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10549300000079

第79章 节俭持家治国的晏子

晏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他头脑机敏,能言善辩。

晏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相对稳定的时代,各诸侯国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各国争相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作风。

晏子则崇尚节俭,“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他身为三朝宰相,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住在低矮的房屋,吃的是粗茶淡饭。他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以自己的行动为表率,对当时的奢侈之风进行了坚决抵制。

晏子认为“俭”和“侈”是产生善恶的根源,尚俭是一种美德,提倡节俭可以促进善,杜绝奢侈则能够除去恶,涤荡社会风气。

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就在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

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所以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不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的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

叔向听了肃然起敬,再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心得·启迪

“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晏子的话说得多好啊!其实,节俭不仅是人生的美德,更是人生的责任。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责任,那么当危难和饥荒到来时,你就无力阻挡,你就可能遭受更大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