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湖泊
10553800000012

第12章 千奇百怪

1.可怕的“杀人湖”——玛瑙湖

位于非洲中部喀麦隆的玛瑙湖,风景秀丽,犹如青山丛林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游玩。可是人们万万不会想到,这个迷人的湖泊竟然会是一个“杀人凶手”。

1984年8月16日,一群年轻人来到玛瑙湖游玩,可是当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嘴里和鼻子里都流出了血,已经全都死在了湖边,而此时的湖面上升起一团团的烟雾,并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湖水也泛起一片片的血红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经过科学家的考察,终于找到了这些人的死亡原因。原来玛瑙湖的湖水是分层的!

由于湖水各层的化学性不同,最深的一层含有大量碳酸氢盐,如有某种东西搅乱这种分层,就会使富含碳酸盐的深水上升,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于是湖面上就出现大片烟雾。湖底的沉积物中富含铁,当重碳酸盐分解为二氧化碳时,沉积在湖底的铁大量涌向湖面,湖面就变成了血红色。玛瑙湖平常都是很平静的,可是在它的湖底有一个火山口,偶尔会有轻度的地震,这就是分层被搅乱的原因。那些游客就是二氧化碳中毒窒息而死的。当人们了解这个事实之后,就给玛瑙湖重新起了一个恐怖的名字——“杀人湖”。

2.湖泊中的城市

在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边,有一片广阔的浅水区与大海隔绝,形成湖威尼斯,美丽如画的威尼斯城坐落在湖的中心。该湖湖长50千米,宽11千米,小岛密布,是意大利最大的湖。湖通过3个潮流通道与海洋交换水体和能量。因此,它传统上被分成3个水下盆地,每1个水下盆地对应一个潮流通道。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坐落在湖之中,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内小巷全是水道,靠小舟往来,素有“水都”之称。它是意大利东北部的重要港口,人口35万,177条大小河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把城市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威尼斯四周为海洋所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千米长的人工长堤与大陆连接,整个城市没有一辆汽车。

威尼斯城建于公元5世纪,10世纪开始发展,15世纪时成为意大利最强大的海上“共和国”,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威尼斯商人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其经济地位受到打击,逐渐衰落。1797年被奥匈帝国吞并,1866年成为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现在仍是意大利工商业中心之一,有纺织、造船、化工、食品、手工业等工业,尤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花边刺绣等著称。穆拉诺岛生产的玻璃料器工艺精细、色泽鲜艳,畅销国内外,被誉为“威尼斯之花”。

威尼斯是一座历史名城,每一座建筑都设计独特,即使最小的屋宇内,你也可以看见世界上最非凡的艺术家之作品,如乔尔乔内、提香等。全市共有艺术历史名胜450多处。其中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及巴洛克式教堂;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它东西长170多米,西边宽55米,东边宽约80多米,略呈梯形。南、北、西三面被富丽堂皇的王宫所环绕。圣马可钟楼高98.6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威尼斯全景。

其中最有名的是“里阿尔托桥”,位于市中心大运河上,建于1588~1591年,桥长48米,宽22米,高7.9米,是一座大理石单孔桥。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全市共有轮船、汽艇5000多艘。还有一种黑色小木船叫“贡都拉”,现有3400多艘。

3.鸟的乐园——青海湖

风光秀丽的青海湖中,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是群鸟聚会之所,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候鸟来此欢度盛夏,成为青海湖的一大奇观。在这里栖憩着斑头雁、棕头鸥、鱼鸥、燕鸥、鸬鹚、天鹅、黑颈鹤、赤麻鸭,以及玉带金雕等猛禽和百灵、云雀等各种小鸣禽。根据鸟类专家估计,这里禽鸟的总数多达十万只以上,而其中的鸟岛和孤插山又最为有名,因为在这两个岛上聚集的鸟类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0%以上。

鸟岛又名小西山,因鸟蛋遍地又名蛋岛。鸟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位于湖的西北部。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候鸟便成群结队地陆续到达青海湖,鸟群此起彼落,把整个小岛遮盖得严严实实。群鸟在这里择地筑巢产卵,到了5~6月鸟蛋遍地,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全岛。等到雏鸟相继出壳,这些幼鸟便跟在自己的双亲后面摇摇晃晃、叽叽喳喳,全岛热闹非凡。7~8月,秋高气爽,成群的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在草地上漫步。到了9月底,幼鸟的翅膀练硬了,西伯利亚寒流又逐渐南侵,岛上的群鸟便开始纷纷南迁。如此年复一年,鸟儿们过着有规律而欢快的迁徙生活。

