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07

第7章 孩子调皮”乱子“不断,妈妈莫慌张

我经常听到有些妈妈抱怨孩子在家里太调皮、淘气,简直没有让孩子”怕“的人;在学校里”乱子“不断,上课不专心、不遵守课堂纪律,被小朋友告状也是常有的事,老师有时候也拿他没办法。

调皮并不是出现在某个孩子身上的个别现象,而是在所有孩子身上都曾发生过的普遍现象。特别是性格较外向的孩子,表现更为明显。

家有调皮孩子的家长其实也不必烦恼,其实很多调皮孩子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如头脑灵活、反应敏捷、乐于助人等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调皮“孩子的行为,细心观察孩子”调皮“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孩子调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性格使然

我们通常说的孩子天生就调皮,即孩子调皮与性格有关。大部分调皮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外向,他们一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强,但自控能力差,做事没有耐心。经常表现为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这类孩子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做,富有创造性,但规则意识差,爱打闹。

二、想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在家里陪孩子的时间有限,即使回家后,有时候也是心不在焉,对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关注不够,有的孩子就通过”调皮“的行为引起家长的注意。有些调皮孩子,他们喜欢在学校活动时打打闹闹,这往往也是由于老师对他们关注不够,他们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获得老师的爱。

三、因精力过剩造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各种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如果家长或学校所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孩子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也会产生淘气行为。

所以,孩子调皮的行为并没有对错,他们并不是坏孩子,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好好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

应对策略

1、多一份关爱

如果孩子太调皮,您首先要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疏于照顾,如果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我建议您真的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孩子了。比如,当您下班回家了,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跟孩子一起做些他喜欢的事情,给孩子一个拥抱等身体的接触,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您对他的爱;听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故意调皮的情况会有所改观后,您别忘了给孩子进行必要的自立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的训练,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再一步步慢慢把标准提高。

2、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调皮的孩子一般好奇心比较强,对一些新鲜事物愿意去尝试,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强硬地禁止,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在家长看来是调皮,但在孩子那里就非常正常,因为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对于精力过剩的孩子,您应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让他过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3、让孩子体会到”不调皮“的好处

当孩子出现了好的表达方式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切记不要说”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我就知道,这种表现不会长久的“等等打击孩子的话,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不管是口头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只要做到合适就可以,这也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阳性强化。

经验分享

星期天,女儿在看电视,我打开电脑想找些资料。没一会功夫,女儿就来找我,搂住我的脖子晃来晃去,我说:”别闹,妈妈正忙着呢。“”妈妈,我也会。“说话间,一不留神她居然在我的键盘上胡乱地敲了起来,我忙说:”别动,还没保存呢。“她可不管,我越说她敲得越起劲,我干脆把电脑显示屏关了,转过身态度生硬地问:”你怎么回事,没看见我在工作吗?“”我想喝水,你帮我倒吧。“我说:”你自己不是会倒水吗?“”我想喝热水。“女儿回应,因为我家饮水机的水龙头有点问题,无奈,我站起身帮她倒好了水,并放在了桌子上,她却当着我面,把手放进水杯里,她哪里是想喝水呀,分明是想玩水,我气急了,对她说:”烫手!“女儿说:”我在做实验呢,你还对我这么大声嚷嚷。“我问她:”你做什么实验呀?“女儿回答说:”我看电视上在做实验呢,我也想做。“是呀,我仔细地想了想,最近对女儿的照顾的确比较少,有时候即使在家里,不是打电话、就是坐在电脑旁,陪孩子、听孩子说话的时间比较少。想到这,我说:”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听我这么说孩子高兴极了,接下来,我们就把乒乓球、玻璃球、积木等玩具,分别放进水盆里,看看哪个会浮起来,哪个会沉下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给她讲了”人在社会上都要遵守一些规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道理,孩子边听边点头,整个”实验“中,孩子和我配合得非常好,也没有胡闹。

温馨提示

对孩子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惩罚强度与抑制不良行为的效果成正比,只有说明道理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彻底效果,因为说理不仅能使孩子清楚他们为什么不能做某事,同时还能使孩子知道,违规受惩罚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从而萌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自觉性。最后,家长仍要注意,惩罚只能视为一种不得已而用之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还应以多鼓励、表扬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