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43

第43章 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

您是否留意过自己和孩子在一起时,能否用心地倾听孩子的说话内容?也许您会认为,孩子的话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听我们的就足够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您每天都要忙于工作和家务,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当孩子想对您倾诉时,请您一定要坐下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我曾经听到过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孩子:

“和别人讲话时,总是嚷嚷,爸爸妈妈在讲话时,他总是心不在焉,听不到一半就不听了”。我就问这位妈妈:“当孩子向您讲述一些事情时,有没有打断过孩子的时候?”这位妈妈说:“这点随他爸爸,他爸爸就不怎么爱听孩子说话,孩子说不了几句,就被他制止了。”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孩子的这些表现,一方面是因为爸爸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另外孩子的倾诉欲没有得到满足,当然对别人的谈话比较排斥,如果孩子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影响。

其实,当家长的心思放在了想了解孩子的角度,并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时,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并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家长倾听孩子说话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这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否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别人的心态与人建立关系,而且还影响到孩子是否能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表达,所以,不管您有多忙,孩子的讲话内容对您来说多么无聊,都要静下心来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那么,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应对策略

1、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讲话

当孩子讲话的时候,不管孩子说的话正确与否,都要让孩子表达完以后我们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样,无论孩子叙述的是什么事,他都希望父母能耐心地听他讲完。所以,您不要随意地打断孩子的讲话,而要尽量听孩子把事情完整地讲述完。我们都认同“爸爸妈妈在心理上要和孩子平视,不能居高临下”的观点,就要把这句话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当孩子讲话时能够耐心地倾听。在满足孩子倾诉欲的同时,他们讲话时的状态也会变得更平和,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如地表达,也让孩子学会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自己也要耐心倾听的习惯。

2、家长不能只听不回应

当孩子在讲话时,您要把自己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时而微笑、时而吃惊,不要对孩子的话题表现出不感兴趣。孩子在讲话中,爸爸妈妈要回应孩子的讲话,和孩子进行有效地互动,不能以“我早就知道了”的话,来阻止孩子的讲话。当孩子说到讲话内容的关键时刻,家长要表现出对话题的兴趣,可以用“后来呢?”“太好了!”“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和我的一样!”“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来对孩子的话进行回应。

3、要善于给孩子提供倾诉的机会

和孩子在一起玩游戏时,要让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说有什么新的玩法,可以让孩子来发表一下自己对游戏有什么新的玩法,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来,让孩子复述一下当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管是高兴的还是不愉快的,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另外,您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授时,也要不断提出问题,让孩子来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且让孩子和您进行有效地互动。

经验分享

菲菲妈妈如是说:女儿菲菲现在4岁半了,每天上学的路上,我们都要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寻找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讲一讲她做了什么“梦”(这些梦大部分都是她想象出来的);背一背头一天晚上在家学的《三字经》,讲讲里面的小故事,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幼儿园。下午去接她,当她看到我的时候,总会张开了双臂扑过来,而且不停地说:“妈妈,我想你了!”我也会蹲下身来,紧紧地抱一抱她。回家的路上,便成了女儿的汇报演出专场,比如:她会跟我讲,她表现好还是不好;哪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了;老师又教给她什么新本领;她和好朋友又玩了什么好游戏特别是每个周末一起出去玩儿时,她的小嘴巴一刻也不停歇,经常是她还没有觉得口渴,而我这个听众却为了解答她的疑问,弄得口干舌燥。

很庆幸,女儿能这么信任我,什么都愿意讲给我听,而且口才也越来越好,讲起故事来也变得头头是道了。让孩子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只要家长能够真正做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您愿意听,她就愿意讲。

温馨提示

孩子是家长行为的镜子,如果您能做到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也就会是一个善于倾听您说话的人,要想培养一个听您话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听是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更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前提,当孩子向您倾诉时,不管孩子的话题您多么不感兴趣,都要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慢慢地孩子也会做您忠实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