除了鸟岛之外,还有孤插山,又名三块石,位于青海湖西南部,由礁石、碎石滩及沙埂组成。岛上植被稀少,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灰菜、牛尾蒿等,这里也是青海湖禽鸟聚栖最多的岛屿之一。还有海西山是鸬鹚的繁殖场所;表面均由沙砾覆盖的沙岛,是鱼鸥的栖息繁殖地;泉湾、那尕则为滩涂沼泽地,主要长有湿生植物苔草、杉叶藻等,除此之外,大天鹅及黑颈鹤等珍禽也生活在这里。

鸟岛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是专家学者研究考察高原鸟类的一个重要地点。这里水草丰茂、食物充足、阳光明媚,鸟儿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地生活,在这里繁殖着它们的后代。在离鸟岛很远的地方,可以听到那音色各异的鸟语,咿哑啁啾,好不热闹,这里真不愧是鸟类的天堂啊!

鸟岛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无数游人被壮丽的鸟岛风光和奇特的水禽生活所吸引,专程前来观光。为了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相关部门建立了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鸟岛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相信鸟岛会越来越美,鸟儿们也会越来越喜爱这片土地。

4.非洲怪湖——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也称为尼亚萨湖,位于非洲东部大断裂谷的南端。湖的中线、北岸和东岸形成马拉威与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的边界。南北长584千米,宽16~80千米,面积为29604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2米,靠近北端处湖水最深,达704米。北端两岸是林木覆盖的李文斯顿山脉、尼卡高原、维帕高地的陡坡。当地5~8月盛行清新的东南风。有14条常年河注入湖中,最大的是鲁胡胡河,湖水唯一出口是尚比西河的支流希雷河。

“马拉维”在当地尼昂加语中是火焰的意思,原指金色的太阳照射在湖面上,湖水泛起了一片火焰般的耀眼光芒,用作国家和湖泊的名称,则意为“美丽富饶的国土上有一个火焰般闪光的湖泊”。它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在马拉维湖周围,除南部外,三面山峦迭障,风景秀丽。

整个湖区位于裂谷地段,青山绿水,云蒸雾绕,好似浮悬在半空之中的一处仙境。深入湖区,仰望绝壁险峰,瀑布奔泻,银线飞舞;遥望湖湾水域,微波细浪,茫茫无涯。马拉维湖不仅风光旖旎,而且集多种佳景于一身:有的地方高崖环绕,惊涛拍岸,有的地方流水潺潺,特别是北部湖区,被誉为中南非洲最壮丽的湖光山色。加之湖区地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花草茂盛,因此自古以来便是非洲的旅游胜地,来这里的游客数不胜数。

马拉维湖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湖泊。据报道,上午9时左右,马拉维湖的泱泱湖水开始消退,直至水位下降6米多才终止;大约“休息”两小时,湖水继续消失,直至出现浅滩才逐渐停下来;4小时后,“退避三舍”的湖水络绎返回“家园”,使马拉维湖又恢复了原有的丰盈姿容;下午7时,湖水再次开始涌动,只见水位不断上升,直至洪流漫溢,倾泻八方;大约两小时后,马拉维湖才风平浪静。但是,马拉维湖的水位的消长并无一定的规律可循,有时一天一度,有时数日一回,有时数周一次,每次都是上午9时左右“故伎重施”,前后约持续12小时。该湖水位涨落有序的奇特现象虽经各国地理学家多年探究,然而至今仍未揭开谜底。

5.“魔三角”之谜

我国江西的鄱阳湖,古名彭蠡泽,为今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间有个神秘的三角地带,就是被称为“魔鬼三角区”的老爷庙水域。千百年来,这里翻沉了无数的船只,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弄不明白的怪谜,由此也引起了众多游客和专家的极大兴趣。

老爷庙是鄱阳湖水域的中心地带,据说,200年前有一颗巨大的流星坠落在这里,所以人们就把那座山叫作了“落星山”。1970年夏天,老爷庙一带水域曾经出现了一种特别神奇的东西。据当时看到这种东西的人说,那是种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怪物,它的模样就好像一个几十丈长的大扫把一样。有的人说,那个怪物好像是一条白龙。还有的人说,那怪物好像是个张开口的大降落伞,而且浑身长满了眼睛。尽管人们描述的形象大不相同,可他们都说那怪物出现时,天空中都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还伴随着一阵阵震耳的呼啸声。

