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家传奇
10550900000028

第28章 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最高奖

今天,固定电话已进入千家万户,手机更是比比皆是。电话及相关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的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难想像,如果没有电话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人类现在的生活该是多么的糟糕!为了表彰和激励那些献身通信科学技术事业,并取得卓越科学成就的科学家,在1974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人们设立了马可尼国际研究基金奖。

这一奖励以著名的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的名字命名,马可尼是一名意大利科学家,生于1874年。1901年他实现了从英国到加拿大长达3440千米的无线电跨洋通讯,从此使人类进入全球通信时代,他也因此被誉为“无线电之父”。1909年,马可尼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大奖,可谓相得益彰,既能激励人们不断为发展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而奋斗,也很好地纪念了马可尼在科学发明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纪念他在应用这些发明成果造福人类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马可尼国际基金奖每年颁发一次,获奖者可获得研究员资格,同奖给25000美元的奖金和马可尼雕像的复制品一件。作为受聘研究员,获奖者将被委托从事重要的创造性工作,在如何应用通信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所获奖金也必须用于这一学术研究工作。获奖者还将应邀就委托的研究项目作一次公开讲座。

马可尼国际研究基金奖是一项国际科学技术奖,对获奖者的国籍、宗教、种族、性别、年龄等都没有任何限制。它在通讯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视为通讯科技界的诺贝尔奖。马可尼是怎么发明无线电的?他的背后又有什么神奇的故事呢?

追逐儿时的梦想

1874年,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城。小时候,马可尼就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一个人躲在父亲庄园的小楼上,独自摆弄一些电圈、电铃等小玩意儿。有一次,他的母亲被他的表演吓了一跳:只见他在楼顶小实验室里一按电钮,楼下客厅里便响起一阵铃声,而令人奇怪的是楼上与客厅并没有导线相连。第二年夏天,他又把试验引向室外,在花园里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电波传递试验。到了秋天,他已经可以把电波的传递距离延长到1.7英里。

马可尼这一系列成功,自然是马可尼钻研的结果,可也离不开赫兹对他的影响。几年前,他偶尔从一本电学杂志上看到几篇介绍赫兹进行实验的文章,感到非常有趣,于是萌发了一个念头:电磁波在中间无任何联系的情况下能从此球跳到彼球,那么是否能让它携带信息越过田野、城市、国度、洲甚至大洋呢?这样可以不受电线线路的影响,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

在家里试验的成功,极大鼓舞了爱动手的马可尼,他开始决心在无线电方面要大干一场。英国此时在无线电研究方面比较先进,为了实现理想,22岁的马可尼在1896年只身离开了故土,前往英国。

在他前往英国寻求帮助时,英国也有一个慕才如渴的人在四处打听他的下落,这人是英国邮电总局工程师普利斯博士。博士自己研究无线电多年没有成功,当他从英国《电气杂志》上看到马可尼申请专利的简报后,非常想见这位有才华的青年人。所以当经人推荐的马可尼出现时,普利斯像见了老朋友一样高兴,并留他在邮电总局工作,从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在一次介绍无线电报的科普讲演会上,普利斯热情地把马可尼介绍给大家,并请他当众做表演。马可尼把两个盒子分别放在大厅的两个角上,这两个盒子一个是火花式发射机,它可以发射辐射波长是1~1.5米的电磁波;另一个是带继电器的金属屑检波器。马可尼守着接收机,让一个听众当场发报,当这个听众按下电键的时候,马可尼面前的盒子上的电铃立刻就发出了响声。观众为此赞叹不已,马可尼也由此名扬全英国,其研究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资助。

风筝升起天线

1900年,马可尼在普尔杜建立了第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开始了他建立欧洲和美洲无线电通讯的庞大计划。尽管当时许多人断然否定它成功的可能性,但马可尼坚信科学试验能探索真理、解答难题,于是加紧进行他的研究工作。

1901年12月10日,马可尼在纽芬兰放起一只六边形风筝,引着天线升向天空,这个天线预计可接收来自美洲的信号。12月12日,预定的通讯时间到了,马可尼坐在小山的一座钟楼内,手握无线电听筒,屏息等待着大西洋彼岸发来的信号。突然,三下微弱的“嘀嘀”声传入耳朵。终于成功了!由于马可尼在无线电通信方面所做的贡献,他荣获了1909年的诺贝尔奖。

人的大脑藏有无数科学奥秘

这项伟大的发明一问世,就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1909年,一艘汽船发生事故,遭到毁坏而沉入海底,这时,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起了重大作用,正是借助无线电通讯发出的信息的帮助,除6个人外,船上其他人员全部得救。无线电通讯技术迅速得到发展,现在,无线电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宣传、娱乐、军事、科研及其他领域。正因为如此,尽管马可尼只是一位发明家,但他的名字却著称于世,甚至尽管马可尼没有发明电视,但是有人认为无线电的发明是电视发明的一个重要先兆,因而把发明电视的一部分功劳也归功于马可尼呢。

制造天才大脑的实验

马可尼国际研究基金奖自设立以来,已有多位学者专家获得此奖,例如被誉为“光纤之父”的知名华裔学者高锟,就曾获得此项大奖,他是一位在光纤理论等科学领域获得29项专利的专家。而同样获得此奖的艾伦·史莱德博士的研究就更神奇了,这位澳大利亚专家正在开展的实验是制造天才大脑!

米开朗琪罗、爱因斯坦、普希金,他们都是无可否认的艺术、科学、文学巨匠,人们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为天才。但在艾伦·史莱德博士看来,其实天才都是有些偏离常规的人。他们的某些素质特别发达,某些素质则被抵消,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交往;普希金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米开朗琪罗则有孤独症。如果把正常人大脑中某些不良素质过滤掉,而把良好的素质保留并激发出来,那么就可能人为制造出“天才”来。

艾伦·史莱德博士于是开展了如下实验:针对实验者的具体情况,用特定的仪器,让人脑某个区域人为受到损伤,于是实验者就会突然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分,从而“制造”出一个某方面天才的大脑来。

这种危险的实验办法会不会把人脑烧坏?如果使用某种人工手段暂时抑制正常人脑部某部分的功能,真的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吗?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这个办法真的有一定可行性。艾伦·史莱德博士成功地进行了这种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受到激发从而产生某方面的才能。

当然,这种实验是具有相当危险性的,跟一些为了科学敢于献身的科学家一样,史莱德博士为了实验能成功,就曾亲自接受过这种实验——在脑部的某个特定区域接进磁脉冲,激发脑部潜能。史莱德博士因此被封为澳大利亚“十大创造性头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