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1056200000330

第330章

晟济道:“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总是你对姵儿疼爱的多,小孩子都是这样,谁对他亲,他就和谁亲近,你可不要胡思乱想的。”郡王妃虽然点头称是,这件事情倒也成了自己的一个心事。想到这里,郡王妃吩咐身边的小丫头道:“去把姵姑娘的奶娘叫来。”小丫头答应着下去。一会的功夫,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走了进来,施礼道:“奴才见过郡王妃。”郡王妃点点头,道:“今天喊你过来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问问姵姑娘的事情,我来问你,府里的人可有嚼舌头的,在姵儿面前说些有的没的事情?”

那奶娘吓了一跳,急忙跪下道:“禀王妃,我们再不敢的,都是遵守规矩的,那个不要命的敢在姑娘面前说些个闲话?没有的,绝对是没有的。”郡王妃道:“那我怎么看姵儿和姨娘不是多亲近,是不是你们说了什么了?”奶娘急忙道:“不是的。我们在小主子面前什么都不敢说的,倒是姨奶奶和姵姑娘说过,说是女孩子要端庄大方,不能任性的,而且一定要尊重嫡母,要自重身份,别让人家小瞧了才是。姵姑娘虽然小,也听了进去,对姨奶奶也是尊重的。每次见了都是站起来见礼的,姨奶奶谦让过,还是姵姑娘说,没有个自己的亲娘还要给女儿行礼的,那也太没有规矩了,被人知道是要耻笑的,娘亲就是娘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决不能瞧不起娘亲的,如果那样,真是人不人鬼不鬼的了,也不是大家小姐应该有的。”

听了这话,郡王妃不由得一阵心疼,道:“难为她这样小的孩子,今年也不过六岁,竟是这样的懂事,倒是让人心疼。”说着不禁落下泪来。为那个懂事的孩子。奶娘也不禁伤心道:“小主子虽然小,道理却是懂得很多的,现在又和小世子一起学习,闲下来的时候还和奴才学习针线呢。说……”说到这里,笑了笑。郡王妃道:“说下去呀,姵儿说什么了?”奶娘笑道:“小主子说,文采上要和婶娘王妃比,针线上要和母妃比,武艺上要和太妃比个高下呢。”

听了这话,郡王妃也笑了起来,道:“倒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怪不得每天缠着我学习做荷包什么的。原来还有这样的心思呀。你们都是姑娘身边的人,一切都要小心的,除了关心她的起居饮食,她的心事你们也要注意的,有什么事情及时的告诉我,若是有了什么散失,你们几条命也担当不起的。”奶娘急忙磕头。也是西宁王府积德行善,家规森严,奴才们都规规矩矩的,那姵儿姑娘又是个有志气的,长大后真的是文武双全,竟成了花木兰了。这是后话。

再说那郡王妃打发走了奶娘,困劲也过去了,看看时辰钟,也就起来了。一大家子的事情都在她的身上,倒是不敢偷懒。郡王妃来到外间,果然的外面有几个婆子等在那里回事。郡王妃坐下,喝了口茶,问道:“你们几个过来可有什么事情?”一个婆子道:“回禀王妃,刚刚卫大人家的公子卫若梅来报,卫夫人因伤心若兰公子的离世,恶疾缠身,今儿早晨竟然故去了。卫公子特来报丧。”

郡王妃点头道:“我知道了,这卫夫人病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嗯,去到账房告诉他们,准备相应的祭品,明日一早我就过去。张亮家的跟着我,再找两个伶俐些的丫头。”张亮家的答应着下去了。又一个婆子过来道:“王妃,安乐侯周家回朝来了,她们也下了帖子,说是后日摆酒唱戏呢,请王妃前去。”郡王妃接过赵军家的递过来的大红桃花帖子,笑道:“看这帖子,可是要纳妾呢,这也值当摆酒唱戏吗?”赵军家的笑道:“这个奴才也不好过问,只是听那人道,这个妾和我们府上还有些瓜葛。”

郡王妃一愣道:“这是怎么话说?”那婆子道:“王妃不知道,听说那少侯爷纳的妾就是原来荣国府的三姑娘,是醉仙阁的当红名妓,不知怎么的被那少侯爷看中了,说什么都要娶了家去,又是撒娇又是绝食的,那安乐侯也没有办法,只得依了他,还正儿八经的摆酒唱戏呢。”郡王妃笑道:“这可不热闹了,安乐侯昏了头不成,那贾探春可是太后下旨贬了的贱民,他这做不怕欺君之罪吗?”那赵军家的道:“这可不是奴才们该知道的了。”郡王妃笑笑,道:“好吧,准备一个份子,到时候派个妥当些的去就是了。”赵军家的答应着下去了。

郡王妃摇摇头,深为那安乐侯不耻,也想着贾探春的样子。嗯,那个丫头倒是个厉害的,成了贱民,又成了人人不齿的娼妓,竟然还是那样的如鱼得水,倒也是不简单的。不过当初她能勾结外人陷害黛玉,这次公然成了安乐侯府少侯爷的小妾,恐怕又要兴风作浪了。自己倒是要小心了。也要和晟济说说,让他写封信给晟灏他们,小心些总是好的。想到黛玉,郡王妃不禁觉得好笑,到西宁王府两年的时间,竟是变了很多,也淘气的很,竟和晟灏一起玩失踪的游戏。还记得当时大家回到府中,看到人走屋空,母妃可是最生气的。不过生气的理由,却更是好笑。

原来西宁太妃本来已经打算好了,等晟灏黛玉他们回来,没有了事情,自己就和西宁太王出去游玩,没想到竟让自己的儿子儿媳妇抢了先。太妃怎么能不恼。不过看到两大一小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太妃倒也不好说什么,每天的就和孙子孙女玩。不过铭儿姵儿虽然小,却都是要强的,每天里习文练武的忙个不停。尤其是铭儿,总是缠着爷爷学武功。姵儿也是个好的,缠着自己学针线,又缠着奶奶学武艺,每天还和铭儿上书房和下朝回来的父亲学习四书五经。每天这两个小人竟是忙得很。弄得西宁太妃总是埋怨孙子孙女大了就不好玩了。不过每天教的也是认认真真的,再不马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