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环境
10560500000007

第7章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理应和谐相处

1.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人们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以及利益的驱动,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低下,虽然有着自然本身的因素,但是过度砍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对其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黄河下游的河流演变与洪水泛滥,造成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的灾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科尔沁等地出现沙丘,正是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蔓延的恶果。不合理的砍伐,过度的捕猎,使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甚至绝迹。二三百年前祁连山“野牛出饮,数以千计”的情景,现在再也见不到了。大兴安岭的黑貂、麋鹿也已绝迹。我国林木种类丰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同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人人有责。

我国既然存在如此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就必须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大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物种,并建立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所以,人类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科学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2.何为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更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保护环境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如土地沙漠化、滥伐森林带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直接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环境效应的危害比直接危害更大。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恶果。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必须进一步整顿和治理,科学的规划。当然,环境污染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这些污染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事件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有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垃圾废物通过海洋漂移输送到国外,就是这方面的突出的问题。所以环境保护显得格外刻不容缓。

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必须了解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科学防治工业生产所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于城市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大型港口码头、机场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地质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合理进行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等,都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任务之一。我国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生态环境得到完善的保护。

3.什么叫生态系统,它可以分为几大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主要有的四个部分组成。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碳、氢、氧、氮、二氧化碳,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等。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3)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也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经过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

生态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即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组成。

(1)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有“绿色水库”之称。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海洋生态系统,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的生物种类与陆地上的大不相同。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中的动物种类很多,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动物中个体最大的蓝鲸,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

(4)湿地生态系统。人们通常将沼泽和沿海滩涂称为湿地。我国的湿地种类众多,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沼泽散缀南北。而且湿地常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被人们直接利用。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物种类较少,群落的机构单一。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据优势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4.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同时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万米至海平面以下1.1万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约100米的范围内。

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需要条件的是:

(1)能够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2)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4)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碳元素、钾元素、钙元素、铁元素、硫元素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的重要元素。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都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但是,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作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作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作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已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与和谐。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关心爱护你身边的生态环境吧。

5.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健康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发现的大约有200万种,命名的有141.3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这些以植物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前不久,专家们在紫杉树和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够从一株植物上发现杀死艾滋病病毒的植物成分。传统医学的医生依赖植物和药草治疗疾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人们也十分欣赏传统医学的疗效。然而,对入药植物和动物的收获也并不都是好事。实际上,对这些植物、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我们从地球的药柜中搜寻药物,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便大自然的药柜能够储存有医药的成分,和未来我们需要抵制新的疾病时制造新药的所需成分。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发电厂的空气污染来保证现代生活。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自动清洁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吗?你知道生物多样性帮助清洁空气吗?树和其他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由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产生的温室气体,然后还给自然纯净的氧气。生物多样性是这个世界的空气净化器。然而,我们持续不断地砍伐树木,把它们切开运往各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92种树木物种已经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我们已经砍伐掉曾经装点着地球的大约一半的树木。我们只顾砍伐而不管修复,如此已经伤害了地球的森林。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强迫某些特性的改变,顺其自然。这样,地球的肺才能呼吸得更舒坦些。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全球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物种高度丰富。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特有属、种繁多,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同时,我国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另外,我国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空间格局繁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6.生态失衡有什么后果?

近些年,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和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高科技的副产品——环境污染也随之而即,且日益严重,所以关于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日益关注的话题。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自然性灾害。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导致生态失衡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伐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且土地沙漠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如大气污染物会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会发挥补偿作用。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是脆弱生态系统的典例。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并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引起这个平衡被打破。

7.日益膨胀的城市垃圾

当今城市附近,特别是中等发达城市,往往被垃圾山所包围,城郊的垃圾堆放处,日益增多增高,城市垃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目前,全球城市产生的垃圾在逐年增长,原因是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垃圾在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城市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的人类用地,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半数以上被垃圾环带包围。第二是污染空气,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释放,严重污染大气。第三是污染水源。垃圾在堆放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物,并会将这些垃圾的有毒物质重金属溶解出来,这些污染物经过雨水淋洗,再流入田地或者渗入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第四是传播疾病,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通常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都是传染病产生的因素。第五是产生垃圾爆炸事故,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漏填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据统计,每年全球城市产生的垃圾至少在4.9亿吨以上。而发达国家每年生产的城市垃圾要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居各国之首,可年城市垃圾产量也居世界之首,仅纽约每天出产的垃圾就达2万多吨,纽约湾的斯塔滕岛是一个最大的垃圾场,这座垃圾山现已高达150米,成为美国东海岸的“最高峰”。约为2亿吨。美国每年有100多万辆报废汽车、500亿个罐头盒、300亿个玻璃瓶、2700多万吨废纸被扔弃于环境中,成为难以解决的公害。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幅增加,目前,我国人均垃圾产量达440千克,已经高于人均粮食产量。据统计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2万吨,现在北京市城周围30千米内已很难找到堆放垃圾的地方了。上海市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1万吨,近市区日产的生活垃圾,每天就高达8000吨之多,专用于堆放垃圾的场地总共有3000余处。随意堆放垃圾,严重污染着城市的大气、地下水和土壤,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8.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开发利用和过度剥夺,致使其开始向人类进行报复,环境的污染不仅是生态的危害,也是人类对自己的恶性危害。大自然的惩罚事件已不胜枚举,下面仅列出八例,以敲响人类环保意识薄弱的警钟。

(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至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除的有害气体和风尘在附近大量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死了六十个人,与此同时,家畜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即有人指出:“如果这一现象在伦敦发生,伦敦公务局可能要对3200人的突然死亡负责。”这话不幸言中。22年后,伦敦果然发生了4000人死亡的严重烟雾事件。这也说明造成以后各次烟雾事件的某些因素是具有共同性的。