“老爷庙”全年的大风(≥8级风)天数就有163天,平均2天多有一天大风,而周围陆地及南湖地带有时出现破坏湖面的水龙卷,把一条船卷起十多米高,摔成碎片,把另一条船从湖内卷到围堤外边。据调查,每年滨湖地带都会出现龙卷风。在水陆交界处,由于湖面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常在水域周围形成积雨云。当陆地上形成的积雨云移到湖边时,就会沿着湖边不断移动,因此有不少停泊在港内的船只被雷电大风打翻。

解放前,在这里沉没的船只更多。1945年4月16日,侵华日军一艘2000多吨的运输船“神户九号”,装满了从我国掠夺的金银财宝和古玩等顺长江入海回日本,谁知船行驶到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无声无息地下沉了,286个日本兵随着金银珠宝和古董一起沉人湖底。驻九江的日本海军派出了一支由军官山下提昭带领的潜水队伍来到老爷庙。这里水深最多才30多米,山下提昭命令一个潜水员下去,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露面,于是又命令另一个潜水员下去。潜水员一个个跳下去都没有回来,只有其中一人得返。潜水员爬上岸脱下潜水服后,面色苍白,说不出一句话来,接着便精神失常了。这引起了科技部门探秘的兴趣。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请来了美国一个叫爱德华·波尔的著名潜水打捞的专家,前来打捞日本侵略军运输船上的财宝。1946年,爱德华·波尔带领他的潜水队员们来到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找到这些财宝,还有几个潜水队员在打捞当中失踪。让人感到特别奇怪的是,爱德华·波尔和那些活着回来的潜水队员,不管人们怎么询问他们打捞经过,他们死活就是不肯说出来。老爷庙水域沉船事出有因,绝非偶然。这里发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孰是孰非,至今仍未做出一个科学的解释。

究竟为何这里多灾多难呢?为解开这个奥秘,摸清航道情况,江西省政府鄱阳湖考察办公室经过近两年的设点观测,取得许多数据,希望可以揭开这个“魔三角”之谜。

原来,这个水域的水文情况相当复杂。吉山、松门山两岛横立于鄱阳湖中,把“老爷庙”水域与南湖大湖体隔开,赣江北支、修河从吉井冈山岛西面流入“老爷庙”水域,而赣江中支、南支、抚河,几股强大的水流在“老爷庙”水域交汇,水流紊乱,形成漩涡。“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咽喉要道,赣、修、信、抚、饶五大水系都要经过这里,注入长江,在鄱阳湖南湖,则湖面开阔,落差不大,流水缓慢,除主槽外,流速都在0.3米/秒以下,到了“老爷庙”水域后,骤然狭窄,同样造成水流的狭管作用,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2.00米/秒,且在主槽带还产生涡流,这就更增加了该水域的危险性。由此可见,“老爷庙”水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复杂的水文状况是这里频繁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6.罗布泊的“地下死海”

罗布泊在新疆巴音郭勒自治州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而著称于世。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

1995年,中国地质科学家在勘探罗布泊地理结构状况时发现在罗布泊湖盆的硬壳下,存在一种罕见的地下钾盐矿,由于其面积和含盐量与死海接近,所以被称为“地下死海”。

罗布泊地下钾盐矿面积约1300平方千米,含盐量达35%。与死海含有的元素相近,如硫酸盐、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等,矿化度都超过海水的十倍,这是一个没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罗布泊“地下死海”的水深只有60米,为死海的1/5,钾盐储量为死海的1/10,但在中国已可称为为数不多的钾盐矿中最大的一个。由于其储量达2.5亿吨,其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均十分可观。

罗布泊“地下死海”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涸湖盆地底,表面是坚硬的盐壳,当挖一个2米深的洞穴后,就能看见“地下死海”的真实面目。用棍棒触搅穴中水后,将棍棒提离水面都会结上一层白色的盐晶体。与死海不同的是,这里的水深藏在岩石或土层缝隙中,凿开一洞穴后,水就哗哗地涌集在一起了。

罗布泊“地下死海”的形成源自200万年前,当时罗布泊水域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后来因风沙淤塞和地壳运动,湖面不断缩小,气候逐渐变干燥,使湖水蒸发量加剧,最后由于湖水的补充来源断绝,湖盆干涸,湖床成了盐壳地。现在,地下水还在通过盖层的细管蒸发。

7.沙漠深处的宝地——玛瑙湖

玛瑙也许并不罕见,但如果说有一个地方,在几十平方千米甚至更大的面积内,遍地都是玛瑙,恐怕就没多少人敢相信了。实际上,在内蒙古西部的茫茫戈壁之中,就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玛瑙湖”。

