苍老了,那深深的追悔和悲哀让每个人动容。沉默了一会儿,他继续说:“我已经不能挽回什么了,余生也只能在追悔中度过。希望我今天的痛苦能打动你们,如果有人正在和父母‘冷战’,或者想跟父母说声‘对不起’‘谢谢’,请你们马上去做。这是我多么奢望却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下课吧,现在就去为你们的父母做些什么吧,现在就做。”穆老师一步一步地走出大家的视线,那身影无比悲哀。又到了上课时间,小礼堂里挤满了人。穆老师准时来了,那块黑纱还留在他的胳膊上。“起立!”随着一声喊,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站起来,穆老师一愣,“鞠躬!”又是一声喊,大家齐刷刷地把腰弯成了九十度。穆老师继续保持着惊讶的表情。这时,最前排的一个男生说:“老师,请接受我们的敬意。上周我们很多人都回家了,实在不能回去的也打电话、写信了,我们终于向父母说出了积压在心里的话。那天晚上,是您用自己的悲哀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幸福,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谢意。”穆老师很激动,用颤抖的声音说:“大家请坐。”然后摘下那副老旧的眼镜,不停地擦拭着。一个中年人的悲哀唤醒了众多年轻人的心。可我们为什么非要目睹了别人的悲哀才有所醒悟呢?现在就做,别让爱迟到。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爱的表达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管用什么方式,请让父母知道你爱他们。对父母而言,这绝对是最好的礼物和莫大的安慰。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感恩也要从小事做起,一朝一夕,一点一滴,随着岁月的累加,我们付出的爱会越来越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