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10552600000022

第22章 安排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

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哪种性格的人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生活需要各种性格的人。但若孩子过于胆小、不善于交际,从而影响了正常交往,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成功。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做事情缺乏自信,如果家长觉得这样的孩子不会给自己惹事,比较好管,便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等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就会是一个胆小怕事、不善交际的人。

参加社会活动是帮助内向孩子克服胆怯的有效途径,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表现自己,引导他们去大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去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但在通常情况下,一般越是性格内向的孩子,越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他们大都自信心不足,但自尊心非常强烈,害怕失败。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就更加不愿参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从小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不仅必需而且必要。

孩子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有一定的可塑性,只要家长善于观察和有侧重地培养,就能帮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因此,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的方式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刚开始时,如果孩子不愿参加,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参加,先让孩子在一旁观察,等孩子有了参加的意愿后,家长再鼓励孩子去参加。其实,想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采取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应对策略

1、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爸爸妈妈可以把小伙伴们邀请到家里做客,”主场作战“对于害羞的孩子来说会更”安心“一些。聚会的时候,集体活动要多于一个接一个地单独表演节目,因为后者将使得孩子必须直接面对所有人。这种聚会可以从家里的客厅地板开始,准备好充足的游戏和玩具,确保将聚会进行到底。当您的孩子对这种状态表现出了适应和满足,就可以尝试改变场所,比如到公园、体育馆或者别的小朋友家里继续进行。这个时候,您可以带上一件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他获得安全感。

2、选择适合的兴趣班

当您的孩子表现出喜欢舞蹈班、音乐课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个兴趣班,但不要一下子就把他独自”扔“在课堂上,您可以和老师商量,允许您在孩子上第一次课时,安静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陪孩子一起上课,第二次的时间稍微缩短,第三次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就离开。这样每一次减少陪伴他的时间,也许经过一个月—其实也就是第四节课之后,他就基本可以独自上课了。

3、参加亲友的团聚

人多的场面可能会使害羞的孩子感到惶恐不安,即使其中多数人他都认识。所以,当您准备带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参加朋友的婚礼之前,可以提前跟孩子讲一讲将会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会有谁参加,哪些人他曾经在什么场合见过,哪些亲戚是第一次露面,如果能给他看一些亲友的照片,对他会更有帮助。您应该告诉孩子,您会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并且给他介绍所有的人。在现场的时候,您可以让他看到您是如何礼貌地和其他人寒暄、道别的,让孩子观摩成人间的交往。

4、幼儿园的集体活动

如果您的孩子将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集体外出活动,可以事先了解这次活动的详细情况,然后提前为他讲述相关的知识。如果他们将去一处风景名胜的话,您就可以提前通过网络给他查找一些当地的风景图片。还有,可以提前和幼儿园带班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在活动中给孩子安排一个”搭档“,如果能够有一个快乐开朗的小朋友与他形影不离的话,这也将是一次非常美妙的行程。

经验分享

露露妈妈如是说:我的女儿今年读小学一年级,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做事情缺乏自信,尤其是对一些需要出头露面的事情,兴趣不高。女儿从小喜欢画画,我就鼓励她给杂志和报社投稿,刚开始她比较拒绝,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她才答应试一试。时值奥运会期间,我女儿就把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画了下来,并且还给杂志社投了稿,没想到还真的发表了。从那以后,整个人的性格好像也开朗了很多。

后来,她还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代表学校参加了汇演,还获了奖。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在我的鼓励下,女儿还参加了学校演讲班和声乐班的学习,现在她的性格也越来越活跃了,与人交往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温馨提示

有些孩子很喜欢接触同年龄的朋友,但很可能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使用了多数人无法接受的交友方式。如有的孩子喜欢拥抱人,造成他人抗拒及反感,久而久之,在团体中被孤立。孩子在4~6岁的阶段,生活重心会由自我逐渐转到团体,妈妈可以通过故事书、角色扮演或戏剧演出,来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友方式和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