玛瑙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境内的巴音戈壁苏木西北部沙漠中,总面积大约为4 万平方千米,仅湖心地区就达几十平方千米,是干涸的湖床。湖内玛瑙石裸露地表,浅黄、浅红,遍布湖底,大者如拳,小者似豆,晶莹透亮,光彩夺目。湖周围有起伏不断的布满火山石和奇形怪状风化石的山脉,也有平坦的荒漠草原和砂石遍野的戈壁。

玛瑙湖中的玛瑙石子,受大漠独有的蓝天、阳光的映衬照耀,光芒四射,犹如一块宝石铺就的地毯,格外壮观,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一个五彩仙境。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当晚霞初降,在几十千米外便可看到玛瑙湖中的玛瑙将斜阳的光束染红,并折射上天空。如果赶上白云从蓝天经过,玛瑙的折射光便将白云变成五颜六色,令人魂飞神往。

玛瑙湖里不但有玛瑙,还有蛋白玉、风凌石、水晶石等多种宝石,是一处名副其实的璀璨宝地。但它地处内蒙古西部的茫茫戈壁之中,这使得世人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

普通玛瑙在宝石中的价值并不高,但是其中的珍品却价值连城。在玛瑙湖就曾发现过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玛瑙雏鸡”。从表面看它似乎就是一个鸡蛋形的石头,然而,当科研人员用激光照射这块鸡蛋形的石头里面时,眼前的奇迹使得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在石头里面竟然有一只化石小鸡,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清清楚楚、栩栩如生。通常的动物化石是硅化物,而这只活灵活现的小鸡却俏皮地身处亿万年风雨的杰作——玛瑙之中。这种罕见的自然奇观令人惊叹不止又困惑不已。尽管人们可以利用激光等高科技手段对这块玛瑙进行观测和研究,但对这只玛瑙里的小鸡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却无法解释。

近些年,玛瑙湖周围居住的牧民,常常捡些玛瑙石回家欣赏,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彩石的价值。消息传开,很多唯利是图的外地人,鼠窜到乌拉特后旗低价收购玛瑙湖中的玛瑙石,致使玛瑙资源遭到惨重破坏。当地政府已警觉起来,开始加强管理,禁止任何人到玛瑙湖挖石。为了不让神奇的玛瑙湖从戈壁中消失,除禁止采石之外,他们还加快了对湖泊周边生态的建设步伐,为玛瑙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8.产盐的湖泊——盐湖

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含盐度都很高,有很多盐湖。盐湖湖水的蒸发量大于或至少等于降水量及地面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量,湖水的含盐量超过了24.7‰。我国柴达木盆地蒸发量达2400~2600毫米,是年降水量的30~50倍,形成很多盐湖。在约20万平方千米的柴达木盆地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星罗棋布的盐湖。这些盐湖,有的以雪山为邻,把连绵的山峦和皑皑的白雪倒映湖中宛若戴上皓玉似的项圈;有的表面已干涸,结成坚硬的盐盖,铁路、公路从上面通过。盐石千姿百态,大有云南石林的风采。盐湖水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蕴藏着巨大的无机盐矿产资源。

从湖泊中析出的盐类按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新沉积盐、旧沉积盐和固成盐三类。固成盐构成盐矿区,是重要的矿物资源,吉尔泰盐池即我国享有盛名的盐湖之一。

青海的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这里有察尔汉、茶卡、达布逊、大柴旦、小柴旦等30多个盐湖,湖中含有近万种矿物和40余种化学成分的卤水,是我国工业无机盐的重要宝库。盐类形状十分奇特,有的像璀璨夺目的珍珠,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水晶,有的像宝石,因此才有珍珠盐、玻璃盐、钟乳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蘑菇盐等许多美丽动人的名称。

国外的盐湖,主要分布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潘帕斯草原北部。

9.爱失踪的幽灵湖——埃尔湖

在澳大利亚中部,有一个面积是0~8200平方千米的湖泊,它就是埃尔湖。这是个很有趣的湖泊,它就像幽灵一样,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就好像一个和人们玩捉迷藏的小孩。1832年,一支勘探队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发现一个盆地,盆地上面覆盖着一层盐。到了1860年,又一支勘探队来到这里,却发现这里是一个碧波荡漾的咸水湖。第二年,这支勘探队再一次来到这里,准备测量这个湖的面积,可是这个湖泊却又不见了,水波荡漾的地方又变成了一个覆盖着一层盐的盆地。