(2)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日至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构成了严重的空气灾害。骤然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上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千米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制造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市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者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发生在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对人的呼吸系统损害严重,导致1961年哮喘病大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其中死亡十多人。

(6)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从而导致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种种事例足以让人痛心疾首。是的,高科技创造了现代化的文明,但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灭顶之灾”,因此,人类应该警醒了。因为地球仅有一个,那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9.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

被列入世界上污染之最的城市名单的一般是大中型城市,且是工业区矿产区或军事基地,也是国家工矿业的重要发展基地。人类为了无止境的经济利益,已经把城市亲手“规划”成不适合人居住的恶劣环境,这无异于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1)切尔诺贝利,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是世界上臭名昭著的污染大城市。铀、钚、放射性碘、铯137、锶和其他重核放射性金属都有在这里排放。这个城市在其放射性污染达到顶峰时期竟是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所引起的污染的100倍。为此,切尔诺贝利有13.5万人被迫撤离,导致城市30千米之内都成为无人区域。

(2)捷尔任斯克,俄罗斯。俄罗斯的捷尔任斯克有30万常住人口,同时这里也是冷战时期俄罗斯的化学武器生产基地。这里储备了大量的未处理完的有毒物质。这些成吨计算的有毒物质全排放到生活用水里,导致捷尔任斯克的死亡率一直高于出生率2.6倍。这也是一个人越住越少的城市。

(3)海纳,多米尼加。海纳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毒城。”这是一个仅有8.5万人口的小城市,但是却因“电池回收”地而出名。每年许多国家消费过的废旧电池都拿到这个没人管理的地方做简单处理。导致这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铅污染。唯一的好消息是,当地政府终于看清了该问题的严重性,正全力改进这里的环境。

(4)卡布韦,赞比亚。卡布韦是赞比亚第二大城市,拥有25万人口。但是那里也是一个铅锌丰富矿区。由于胡乱开采和疏于管理,致使那里的铅锌污染非常严重。据调查,那里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是美国环保署规定的5~10倍。

(5)拉奥罗亚,秘鲁。这里金属加工熔炼厂的污染泄露已经长达10年之久。当地人血液里的金属含量都比普通人高出很多倍。同时熔炼金属的燃料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也在当地形成了重度污染的态势,如今那里的土地已几乎种不出什么蔬菜来了。

(6)梅鲁苏,吉尔吉斯斯坦。梅鲁苏简直就是一个放射性物质垃圾厂,这里有近200万立方米的放射性铀矿等废弃物,它甚至威胁到整个费尔干纳盆地。尽管这里曾发生过巨大的爆炸,这可能消融去一些放射性物质。但是如今仍旧存在着196万立方米的放射性废物。放射尘污染是污染最严重的渊源,导致该地区长时间寸草不生,人类基因癌变。据悉,世界银行已经开始筹备一个项目,来减轻该地区的辐射污染。

(7)诺利尔斯克,俄罗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重金属熔炼厂,它的污染包括锶—90、铯—137和氢化硫。光是如此就足够它榜上有名了。此外,化学污染更是难于治理和排除。

(8)拉尼贝特,印度。拉尼贝特有三百万人口,这里是印度五大制革中心之一。皮革废弃物中的铬和其他化学物质污染了地下水源,据悉,每年有150万吨有毒物质排放到水里,如今这里的水已经严禁沐浴和饮用。

(9)鲁德纳亚,俄罗斯。这也是俄罗斯的一个巨型熔炼基地。这个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曾在这个仅有9万人的城市里熔炼处理过。据说已经没有植物能在这里生长了,其污染程度可想而知。且属于深度污染,重新恢复的难度极大。

(10)山西临汾,中国。众所周知,山西是一个产煤大省,临汾也是煤矿资源非常富足的地方。以煤、焦铁为主要产业链的重型产业结构,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的小煤窑,没有安保措施,胡滥开采。导致当地煤灰污染严重,人们几乎要窒息而亡。

10.“屋顶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

屋顶,素有城市建筑物“第五立面”之称。怎样开发“屋顶绿化”的问题已被国内外众多的园林专家和建筑界人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人们认为这与城市生态建设和抑制“热岛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屋顶绿化”目前在美国、西欧、澳大利亚等地区兴起,尤其“岛国”日本,寸金寸地,对这种空间绿化计划更为重视。而荷兰、意大利、新西兰等一些国家对农村的住宅屋顶进行绿色和生态相结合的改革尤感兴趣。

现代高科技为兴建“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人造轻量土壤、防水布及喷塑夹层防渗漏技术等。使用的肥料是混合肥料及厨房废料的混合物等。“屋顶绿化”还为一些公司、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以园林设计、建筑公司等为主,日本不少企业都在研究开发适合于“屋顶绿化”使用的土壤、器材及园林设计、绿化方法等。同时,这也能收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造“屋顶花园”有助于营造生态环境。如我国浙江省的金畈村,有一科技户曾建起了这样一座住宅楼:建筑时,先在地下建沼气池、过滤进、净水进;一层建猪舍、水泵房和副业生产房;二层为生活起居区;三层为学习、娱乐区;屋顶取消传统隔热层,按防渗要求施工后,培土层20厘米,建成高质量的“空中菜园”;屋顶四周墙体上方建槽填深土层,栽种柑桔和葡萄等果树,年产蔬菜和水果上千公斤。令人感兴趣的是,人畜粪便和副业产品加工下脚料及垃圾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供全楼照明及做饭炒菜使用;沼液通过泵房抽到房顶作蔬菜、果园的优质肥料。供水系统通过泵房几根不同用途的水管循环流通,整幢住宅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体系。这种楼居室冬暖夏凉,还能改善住宅周围的小气候,是一座真正的乡村“生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