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分类也各不相同。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外,还有阵雨、雷阵雨、骤雨、雨幡、泥雨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阵雨:下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我们称之为阵雨。
雷阵雨:和阵雨类似的一种天气现象,然而要比阵雨剧烈得多,属于大规模的云层运动,同时伴有放电现象。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但时间不会很长。和阵雨一样,雷阵雨通常发生在夏季。
骤雨:就是指很急、很大的雨,和阵雨相比,强度略大,时间也略短一些,一般为十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属于海洋气候地区的特点。
雨幡:雨幡多在积雨云、雨层云、高层云和层积云下出现,是雨滴在下落时不断蒸发、消失而形成的丝缕状悬垂物。因为悬挂在云底的雨滴或冰晶随风飘荡,很像是旗幡,所以被称作“雨幡”。这是雨雪在落地之前就已经被蒸发掉、从而形成空中降水的一种现象。
除了雨幡,还有雪幡,雪幡一般出现在卷云层中。
泥雨:主要是沙尘暴引起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春季的沙漠边缘地区。由于长期干旱,而且地表植被覆盖率小,当有大风来临时,地表的沙尘很容易被吹起,但由于沙粒较大,不易长距离移动,所以距沙尘较远的地区只看到大量的尘土而少见沙粒。如果在刮沙尘暴的同时出现降雨,尘土随着雨水降落到某地区,我们就说这个地区下的是“泥雨”。
连阴雨通常是指我国初春或深秋季节,连续数日甚至数月都出现阴郁连绵、见不到阳光的天气。它的主要特点是温度低、日照少、雨量不大。连阴雨的灾害主要体现在低温方面。初春的连阴雨,往往出现在水稻播种育秧时节,容易造成大面积烂秧现象;秋季连阴雨如果出现得较早,会影响晚稻等农作物的收成。秋季连阴雨过程与春季相似,只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地区不同,因而连阴雨发生的地区也和春季有所不同。有时又称梅雨、黄梅天。
由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我们称之为台风雨。这种台风带过来的雨,声势浩大,来势凶猛,一次可达数百毫米,有时可达1000毫米以上,常常给人类带来灾害。台风云系有一定规律,台风中的降水分布在海洋上也很有规律,但是登陆后,由于地形的摩擦作用,就不那么有规律了。台风雨的降水量常常很大,多属阵性。少则200?300毫米,多则在1000毫米以上。
知识小百科
与雨相关的其他说法
雨点:就是指从云中落下的小水滴,雨滴。
有一首很有意思的关于雨点的谜语:
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
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无数线儿长又细,上连天来下接地,线长不能做鞋袜,线多不能缝新衣。
雨幕:当雨点密密麻麻,景物像被幕罩住一样时,我们把它叫做雨幕。
雨帘:就是像垂帘一样稠密的雨线。
毛毛雨:毛毛雨大都出现在中纬度、低海拔地区,是指稠密均匀的微细液态降水。多数是从结构稳定的大气层中降落下来的,也有从雾中降落的,雨滴直径小于0.5毫米,难以用肉眼分辨降落情况。毛毛雨出现时多伴有雾,但与雾不同。这时候的能见度极差,严重影响航空飞行。
大雨点落地快还是小雨点落地快?
下雨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各种雨点落地的时候,是大雨点落得快还是小雨点落得快?有人说:“肯定大雨点落得快,因为大雨点重量大,受到的重力也大,速度当然就快了。”也有人说:“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轻的东西受到的阻力小,所以应该是小雨点落得快。”还有人说:“伽利略的实验已经证明,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它本身的重量没有关系,所以大小雨点落地速度是一样的。”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是有条件的,就是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落下速度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阻力是存在的,尤其是从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高空落下的物体,更要考虑阻力的存在。这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在物体刚开始下落那段时间内,速度越来越快,空气阻力也随着速度的加快而迅速增大;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空气阻力就增大到和物体的重力平衡,使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再增加,这时候物体就开始匀速下落了。这时的速度就叫“终极速度”。重量不同的物体“终极速度”也不相同,较轻的物体,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大一些,会早一些达到终极速度;而较重的物体,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小一些,会晚一些达到终极速度。同学们都知道,自由落体的速度和时间是成正比的,晚一点达到终极速度的物体,它的终极速度比早达到的要大,也就是说,重量越大的物体,终极速度越大。
由此可见,大雨点落地的速度比小雨点落地的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