原来,这个湖不是常年湖,而是一个时令湖。每隔三年左右,它就要“失踪”一次。那么,湖水哪里去了呢?它真的是在和人们“捉迷藏”吗?原来,埃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和雨水。当雨季来临时,降雨量较大,湖的面积就会随之扩大;而旱季来临时,降雨量较小,湖水大量蒸发,湖也就干涸见底了。因此它在地理学辞典中的面积是“0~8200平方千米”,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正常情况下埃尔湖是干涸的,平均一个世纪内只有两次注满了水。湖中注满水后,约经过两年又会完全干涸。

为了改变澳大利亚中部的干燥气候,科学家正在努力缚住这个“幽灵”,他们提出要开凿一条运河把附近的海湾和埃尔湖联系起来。这样,海水就会自动流向埃尔湖,它就不会再干涸了。

10.彩色的湖泊——五彩湖

五彩湖位于藏北无人居住的山间小平原上。在阳光照耀下,湖水会闪现出红、白、黄、绿、蓝五种色彩。那么为什么五种颜色会同时在一个湖泊中出现呢?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湖泊的五种色彩是天上的五位仙女变成的,她们幻作一泓神秘的湖泊永远留在了人间。五种颜色层次分明,是因为她们各居一方。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五彩湖之所以会有五种色彩,是有科学依据的。原来,青藏高原本是大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变动,海底变成了陆地。五彩湖所处的地势低洼,因而形成湖泊。当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湿热,因而形成红色土,较浅的湖水被红土映照成红色。到第四纪时,强劲的北风吹来了黄土,它们沉积于红土之上的湖岸,因而湖水在黄土的映照下,形成黄色。以后青藏高原继续抬升,气候变干,长期干旱和湖水的强烈蒸发,在湖岸边又形成了白色的石膏层,湖水在石膏层的映照下又闪现白色。在湖水较深的地方,由于阳光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绿色和蓝色。

原来美丽的五彩湖并不是仙女的化身,但是它仍然能够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11.酸湖和甜湖

世界上的事情无奇不有,地球上的湖泊也千奇百怪。我们知道湖泊有淡水湖和咸水湖之分,可是地球上也有湖泊的湖水是酸的或甜的。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活火山中,有一小小的“酸湖”,湖底两口泉眼源源不断喷出带强酸性的泉水,致使湖水变成“酸水”,鱼虾不生,人和动物失足落水,也会被酸水淹死或杀死。

在独联体乌位尔有一个湖泊,它的湖水含有甜味,原来这里的水含碱和氯化钠。而且这里的水有点像肥皂水,如果在这里洗衣服,只要把衣服浸在湖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涤剂便能把衣服洗得很干净。

如此看来,湖泊的种类又增加了!

12.鬼湖

有这么一个湖泊,有时人们来到湖畔,只见碧波荡漾,清澈照人,湖水甘甜,但是,可能不大一会儿的工夫,辽阔的湖面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茫茫的沙漠。这种现象也太神乎其神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因为找不到原因,所以人们称这种时隐时现的湖泊为“鬼湖”。“鬼湖”一事并非杜撰,也绝非奇谈,而是作为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出没在北非摩洛哥国境边缘地带的柯萨培卡沙漠东部的高地上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鬼湖”呢?多少年来,人们众说纷纭,也有不少人作过探险考察,但一直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然而,据地质学家们推测,“鬼湖”并不是鬼在作怪,可能是由于类似虹吸泉的现象引起的。

自然界的虹吸现象,常常是在泉水附近较高的地方,有一个天然地下溶洞,各处渗流过来的水都贮存在岩洞内,而岩洞和泉水之间有一条天然地下渠道相连,这种地下渠道的形状同试验中插入玻璃缸中的管子非常近似。当岩洞内的水积至淹没渠道最高部位时,水就会将渠道内的空气挤压掉,水便从岩洞里源源不断地向泉水处流去,直至岩洞内的积水水位下降到同渠道连接之处时为止。由于泉水处又是其他地方的水源,当泉水上涨时,便自动流向另外的地方,在岩洞内的水没积至渠道最高部位而仍未向下流时,泉水处的水位便开始下降。这种虹吸泉,泉水时涨时落,也有点像海水的潮涨潮退,只不过海水的潮涨潮退是由月球引力所引起的。

根据虹吸泉的现象,地质地理学家推定,在“鬼湖”附近可能有一个比“鬼湖”地势高的地下空洞,贮存着由别处渗流而来的地下水,并有一个类似虹吸泉那样的地下坑道将“鬼湖”同地下空洞连接在一起。当虹吸现象出现时,地下空洞里的水大量流出,便出现“鬼湖”,而由于“鬼湖”地处沙漠之上,即使水量再大,也会不消多大工夫就流到沙层下面或者渗流到别处去了;即使一时未来得及渗流掉的水,一旦沙漠上狂风乍起,风沙迷漫,不大一会儿工夫就被流沙所覆盖,变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海。

