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10549300000032

第32章 汉高祖敬父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人。公元前206年,刘邦推翻秦朝,灭了项羽后,创建西汉王朝,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刘邦很讲孝道,就是在做了帝王后,每天日理万机,仍然坚持五天去看望父亲刘太公一次。在刘太公面前,刘邦没有一点皇帝的威严,像普遍做儿子的一样,做自己该做的一切,尽自己该尽的孝道。

太公的管家觉得不安,一次他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陛下虽是您的儿子,却是皇帝;太公虽是父亲,却是臣民。怎能让皇帝礼拜臣民呢?这样,一国之君的威严怕无法保证。”

刘太公觉得管家的话有道理,再听说刘邦驾到时,他便手持扫帚,洒扫院子,企图以此来阻止儿子行礼,并对儿子行臣见君的礼节。刘邦见状大惊失色,连忙扶住太公,不让他行人臣之礼。太公说:“皇帝是一国之主,岂能因我而坏了天下的法规呢?”刘邦仍坚持不肯。

回宫后,刘邦反复思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突然想起,若尊父亲为太上皇,皇上对太上皇行子对父的礼节,名正言顺,这个问题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次日,他下诏尊太公做了太上皇,他对父亲,仍行人子的礼节。从此,这便成了封建王朝的一种制度。

心得·启迪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礼度不能废,家庭礼节更不能乱。刘邦的做法才是做为人子对自己父亲的应有态度,所以,他的方法才能沿袭下来,他的态度才能受到人们的称赞。