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04

第4章 如何读懂孩子的”不叫人“

我想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因孩子不主动叫人、不愿和客人打招呼,让做家长的感到颜面无光,有的孩子可能会躲在自己的房间不肯出来。一些家长由此认为孩子就是这个性格,便听之任之,也有的认为这是孩子不懂礼貌。

可以想象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在客人面前是多么尴尬和为难,但这种表现确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般会在孩子3岁左右时发生。所以,面对孩子的表现,我们不要急于责备孩子,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2点:

一、孩子处于”自我中心“的年龄特点

处于3岁左右年龄段的小孩,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对外界的关注极其有限,他不仅关注自己,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往往会使孩子失去”中心“的感觉,因为家里人都以客人为中心了,比如,给客人倒茶、陪客人聊天,客人无形中成了孩子的”竞争对手“,如果这个客人对孩子不是很亲近,就更引不起孩子的好感,还怎么能去称呼他呢?

二、您给孩子带来了见客人的压力

孩子年龄尚小,交往礼仪知识和经验都还很不足,加上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怕羞、认生,有见客压力也在所难免;而您每次非要让孩子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说不定还要三令五申地逼着孩子”叫人“,这样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以至于您越是让孩子给客人打招呼,孩子反而不做。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应对策略

1、尊重孩子,实现沟通

如果您安排了客人到家里来,请先告诉孩子一声,好让孩子提前有心理准备。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客人交流,而不是逼迫孩子做什么,您可以提示孩子如何称呼客人,让孩子觉得被尊重。在孩子叫人的问题上,其实一般客人都不会太介意孩子叫不叫人,如果您硬要让孩子”叫人“,反而把场面弄得尴尬起来。

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事情,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家长不要太多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让孩子从家长的行动中得到启发,从而和家长的行为达到一致。

2、在客人面前夸奖孩子

当客人来家里时,您可以在客人面前夸奖孩子,把孩子平时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点向客人说说。在客人面前对孩子进行肯定,重复孩子的一些好行为,不仅是对孩子好行为的一种强化,同时也能让孩子心情好,孩子也会变得对客人比较友好。这时,您可以让孩子和您一起参与到招待客人的活动中,并且要给孩子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

其次,如果孩子不叫人,您也可以帮着孩子说话,例如,”我家宝宝其实挺懂事的,与人熟了很会叫人的。“这样不仅给了孩子足够的面子,其实也给了自己面子,客人也比较会接受。或许孩子听了您的这些话,突然有一天会真的按照您的话去做了。另外,如果孩子不是必需要在大人旁边,要同意他去自己的空间里玩耍,不要勉为其难。

3、不要给孩子轻易下结论

如果孩子不愿与客人打招呼,您千万不要说诸如”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他就是这样不叫人“或者”这孩子真是没礼貌,快叫人呀“这样的话,切记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对孩子训斥一番,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纠正现在的做法,反而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不愉快的深刻体验。这样做还会把客人和孩子的关系进行对立—孩子不叫人,就是对客人不欢迎、不友好;孩子因为客人而遭到妈妈的批评,客人是孩子的”敌人“。更为严重的是,让孩子形成了”我不懂事,不会叫人“的自我印象,既然如此,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又怎么可能叫人呢?

经验分享

我女儿3岁左右时,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不爱叫人,刚开始我还以为她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我就告诉她:”见到和妈妈年龄大小的就叫阿姨,比如:菲菲的妈妈;见到和爸爸年龄差不多的男的就叫叔叔;家里来客人了要主动打招呼等等。“后来我发现她不是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而是不愿意做。她奶奶也反映,带孩子去客人家里串门,在路上她说得好好的,什么都明白,可是到了人家家里,就变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后来我就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试着用上述的这些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记得当时我和女儿经常在家里玩这样的游戏:有客人到家里来做客,女儿怎么接待客人,或者在路上碰到了熟人,怎么和对方打招呼,每次玩得都非常高兴。

后来她不仅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而且还非常乐意让别人到家里来做客。

温馨提示

要想改变孩子不”叫人“的情况,做家长的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比如,”你要说‘奶奶好'’阿姨好‘“,更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声说”奶奶好“、”阿姨好“,热情地向陌生人或者朋友打招呼,”身教“比一遍一遍地说”你要说……“”你怎么不问……好“的意义更重要,不久,孩子就会反馈您的教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