13.怪怪湖——詹巴湖

“怪怪湖”,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了,这个湖一定非常奇怪。它的名字叫詹巴湖,位于印度次大陆,面积约有200平方千米。其怪异之处在于,它的水质在一年之中有着迥然不同的变化。每逢雨季,湖水清凉微甜,好似甘露,当地人都视其为可口的饮用水。但是每当雨季一过,湖水便一下子变得又咸又涩,根本没有办法饮用,人们只好望湖兴叹。对这一现象,科学家一直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只好归结于大量雨水注入的结果。真不愧是一个“怪怪湖”。

14.双色湖

在玻利维亚西南部,接近智利的边界处,有一片红白相间的浅滩咸水湖,这就是著名的红湖。红湖又叫科罗拉达湖。这个湖泊是一个著名的双色湖,它之所以有两种颜色,是因为位于湖中的硼砂组成了白色的小岛屿,散布在富含红色藻类的湖面上,于是这个湖泊就变成了红色藻类加灰白硼砂映衬下的双色湖。

15.天然造纸厂——赛璐利湖

世界上有许多湖泊是因为奇怪而出名的,比如塞璐利湖,它堪称地球上的“魔镜”,十分有趣。

在非洲罗得西亚中南部,有个名叫赛璐利湖的湖泊。这个湖泊的湖边到处堆满了灰白色的坚厚的纸。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造纸厂,那么这些纸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这些纸就是眼前这个湖泊造出来的。赛璐利湖湖面上,终年漂浮着一层浓厚的像油一样的液体,经过太阳光的照射,这些浓稠的液体就会凝固成一层浆膜,如果你用竹竿轻轻一挑,就会挑起一大片。这些一片片的浆膜经过晾干后,就是一张张现成的纸了。很神奇吧!如果这个湖泊能够造出足够多的纸,那真是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很大的一笔财富啊!

16.怒火中烧的湖——沸水湖和基武湖

我们通常见到的湖泊,湖面经常是平静的,起风的时候湖面吹起层层涟漪,非常美丽,也有少数一些大湖在刮大风时,会有浪花翻滚,但是要是说湖水会沸腾,你信吗?水火不相容,这是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因此若要说湖水点火就会自己燃烧起来,还会沸腾,恐怕有人听后会捧腹大笑,但是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现实中存在的奇特而又真实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会沸腾的湖泊,是位于多米尼加的莫尔纳特鲁瓦皮斯通斯国家公园的沸水湖。据考察,沸水湖是由一眼间歇泉形成的,湖底遍布着一些喷气孔,在喷泉停歇时期,湖水干枯,而一旦喷发,热流就会从湖底涌出,水下涌起的水蒸气便使湖面翻滚起灰蓝色水泡,表层湖水的温度也超过了92℃,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真正的沸腾的湖泊。

沸水湖的跨度大约是60米,湖中的湖水在气体的压力下强烈翻滚、打旋、冒泡,升腾起来的水蒸气和雾汽混合在一起,将湖面都给遮蔽住了,烟雾缭绕,场面极其壮观。

接下来要介绍的另一个湖,也是一个会沸腾的湖泊,这个湖泊偶尔也会出现湖水沸腾的情况。这个湖泊叫基武湖,是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湖泊。这个湖泊有个奇怪的现象:湖中的水有时会突然沸腾起来,甚至持续几个星期。沸水可以将鱼煮熟。当地人用湖水把鱼一泡,就可以吃到一顿美味的鱼餐了。

这个湖并不像沸水湖那样有许多喷气孔,那它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沸腾呢?原来,在离基武湖不远处有一座火山,当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流到湖中,于是就把湖水煮沸了。

基武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人称奇的特点,在基武湖底有着大量的沼气。据科学家估计,在面积2650平方千米的基武湖湖底共有沼气3000亿立方米之多,它们燃烧后释放出的热量相当于6000万吨石油。这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沼气体,是因为基武湖湖底有大量腐败的生物残骸,有机物丰富,再加上氧气含量很少,这样,厌氧菌就大量繁殖起来了。厌氧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就产生了沼气。日积月累,这里便成了“能源宝库”。湖泊两岸的扎伊尔和卢旺达两国已经在开发利用沼气,作为内燃机的燃料。

