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博物馆
10550300000046

第46章 海雾

我国沿海每到春暖花开,由冷转暖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迷迷潆潆、毛毛细雨的天气,能见度显著降低,甚至相距几米也难见踪影,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海雾。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这样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一个凝聚核,如盐粒或尘埃等,否则水汽凝结是非常困难的;另一个是水滴(或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笼罩在海面上的薄雾虽缥美丽,但却是海上交通事故的隐患。

由于海雾产生的原因不同,因此可以把它分成4种类型:平流雾、冷却雾、冰面辐射雾、地形雾。而平流冷却雾最常见,我国海区出现的海雾,主要是这种平流雾。在世界众多著名海雾区出现的海雾,也大都是平流雾造成的。比如来自旧金山大桥西侧太平洋上的海雾乘西风经大桥进入南北向的旧金山海湾时,常常把大桥突然淹没。当雾区边缘经过大桥时,便会出现“断桥”的奇景,这就是所谓的“雾断金门”的美景。

海雾虽然很美,但它却是海洋上的危险天气之一。它对海上航行和沿岸活动有直接影响,它能使客船、商船、渔船和舰艇等偏航、触礁或搁浅。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每当海面出现雾、雪、暴风雨或阴霾等天气,海上能见度小于2海里时,一般常用的灯光或其他目视信号将失去作用,常用声响进行导航。用于导航的发声设备很多,有雾笛、雾钟、雾哨、雾角等等。在我国的青岛使用的“雾牛”正是声响导航的一种。“雾牛”是20世纪初德国人修建的,实际上是一种电雾笛,其工作原理与我们常见的蒸汽火车头上的汽笛原理是一样的。

在海雾的历史上,曾经发生在达达尼尔海峡上的毒雾封锁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1995年2月13日清晨,一股黄色带有刺鼻硫磺味的浓密大雾,笼罩在黑海、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一带,这一带正是欧亚大陆的交界地区,在马尔马拉海的东西两端连系着世界上两大著名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这场浓密毒雾的出现,使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口能见度下降到近乎为零,土耳其不得不暂时关闭海峡,使这条十分繁忙的国际航道陷入瘫痪状态,造成海峡两端各有100多条船舶停泊待命。同时联结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达达尼尔海峡的通道也被迫关闭,并造成有10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市的公路和空中交通相继中断,其影响是历史上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