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工降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兰茂尔。兰茂尔的一生都在进行有益的研究,但在科学上实现的最大突破还是人工降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和化学家射弗等人开始共同进行人工降雨的研究。
1946年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由于实验装置出现故障,装有人工云的电冰箱里的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兰茂尔只好临时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降温。当他刚把一块干冰放进冰箱时,奇迹就出现了:水蒸气立刻变成了许多小冰粒,在冰箱里飞舞着,人工云化为了丝丝飘雪。这一奇特现象让兰茂尔茅塞顿开:降雨的产生并不一定要有尘埃微粒,只要将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水蒸汽就会变成冰而降落下来。正是这一发现使得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后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本加特又对兰茂尔的人工降雨的方法进行了改良,他用碘化银微粒取代干冰,使人工降雨更加简便易行。由此可见,兰茂尔在人工降雨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降雨的发明,标志着气象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知识小百科
人工消雨
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为了保证开幕式不受雨水的影响,经批准,相关人员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进行了大规模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作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成功进行人工消雨的壮举。
人工消雨是通过在降水云团的上游地区采用大范围、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使天气系统的能量加速扩散,同时使得空中水滴快速形成,并且提前降落到地面。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使一些降水提前降落,这样一来,便可以保证预定的好天气。
消雨的原理其实和人工降雨一样,只不过是让本来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下的雨提前下而已。
此外,气象专家还通过向云层发射大量催化剂,使云层中的雨滴“长不大”,也就是说,让雨在避雨区域憋着不下,等过了避雨区再下。采取这种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消雨的目的。
目前,人工消雨技术面临的难题就是要确保人工消雨的精确性。否则,人工消雨很可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