17.雷公电母的朋友——迷人湖

在我国云南高黎贡的原始森林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湖泊,当地人称它为“迷人湖”。这个湖泊最宽处150米,窄处60米,水深1.5米,湖水呈墨绿色,终年不干涸。

这个“迷人湖”有着许多令人惊奇的地方。它的湖水终年都很平静,湖面平稳得像一面大镜子。即使有时狂风呼啸,湖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波澜。可奇怪的是,如果人站在湖边大声说话,本来晴朗万里的湖面上空就会突然乌云密布,甚至立即下起雨来。讲话的声音越大,雨也就下得越大;讲话的时间越长,下雨的时间也就越长。“迷人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迷人湖”确实迷惑住了人们。后来据科学调查研究初步认为,这种湖泊四周的空气特别潮湿,只要稍微受到震动,无数的水珠就会纷纷落下,正由于此,可以说成是“呼风唤雨”的湖。

18.“圣石”传说

安加拉河系俄罗斯西伯利亚河流,源出贝加尔湖,为叶尼塞河主要支流。此河先北流,后折向西,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在斯特列尔卡村附近注入叶尼塞河。长约1779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04万平方千米,沿河多急流险滩,水力资源丰富。

在贝加尔湖的湖水向北流入安加拉河的出口处有一块巨大的圆石横在中流,当地人称之为“圣石”。当涨水时,圆石宛若滚动之状。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湖边居住着一位名叫贝加尔的勇士,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独生女儿名叫安加拉。贝加尔对女儿十分疼爱,但同时又管束极严,平时都不准她出家门。有一日,远方飞来的海鸥告诉安加拉,有一位名叫叶尼塞的青年非常勤劳勇敢,安加拉的爱慕之心油然而生,但是贝加尔是断然不允许的,因为他想将女儿许配给附近一个小伙子。安加拉说服不了父亲,只好乘着父亲熟睡的时候悄悄出走。贝加尔醒来以后,追之不及,便捡起一块巨石向女儿逃走的方向掷下,以为能挡住女儿的去路,可是女儿已经远远离去,投入了叶尼塞的怀抱。这块巨石也就从此屹立在湖的中间。

19.贝加尔湖的胎生鱼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贝加尔湖湖形狭长弯曲,就像一弯月亮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贝加尔湖的湖水十分清澈,就连水下几米深处的鹅卵石都清晰可见。据科学家介绍,贝加尔湖湖水的最大透明度达到40.2米,这个数据在全世界位居第二。

在生物学家眼里,贝加尔湖不仅风光秀丽,更是“天然的生物进化实验室”。在这个清澈的湖泊里所发现的3000多种动植物中大部分属于特有品种。同时它也是拥有世界上濒临绝种的特有动植物最多的湖,有848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和鱼类,133种植物濒临灭绝。最令人称奇和迷惑不解的是,它本是淡水湖,却生活着众多海洋动物。科学家曾把浮游生物网放到湖水中400米深处,在拉上来的各种悬浮生物中有一条长约8厘米,周身半透明的小鱼。经过科学家分析鉴定认为,这种小鱼是贝加尔湖特有的胎生贝湖鱼,也叫杜父鱼。另外,科学家们还在该湖中捕获过一条通体半透明的小鱼——贝湖鱼,这种鱼也是胎生的。

杜父鱼是一个大家族,种类很多,但胎生类只有贝加尔湖里有。贝加尔湖的杜父鱼属于胎生鱼,母鱼在繁殖期产出体外的不是鱼卵,而是可以自由活动捕食的幼鱼。在全世界已知的鱼类中,胎生鱼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除了胎生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时期可以在不同水深中生活:幼年期生活在浅水中,年龄越大越往深水里走,在1600米的深水中都能生存,可以说是世界上潜水最深的鱼。这种鱼在浅水中比较少,科学家能在400米以上的水层中抓到它真的是非常幸运。

科学家介绍说,胎生贝湖鱼广泛分布在贝加尔湖除湖岸附近的各个水域,是环斑海豹、秋白鲑等动物的主要食物。这类鱼是在贝加尔湖冰冷的湖水中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但是,它们从卵生鱼变为胎生鱼的具体原因和时间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20.奇妙的双层湖——努沃克湖

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北部,伸向北极圈的巴罗角上,有一个很奇妙的湖泊。这个湖泊的地理名称叫努沃克湖,而人们习惯称它为双层湖。顾名思义,此湖应该分为双层。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努沃克湖长180米,深5.4米,湖水分为两层,上层为淡水,下层为咸水。湖水泾渭分明,分界线就在水下1.8米的地方。而且这条界限如刀切一般,从不混淆,从不掺和。而且在两层水中生长着截然不同的生物体,上层是淡水区的动植物,下层是海洋类的动植物。

努沃克湖的这种怪现象,当地的爱斯基摩人早已知道,但人们一直找不到原因。现在,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努沃克湖原来是一片低洼地,狂风曾将附近的海水及鱼虾刮起来抛到这片洼地中。后来,冰雪融化之后流入湖中,又突然遇到寒冷空气,湖面被封冻了,挡住了风的吹拂,上面的密度小的淡水和下面的密度大的海水难以混合起来。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奇特的双层湖。

21.令人长寿的天然螺旋藻湖泊

我们现在介绍的这个湖泊非常厉害,因为他能令人长寿,但并不是它的湖水使人长寿,而是湖水中生长的天然螺旋藻对人体的健康很有益,会使人长寿。所谓的天然螺旋藻,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呈螺旋丝状,因而取名螺旋藻。螺旋藻是一类低等植物,属于蓝藻门,颤藻科,它们与细菌一样,细胞内并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又称蓝细菌。它的细胞结构原始,且非常简单,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自养光合生物之一。

螺旋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须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充分日照、碱性水域,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自然繁殖,因此,目前世界上只发现墨西哥的可可湖、非洲的乍得湖和云南丽江的程海湖,三个湖泊里有天然生长的螺旋藻。

其中的程海湖位于我国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境内,处于金沙江上游河谷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该湖海拔1500米,阳光充足,平均日照2700小时,年平均温度18.7℃,湖区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气候,全年无霜,水质为天然碱性(PH值9.0~9.3),矿化度高,碳源丰富,无任何污染。这种特殊的水质和环境,正是喜碱、喜温、喜光的螺旋藻生长所必需的条件,因此,程海湖成为了世界上最负盛名、规模最大的螺旋藻产区。

1492年,当探险家哥伦布来到墨西哥的可可湖时,发现当地强悍的阿兹提克人从湖里捞取一种绿色丝状物当作主食,他对此感到惊奇,于是就对这种现象做了详细记载。无独有偶,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国药物学家克莱门特博士到非洲撒哈拉沙漠探险时,他发现居住在非洲乍得湖畔的土著人虽然长期生活在连粮食、蔬菜都不足的恶劣环境下,却比生活在食物丰富的发达国家的人和其他地方的土著人更强壮。他们个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平生极少生病,一般都能活到90岁左右。克莱门特博士观察后发现,这些土著人经常从呈碱性的被当地人称为“神湖”的乍得湖泊中,捞取一种漂浮的藻类做成食品吃。克莱门特博士非常好奇,他把这一发现向宝德地区的林业学会作了报道,并将标本寄给当时著名藻类学家坦格尔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它是35亿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生物之一—螺旋藻。

此后不久,科学家们又在墨西哥的可可湖里也发现了螺旋藻,因此他们开始对螺旋藻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惊喜地发现螺旋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多糖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营养成分最丰富、最均衡的生物。因此,在全世界,尤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掀起了对螺旋藻的开发研究和消费热潮。

22.最耐寒的生物

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中生长着各种动植物,人们已经知道,磷虾和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要比预想的还要丰富。与此相反,陆上裸岩区的生物却极少,也没有陆地哺乳类和鸟类,甚至就连植物,除个别地区外,也只能见到比苔薛类还要低等的生物,这是由于裸岩地区是一个低温、干燥、缺乏营养的环境,对于生物的生存而言是一个极其严酷的条件。

但是,散布在裸岩区的湖泊中和湖底里却是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在那些地方,气温虽在冰点以下,但在水深l 0米左右,夏季水温有时可上升到l0℃~20℃,即使在冬季水温能保持在5℃左右的湖泊并不少见。这样一来,陆上的低温、干燥、缺乏营养等恶劣条件在湖泊中似乎并不存在了。据报道,科学家曾在数米深的湖底发现厚达几十厘米的蓝藻类,还繁茂旺盛地生长着30多厘米长的水生苔藓。

研究南极生物的分布和进化是个极有趣味的问题。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在南极发现,在盐度比海水还浓几倍的盐湖中,有不少鞭毛类、绿藻类和硅藻类等植物繁茂生长。在比较暖和的南极半岛周围的湖泊中,有浮游生物在那里畅游,在湖岸上生长着蠓、跳虫(水虱)等昆虫类。通常,在大小为数平方千米,水深达100米的湖泊深处,由于表面冰厚,上面又多积雪,因而光照量极少,在这种湖泊中植物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